劉美桂?余國梅
摘 要:本文結合中職學校學生特點及其體育教學現狀,提出中職體育教學要根據學習專業選擇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中職學生個性特征并建立健全的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觀點,以期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體育教學。
關鍵詞:中職學生 專業特征 體育教學
在現行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課堂表現較為散漫,學習缺乏目標性,加之部分體育教師教學策略的運用不當,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乏味,進而影響到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另外,現在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身體素質普遍較差,尤其是隨著當今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對網絡通訊的癡迷,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體育實踐時間,甚至厭倦體育課堂中安排的素質訓練。因此,深入了解中職學生特點、做到在體育教學中因材施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
一、中職學生的個性特征分析
鑒于中職學生在初中時,大部分學生成績都處在中等偏下水平,個別學生甚至被老師放棄,他們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和教師的關注,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缺陷,這對中職教師來說成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在一般人眼中中職學生都是因基礎知識薄弱而被挑選剩下的差生,又因當前嚴峻的升學和就業壓力,大部分中職學生不喜歡理論學習而缺乏主動的學習動機,導致學習上形成得過且過的習慣。并且,隨著當今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癡迷于網絡通訊,根本無心學習,因此課堂教學遠不能滿足部分中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部分中職學生來自農村留守家庭或父母離異家庭,由于缺乏家長的教育和關愛,沒有形成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認知,導致學生心理產生偏差,甚至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孤僻敏感、上進心與集體榮譽感缺失,不同程度地形成人格扭曲,嚴重的逆反心理阻礙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以致在體育課和課間操等課外集體活動中表現出缺乏團隊凝聚力的現象。
雖然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但其智力水平并不比普高生差。面對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其思維非常活躍,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樂意接觸新事物、新觀念,并體現出較強的適應水平;并且在追求時尚方面部分中職生表現出比普高生更強烈的意識,尤其是在接受中職教育一段時間后,對現實社會的更多體驗使他們出人頭地的夢想非常強烈。但他們對于體育學習缺乏體育鍛煉對其身心成長的有益體驗,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出現被動應付的狀況。
二、以發展學生個性特征為導向的中職體育教學策略
1.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征
能彰顯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堂的內在動力。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從多角度、多方面觸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各種體育興趣。以往的“填鴨式”體育教學模式單調乏味,學生都是被動地參與體育教學,為了彌補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應從實際出發積極響應課程改革,改變原來的課堂教學模式,根據大部分學生體育興趣進行模塊教學,把厭倦被動的課堂變成愿學樂學的自主課堂,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下,結合學生認知情況,制定出具體可行的教學策略。例如:在準備活動時,安排集體型追跑小游戲替代傳統的繞圈跑;投籃練習時,安排男生在三分線投籃,女生在兩分線投籃。這些教學活動輕松活潑,能有效調動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既鍛煉了學生身體素質,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構建中職體育教學與專業的橋梁
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是否能受到社會的肯定, 決定于中職畢業生是否符合社會需求。體育教師應有意識地根據學生專業特點開設體育教學項目,這樣有利于學生適應本專業工種的職業需求,以提高對職業生活的適應能力,讓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后掌握一兩項基本的健身技能,在職業生活中擁有強健體魄。例如,針對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可開設野外生存、有氧健身操、拓展訓練等項目課程,通過野外生存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在工作中的應急能力,有氧操等課程則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優雅的體態,用拓展訓練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對于會計、物流服務與管理、平面設計、淘寶商務等專業的學生,則可注重學生的手指手腕等上肢力量和協調性發展,因此在課程安排上可以指導他們進行籃球、排球、乒乓球等球類項目,另外,由于這些專業的學生長期面對電腦伏案工作,可能會出現肩頸酸痛、眼睛酸澀等癥狀,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可適當增開有關眼睛保健或其他保健操;而從事機械安裝與維修、焊接、儀器儀表裝配與維修、機電、數控、模具等專業的學生,在工作中因長時間站立而有內臟下垂或者腰肌勞損等職業病,建議根據專業不同選擇不同體育項目進行教學安排,例如:安裝專業可安排些上肢力量、腰背力量強度大一些的項目進行教學,焊接機修專業可安排下肢力量較強的項目來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具體有以下項目可供參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太極拳、跳繩、引體向上、天梯和身體素質等等有規律的活動。
3.健全中職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過去教師在評價學生體育水平時,僅機械地參考《體育鍛煉標準》。通過近年來的體育課程改革,教學評價正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是改變傳統的以期末成績為中心的評價方法,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考核成績,還有學生的平時表現,即將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量化,在評價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差異,做到因材評價。例如,一些學生對乒乓球感興趣,并且在課余時間經常練習,教師可以對該類學生進行乒乓球的考核,另外一些學生對籃球感興趣,可以考核他們的籃球技能,或有田徑、體操等愛好,都可按興趣進行考核。
二是在評價時,除了以體育鍛煉標準為準則以外,還應當重視學生在學習期間的進步,將其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如在進行羽毛球教學時,教學前先把羽毛球發球技術指標作為等級,分A、B、C、D,然后將教學前后的成績對比,不管前后多少,只看進步多大,根據進步差距給予優、良、合格、不合格評價,這大大鼓勵了技術較差的學生,讓其看到自己在體育學習中的進步。總之,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全面的評價,多提改進建議、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懲罰,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體育鍛煉充滿信心,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三、小結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通過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采取適銷對路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響應教師,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這樣不僅可使學生的體育教學活動參與度有很大提高,而且能對學生的課外鍛煉意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職教事業的發展,教師還應該繼續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不斷創新體育教學策略,使學生帶著濃厚的鍛煉興趣主動學習和掌握體育技能,促進其身心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施惠娟.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提升[J].當代體育科技,2014(2).
[2]季瀏.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M].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任鵬.當前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
(作者單位:湖南省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