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語作為一種文化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中國開展教學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2001 年秋季,國家教育部決定在全國小學普及英語課程。中小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進入 21 世紀以來,我國教育隨著國家經濟政治全面發展而不斷發展和進行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在英語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英語課程和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英語教育的成效,因此本文著重分析當前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分析了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從多個方面給出了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問題分析;相應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140 -01
一、引言
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社會生活的信息化,英語已經成為一門世界通用語言,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溝通工具。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是新世紀對每個地球人的基本素質要求。中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已是刻不容緩。但是在英語教育中,由于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教材使用的混亂,中小學英語教師自身素質差異以及中小學英語缺乏科學系統的評價體系等原因,導致英語課程和教學出現了各種問題。本文會從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的問題入手分析導致當前現狀的原因,并從不同的方面對這種問題給予相應的對策,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當前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中的問題
(一)中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無論是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評價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課程目標上,強調發展學生能力,實施素質教育。課程內容要求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課程實施方面,要求教師既是課程改革的執行者也是創造者,是學校和課堂層面的決策者,使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是有效地教學組織活動的組織者,式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還應該成為學校與學生、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者。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理解課改的理念、具體的方法,理解認識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要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教學實際,因地制宜的對課程方案作出調整。
中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師對中小學課程的認識不足。
對課程的本質的把握是生成與構建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課程的基本含義是學科、教材及教育內容,有明顯的目的性、計劃性和組織性,現代課程觀認為是由教科書、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2.中小學英語開課比例失衡。
研究發現在全國普及小學英語課程的同時,開設英語課程的比例占的很少,這種現象在城區和鄉鎮中更為普遍。鄉鎮小學數量遠超過城區小學但是小學英語課程在鄉鎮小學還沒有普及。
3.中小學英語課堂上出現參差不齊的問題。
在當前中小學英語課堂上,不少教師一直滔滔不絕的講解、板書,學生在下面急急忙忙記筆記。這種填鴨式教學有很多弊病。老師灌輸知識所用的時間越長,課堂上留給學生對知識進行獨立掌握和主動聯系的時間就越少,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不能及時有效的通過自主學習,對老師講授的知識予以思考與吸收消化,知識得不教育設施落后有不少中學的教學設施較落后,沒有語言室,沒有多媒體,缺乏現代化的技術來輔助英語教學,甚至在部分地區,學生連錄音機都很少使用,每堂課只聽教師講授,很難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二)對中小學英語課程和教學問題的原因分析。
1.英語教師素質偏低,教學理念相對滯后。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要實施者,是影響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英語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和目標的達成與教師素質的提高、態度的改變、適應性的增強有必然聯系。再有,在調查中發現,因學校編制已滿,近兩年很少有英語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加入原有的教師團體,他們當中很多人也不愿意投身農村教育,因而,青年教師的后續力量不足,未能為學校注入新活力。
2.教師課程開發意識不強,教學設計能力不能滿足新課程實施要求。
大部分教師只會按教材進行講課,他們只會講解有考試有關的內容講,很少教師能做到精心挑選除教材之外的有關知識作補充。可以看出教師的開發意識不強。教師只采用單調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采用機械的教學方法,設計不貼近學生生活、僵化老套的教學情境。
3.資源嚴重不足。
僅僅依靠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課本就是例子”。再好的課本也不可能為學生或教師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因此,農村中學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尤為重要,但往往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使得資源開發無從談起。
三、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
課改實施的關鍵是教學,改革教學的關鍵是教師。鐘啟泉教授指出:“課程改革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教師。教師是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挑戰者。”課程改革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的素質。教師觀念的轉變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樹立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新的課程理念,全面提高課程能力,才能真正走進英語教學改革。
(二)樹立終身發展意識,努力打造智能型結構的教師。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要做到終身學習,就必須有憂患意識。作為教師,不能沒有憂患意識,只滿足于現狀,不能做到與時具進,最終會被時代所淘汰。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探討和研究的過程。
(三)充分開發和利用有限的課程資源。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教師不僅要研讀教科書,還要充分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四、結論
當前我國中小學對英語課程的普及面越來越廣,開設英語課程是促進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是快速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需要。但是中小學英語課程與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教師對課程認識性不足,中小學英語開課比例失衡,中小學英語銜接不當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語教師素質偏低,開發課程資源意識不強,課程資源不足等。并且根據以上問題作者給出了相應的策略。本文主要目的是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問題,提出策略,力求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劉芳(1992.09-),女,漢族,山東泰安東平人,研究生在讀,魯東大學,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