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紅 張麗娟(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江蘇 南京 210000)
?
試論網絡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
周永紅 張麗娟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江蘇 南京 2100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網絡課程和網絡課程評價這兩個基本概念,之后進一步分析了國內外網絡課程評價標準建設的現狀,以及我國網絡課程評價標準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網絡課程評價標準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課程;網絡課程評價;評價標準;指標體系
眾所周知,硬件、軟件和網絡教育資源是網絡教育的三大基礎。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硬件和軟件在網絡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將逐漸減弱,網絡教育資源在網絡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將逐漸增強,最終將成為決定網絡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網絡課程是網絡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網絡課程評價標準,有利于規范網絡課程,促進網絡課程質量的提高。目前,國內外有關網絡課程評價的標準數不勝數,衡量標準多種多樣,為網絡課程的設計和開發帶來了困難,不利于網絡課程的推廣和網絡教學水平的檢驗。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境是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網絡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以依托網絡課程在網絡環境中進行交互,幫助和促進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網絡課程評價是對某一學科內容和實施該門學科的教學活動進行的判斷。它注重于教學內容、學習資源和寓于內容之中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的評價,涉及到學生、教師、學習資料、網絡教學支撐系統、學習支持與服務系統中的每一部分但又不是全部。要根據系統論的觀點,從整體出發,對網絡課程進行綜合評價。
隨著網絡教育的發展,網絡課程的數量不斷增長,質量和水平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網絡課程評價的重要性,提出了很多評價量表、量規和見解。但是,還遠沒有達到體系化、標準化的程度,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網絡課程評價目的不夠清楚。網絡課程評價方法很多,每種評價方法有其自己的優勢。針對不同目的的評價,應該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不同的評價模式來進行操作。例如,對于網絡課程開發中的形成性評價,多采用以實驗為主的方法。而以選優和鑒定為目的的評價,多采用評價指標體系為主的方法。但是,由于評價目的的不明確,導致許多評價方案的設計、評價模式選擇上的有些混亂,不能進行有的放矢的評價。
(二)網絡課程評價對象不夠明確。對網絡課程的內涵理解不清晰,導致對評價對象的把握欠準確,把許多對網絡教學平臺和環境的評價標準用來衡量網絡課程。例如,把具備完善的互動平臺作為衡量網絡課程的重要標準之一,顯然混淆了網絡教學平臺與網絡課程的差異。再如,把教學結果評價也作為網絡課程評價的一部分,混淆了網絡教學評價與網絡課程評價的差異。
(三)網絡課程評價內容難以確定。從眾多的評價指標、量表、量規中,我們可以看到網絡課程評價內容難以確定。內容的不確定性使得網絡課程的開發者、設計者缺少可以借鑒的目標。另外,網絡課程評價操作步驟不規范,沒有可供借鑒的、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
(四)網絡課程評價指標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實用性。評價指標體系是網絡課程評價活動的核心。從嚴格意義上講,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關于網絡課程科學而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許多評價項目和指標數目差得很多,各級各類指標之間權重分配不合理且有重疊、相斥和不可測等的弊端。指標體系缺乏普遍的實用性,難以對網絡課程的質量進行有效的評價和監控、確保網絡課程的質量。
(五)量化評價和非量化評價沒有很好地結合。量化評價和非量化評價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應用到網絡課程評價中。目前,評價方法主要采用量化評價法,缺少定性評價。量化評價法大多采用指標量表進行評價,可操作性較高,客觀性強,避免了主觀隨意性。但是,這種量表不能反映出指標體系之外的東西,不能廣泛的收集意見和建議。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網絡課程評價的信度和效度,難以對網絡課程的質量進行有效的評價、監督和管理。
(一)明確網絡課程評價目的。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優選、鑒定等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評價目的,因此在進行網絡課程評價之前,明確評價目的至關重要。只有明確了網絡課程評價的目的,才能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對癥下藥,使網絡課程評價活動順利完成。
(二)明確網絡課程評價對象。深刻掌握網絡課程的內涵,明確區分網絡課程和網絡教學之間的差異、網絡課程和網絡教學平臺之間的差異以及網絡課程評價和網絡教學評價之間的差異,明確網絡課程的評價對象。從眾多的評價指標、量表、量規中,精確地找到適合網絡課程評價的標準。
(三)明確網絡課程評價內容。在網絡課程開發設計之前,明確網絡課程評價的內容。網絡課程評價內容的確定性,能讓網絡課程的開發者、設計者明確設計方向,提高網絡課程開發設計的效率,優化網絡課程的質量。同時,提高可供借鑒的、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驟。
(四)完善網絡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增強評價指標體系的實用性。建立一套對于各種的網絡課程都能進行的一般性的、權威的、通用的評價指標體系,這套指標體系要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但又不能缺乏特殊性和個別性。例如,既能符合高等院校網絡課程評價的需要,又能符合中小學網絡課程評價的需要。另外,這套指標體系能夠按學科劃分,滿足具體學科網絡課程評價的需要。
(五)量化課程評價和質性課程評價結合使用。“量化課程評價”就是力圖把復雜的教育現象、課程現象簡化為數量,根據量化的數據進行分、比較、推斷某一評價對象的成效,它泛指具有標準化、客觀化、求效率、計較成本效益以及可用機器計分等特點的定量化研究。“質性課程評價”是針對“量化課程評價”的偏失的一種反動,它力圖通過自然的調查,全面充分地闡釋對象的各種特質,以彰顯其意義,促進理解。協調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例,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很好的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網絡課程評價的信度和效度,有利于對網絡課程進行有效的評價、監控和管理。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