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嚴斌 李志強
【摘 要】本文從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綜合能力培養三個方面探討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藝術設計 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C-0080-02
藝術設計是一門科學與藝術的綜合學科,培養具有創新實踐綜合能力的人才是藝術設計教育革新和學科發展的重點。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陳舊的藝術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觀念已不再適應新的人才培養需求,藝術設計的專業教學在改革中逐步調整,從教育觀念、教學思想、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育方法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做了相應的轉變,更加注重培養社會需要的新型的具有綜合創新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而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除運用先進的設計理念、出色的設計技法,將設計教育與現代化的生產及現代性的生活方式緊密結合,從學生自身素質下手進行綜合能力的教育外,更加突出強調培養具有強烈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相結合的專業人才,以新的發展視角發掘學生自身的設計特質。本文從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綜合能力培養三個方面探討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一、創新意識培養
藝術設計是創造性的行為,需要在專業教育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也就是從基礎開始對學生的創造力進行影響、開發和培育,塑造學生的創新實踐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創新意識。藝術設計的基礎課程一般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這三大構成,以及設計素描、設計色彩、基礎圖案等,在這些課程之前學生通常接觸的是傳統的素描、色彩、速寫等,當學生轉入藝術設計專業學習,創新思維還沒有得到過啟發,處于自然的狀態。那么開啟創新實踐能力之路,就需要根據當代的教學目標選擇具有啟發性的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改變以課堂和教材為主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從設計基礎課程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在教學導入之初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開啟探索意識,在課程過程中引導學生產生創新的觀念和意識并不斷強化,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創新意識。
(二)創新精神。在強烈的創新意識下,通過具體化的設計基礎課程教學設計,以及針對不同課程訓練單元加入的調動創新思維的元素,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優勢設置可行的個性化教育方案,因材施教,給予個體獨有的個性表現機會,形成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豐富性的基礎保障。把批判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多樣性教給學生,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潛能,發揮自我特長,展現獨特的個性,勇于質疑,大膽突破,提出不同觀念和設想,創造輕松、自由、民主的良好教學氛圍,引發實現自我價值的創新動力。以引導式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揮,讓學生依據自身行動探索對客觀事物的視覺認知,以及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使他們脫離傳統思想和固定思維的束縛,開拓思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動機,讓他們的創新潛能和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培養,形成創新思維。
(三)創新思維和方法。創新思維和方法的訓練,是確保藝術設計教學實踐效果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所在,通過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技法的強化訓練兩方面結合,學生能將思想意識有效地轉化為實際實用的具有創造性的實踐內容,并提高自我的創新創造能力。具體的訓練內容在教學過程和課程設置中完成,即在專業教學過程和不同教學單元中融入創新教育思維和方法訓練內容。創新思維的訓練一般通過視覺觀察能力訓練、想象能力拓展、綜合協調能力拓展等層層遞進地進行提高。視覺觀察能力訓練主要促使學生擺脫固有的觀察束縛,擴大觀察角度和視野,打開視覺感知能力,從獨特的視覺角度看待事物,感知事物。想象能力的拓展是在原有的想象能力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注重加強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經過觀察、理解、比較、分析,進一步想象、記憶、判斷以打開思路。而綜合協調能力拓展是這兩階段訓練成果的驗證和升華,注重綜合的理解和應用,通過增強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新能力得到全面發展。隨著訓練內容的完成,學生想象、表達、解決綜合設計問題等各種能力都將得到提高。
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需要轉變教學觀,思考時代形式并積極應對,時刻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以開拓總體性視野進行設計教育,并將其與現實生活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從思維上的創新轉化為實際實用的能力創新。
(一)基礎實訓。在專業教學中的基礎理論講解部分,結合學生對新課程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從實際實踐出發,讓學生通過觀察收集、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的理論支撐,將設計的知識發展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眼界,活躍學生的創新創意思維,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理論和設計過程的理解。如中國美術學院王雪青教授與鄭美京副教授,在其《王雪青/鄭美京精品課程》系列叢書《二維設計基礎》中,就對源于包豪斯的“三大構成”中的“平面構成”與“色彩構成”的相關知識,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法進行了全新思考與新的解讀,圍繞著“中國、時代、國際”的目標,以全新的視角和思路,對平面及色彩二維范圍內的形態、色彩、材質等項目進行詮釋,并在課程的設置方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訓練學生以獨特的視角、多樣化的表現手段及獨立創造能力來學習,對課程獨具風格特色的設計與把控體現創新能力開發和培養的獨到之處。
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交流和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機會各抒己見,自由表達。也許他們的想法并不成熟,但這樣的交流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造力,碰撞出新的觀點和思考,并感受到被人理解與接受,從而形成自由思維、自由思考、自我評價的反思能力,使學生有思維空間去自由創造。
(二)項目實踐。實踐性教學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方法,所以專業教學中的項目實踐對創新能力的形成起著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對實踐項目的研究分析,從整個專業教學體系上規劃出不同的實踐內容,有針對性地在不同程度讓學生參與相對應的實踐部分,建立起師生間互相尊重、理解、信任的平等的交流合作、教學相長的關系,以利于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實際有效的項目實踐一般可以結合設計競賽項目和產學研項目兩種類型。國際主流的設計競賽通常會考慮以贊助商“真題”命題的方式來發布,以現實商業案例或者公益項目作為命題進行競賽,所以,結合設計競賽是使設計理念從教學走向現實市場的溝通橋梁。而結合產、學、研項目,建立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科研帶動教學,讓教學為研究和實際生產服務,也是與現實市場密切結合的重要平臺。通過選擇與現實社會緊密結合的“真題”,以市場項目為載體,讓學生置身于現實設計環境中親自實踐,使學生了解現實的設計條件,了解企業項目的實際運作情況,明確了解設計目的和設計定位。并采取多方位的合作形式,由校內導師和企業人員組成項目指導,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引導學生課題組成員進行項目設計,共同商討形成設計方案,為學生的創新發展提供硬性支持條件,真正鼓勵支持學生的創新活動。學生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地與教師、企業、客戶進行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各方所需的設計動態,不斷地進行調整,保持學生與市場、企業的緊密接觸,最終使設計方案有機會有效地轉化為有實用價值的設計成果。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的便捷路徑,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綜合協作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水平。
三、綜合能力培養
在信息化時代的當今社會,社會的生活觀念和價值觀以及價值取向都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藝術設計教育不能僅局限于文化知識教育領域,需要經過最終的綜合能力培養,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推向現實,得到讓創新活動順利進行并實現創新目標的綜合性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個性化與多元化相輔相成的新型的、具有綜合創新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一)創新系統。設計的終極目標永遠是功能性和審美性。藝術設計的創新教育不僅僅是生產的過程,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真正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和感悟能力,以及藝術設計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僅僅靠課程專業訓練階段的設計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在后期的學習和實踐中,藝術設計教育應當與日益發展的產業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相關聯,結合社會創新活動和創新資源,緊扣時代前進的步伐,反映專業前沿最新內容,實行專業整合,并強調學科間的領域滲透,聯系相關學科,積極發現市場熱點,多開展觀摩、市場調查、實地設計等實踐活動,使不同學科間的關聯領域互相交融,從不同的教育角度進行設計創新實踐教育的提升,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完善的設計教育的社會體系。
(二)創新人格。創新基于實踐,實踐促進創新。讓學生以市場為導向,反復研究和探索藝術設計創新發展,并思考關注人、物、社會、環境等之間的關系,從實踐中獲得經驗。同時與行業深度融合,學會團隊協作,加強行業適應性,增強學術自信,并不斷磨煉意志,提高逆境處理能力,形成遠大的理想、堅強的信念、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使學生的創新情感與創新人格得到提升,構成具有創造性人格的綜合創新實踐能力高素質人才。學生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不斷提高創新和創造能力,才能創建自我特色的藝術設計表現語言,把成熟的實踐技術和綜合創新實踐能力應用到現實的社會生存活動中,緊扣現實需要不斷地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倡導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為社會提供良好的藝術設計風氣。
總之,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更應該強調對現狀的突破以及面向未來的積極探索,培養出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敏銳的審美能力、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完善的創新思維、完備的創新人格、全面性的創新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這也應當是藝術設計教育革新價值追求和教育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威廉·斯莫克.包豪斯理想[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
[3]史蒂文·赫勒,埃莉諾·佩蒂特.三十四位頂尖設計師的思考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多維實踐平臺建設的藝術設計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現”(2013JGZ204)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