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鳳芹
【摘要】慢一些,是為了欣賞更美的風景,是為了讓所得知識印象更深。文章一反平常觀點,從自主預習、合作探究、涵詠美讀、反饋總結等四個方面分析“慢”對于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慢些走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課堂追求高效,這本來是好事,但從一些同行的所謂高效課堂上看情況并不樂觀。一堂高效的語文課堂,并不因為課堂容量大、氣氛熱烈等就叫高效,它要看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效果如何,以教師的快節奏為主的課堂,只是教師為主角的一場秀,學生是配角,這樣的課堂也不可能高效。而真正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筆者認為我們不妨為了打造高效的課堂,把課堂的節奏放慢些,讓學生學得更扎實些。
一、自主預習慢一些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少,學習知識不可能做到很快,所以我們對學生預習上的要求不能太高,他們也不可能把很多的東西自己做得很好,我們在課堂上檢查自主預習結果時要注意放慢腳步,學生不會的東西不要著急給學生公布結果,讓學生自己親自解決,尤其是那些基礎的知識,像朗讀課文時的字音、節奏的處理;詞語的音節拼讀、字的筆畫、意義等,要讓學生能自己去處理一定自己做;課堂上探究的需要提出的問題,要讓他們自己去質疑。如果教師代替他們解決問題,表面上看似很簡單快捷,課堂上進行順利,但實際上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他們搞不會的知識,即使別人代替他們去做,他們只是一知半解,反而學習的效果差,倒不如讓學生自己處理,這樣靠自己的能力認識的知識印象才會更深刻,效果才會更好。
如學習《天安門廣場》一課,這課的詞語非常豐富,尤其是成語,需要我們放慢速度,讓學生自己去處理,尤其是它們的字形,如“雕梁畫棟”中的“梁”和“棟”字,“姹紫嫣紅”中的“嫣”字,“翩翩起舞”中的“翩”字等,須看清他們結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些易錯字的結構,對于錯的地方,重點強調,直到正確為止,這個過程教師一定要慢,讓學生自己消化,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印象深刻。
二、合作探究緩一些
經常在聽課時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剛出示幾個探究的問題,學生思考和討論還不到五分鐘,就讓各個小組展示自己的討論結果,試想一下,出示的幾個問題小學生在課堂上能讀完、理清問題的答題思路,再組織語言回答問題,最后再一起討論形成答案,五分鐘的時間讓小學生完成任務可能嗎?那么這樣做的結果怎樣,可想而知。但有人說那些示范課的節奏都是這樣,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可人家的課堂效果非常好。筆者想問,那些示范課上的問題解答真的是小學生在上課時間思考的嗎,而不是課前排練的結果?我們心知肚明,所以筆者不認可我們小學語文課堂上出現那樣的快節奏,那樣的課堂是作秀的課堂。筆者認為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探究問題不妨放慢腳步,讓學生充分思考,讓學生的思維更深入一些,把問題考慮得更全面,相信學習效果會更好。
如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展示的問題如下:1.徐悲鴻在巴黎學畫,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情,他的心情怎么樣?2.怎么理解“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句話?3.徐悲鴻求學的生活怎樣?4.你從徐悲鴻身上怎么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和“有眼不識泰山”的?很明顯,這些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不是幾分鐘就能解決的,要給學生點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認真揣摩,組織語言來解答這些問題。
三、涵詠美讀讓一些
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的效果要想好,筆者認為應該在課堂上多讀書,多出聲地朗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多讀課文可以幫助小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只有他們多讀文本,在讀書中領悟,才能進一步了解文本的真實意義,從而體悟到文本的深刻內涵。而我們的課堂恰恰相反,缺少很多的讀書聲,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讀,有些同行認為讀書對學生的學習幫助不大,浪費了課堂上有限的時間,不如騰出時間來完成重要的學習任務,此言差矣!在課堂上讀書的過程其實就是理解的過程,尤其是帶著感情基調來讀書,那樣理解文本就更加深刻,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完成學習任務就事半功倍了。所以我們在課堂上不要忘記讀書,尤其是朗朗上口的文章,涵詠美讀,多讀多思,放慢腳步,把美讀進行到底。
如學習一些詩歌和背誦的文章,一定多花工夫讓學生朗誦,雖然我們在課堂上放慢了速度,但是學生依然可以在一遍遍地朗讀中,體會文本的真實意義,從而達到領會內涵的目的,反而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四、反饋總結停一些
每到下課前,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我們語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我們都會總結反饋一下,由于是快到下課時間,這個環節能處理得很好的人不多,大多情況下由教師匆忙把課堂小結一下,等待下課了。其實這個環節應該由學生來完成,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如何,不是我們語文教師幾句話就可以講清楚的,學生學習的結果怎樣,他們最有發言權,他們的反饋才是最真實的,這樣做教師才可以從學生那里知道學習效果如何,才能在以后的課堂上有所改進,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我們不要怕學生的反饋不好,怕浪費時間,我們要耐心等待,放慢速度,等待學生反饋真實的學習情況,來優化我們的課堂,提高學習效果。
如學習《九寨溝》一課,筆者讓學生總結課堂學習的情況,許多學生認為文章的景色很美,在學習時一邊看景色(投影)一邊學習文本,更能體會九寨溝的美麗,就像親自去了一趟九寨溝。也有的學生總結,如果放視頻可能會更好,因為他去過那里,圖片上的美不像視頻很連貫,讓人能就像去九寨溝旅游,如身臨其境,對課文的領會更好。筆者認為這個提議好,下次課堂投影要增加視頻制作。通過學生的總結,筆者曾經認為很好的課堂設計,有更多的瑕疵,而學生的反饋就可以改進自己的設計,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
我們雖然推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但我們不欣賞快節奏的小學生語文課堂,為了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不妨試試放慢腳步,堅實地走好每一個環節,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踏實,也更有效。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