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悅
摘要:英語從小學開始學習,是大多數孩子的第一門外語,這個學科不僅需要教師進行知識傳授,更需要學生學以致用, 語言學科是一種交流工具,除了會閱讀還要會交流。掌握英語能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夠朗讀,這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如何把英文讀出來,是英語老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結合學科特點,進行英語朗讀技能訓練,逐步提升,科學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朗讀技能,提高英語水平,進而熟練運用,與人流暢交流。
關鍵詞:朗讀 朗讀姿態 朗讀要求 語感 美讀 品讀
英語作為一門學科,除了其文學特點外,主要作用是人與人的交流工具,朗讀是基本的訓練手段,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英語有區別于中文的節奏和語調,還有其特殊的發音和輕重音現在很多學校早讀都有英語朗讀訓練,但很多老師程序化模式,讓學生毫無感情的集體背誦,有的班朗讀不齊,有的濫竽充數。如果只把朗讀當成作業就會加重學生思想負擔,而不是樂趣。所以朗讀訓練非常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學生興趣容易改變,持續性較差,不太穩定,所以教學要有趣味性,不能枯燥的反復朗讀。指導學生有效提高朗讀技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科學的示范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范讀。現在有很大視頻教程和輔助電子產品,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學習工具進行訓練,但這些不能完全代替老師的示范作用。教師是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教師標準的讀音,充沛的情感對學生都有引領作用,能夠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在享受中學習能力,激發朗讀的欲望,糾正錯誤的讀音。
二、開展多種朗讀活動
針對小學生堅持性差,好動型的特點,開展多種多樣的朗讀活動,讓學生保持長久的興趣,在活動中尋找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教師要不斷創新,結合課本內容,積極運用情景,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競賽等活動,通過表揚和獎勵等手段讓學生主動參與。班級朗讀和分組,進行競賽或者情景表演。定期更換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找到朗讀的興趣,體會英語的魅力,提高學習成績。
三、注意方法和技巧
教會學生有用的朗讀方法和技巧。有的學生英語寫作挺好,但是朗讀起來聽著很不正確,別扭,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英文朗讀的一些技巧。中英文從發音到語法都有一定的差異,比如語文的聲調有四種,英語只有兩種,所以語文朗讀的好,英語未必好。另外教會學生注意節奏,區分音節。沒有節奏,就會趕,以致有的學生朗讀的時候上氣不接下氣,感覺聽著都累得慌,這就是沒有掌握節奏。還有前后句的銜接,沒有注意銜接就缺乏流暢性,斷斷續續的朗讀,失去了情節和情境。
四、加強感情訓練
“感情朗讀” 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學生英語素養的之一。豐富的感情朗讀能夠產生情感共鳴,深切體會作者的的意圖,使學生進入文章情境,讓學生和作者以及聽者都產生情感的共鳴,獲得思想上的升華和啟迪。干巴巴的讀書,很快就會乏味,所以朗讀者加入情感,氣氛就會升華,立刻豐富起來。鼓勵學生讀的珠圓玉潤、聲情并茂。讓聽著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讓聽者和讀者都是一種享受。
五、注重朗讀習慣的培養
很多學校都安排晨讀,晨讀是非常好的習慣之一,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起來,心無雜念,有助于集中精力,但時間有限,學習還應該利用其他時間養成朗讀的好習慣。比如上廁所時候朗讀短語,看見一些中文翻譯成英文讀一下,洗臉刷牙吃早飯時間聽一下好的錄音,周末看一下英文原聲帶的電影等等。另外,要培養學生及時鞏固知識的習慣,特別是課后要及時反復朗讀,在朗讀的同時可結合寫的練習,口手結合,在識記方面尤其是單詞的識記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平時的朗讀訓練中,在已經把課內的朗讀材料讀熟的前提下,可以讀一些課外的朗讀材料,日積月累,學生的朗讀水平將會提高上去。
總而言之,英文有其獨特性,教師要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讀出興趣,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個人魅力。從而使讀之有值,讀之有得,讀者興奮,聽者享受。使朗讀成為一種習慣,掌握朗讀的方法和技巧,讓學好、用好英語成為大部分學生的可能;使學習變得輕松有趣,讓學生愛上朗讀,使朗讀成為一種途徑,為學生打開自學的大門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和斌.外語教學與理論[M].譯林出版社,2001.
[2]王金敏.小學英語教學呼喚朗讀訓練[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01).
[3]安徽省教育心理學研究會.心理學[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4]邵欣欣,黃能.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01).
[5]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王金敏.小學英語教學呼喚朗讀訓練[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01).
[7]曹日昌.普通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逸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