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發端,數學課本里的許多知識都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如,加減法、面積、克與千克等都與日常生活聯系極為密切。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多年,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如果能夠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教學,將會對學生學習幫助極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實際;探索
數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在數學課上學習到的許多知識都能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知識甚至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因此,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對于今后的學習發展極其有利。然而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學中一味地給學生灌輸“分數至上”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不講究方法,使課堂氣氛十分沉悶,學生享受不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近幾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數學教師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本文就將從小學數學教學入手,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對于我們教授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一、利用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新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教材我們可以發現在課本上有許多知識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如“年、月、日”這一章節的學習就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日期的變化,讓學生對這些常識性的問題有一些了解。
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從日常問題入手,將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引入教學中,就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個新認識,了解到我們的數學學習并不是一堆枯燥無味的數字,它離我們的距離也并不遙遠,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慢慢喜歡上我們的數學教學。比如,教師在講解“年、月、日”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問一問學生知不知道一年里有哪些重要的節日,他們都發生在那一天,還可以假設今天是元旦,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時候,然后讓學生自己想一想從元旦到自己的生日距離有多少天,問一問學生在我們的生活中農歷和公歷有什么區別等。這些都是與學生的生活關聯性極大的問題,學生對于這些問題的興趣極大,教師在講課之前如果能夠嘗試將這樣的一些問題導入到我們的教學中,學生就能對數學有一個全新認識,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我們教學中,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
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新知
數學是一門鍛煉學生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學科,對于學生學習的要求極高。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因此,在小學教學中要想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數學觀,讓學生能夠較輕松地掌握一些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就必須要學會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生活實際引入課堂教學中。
例如,在給剛剛進入小學學習的一年級小朋友講解“認識人民幣”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先模擬商店購物的情境,如,學生拿著一元錢去商店里面買鉛筆,鉛筆兩毛錢一支,讓學生思考一下自己能買幾支鉛筆,如果買兩支又要多少錢。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模擬生活實際中的場景,切實感受我們的數學知識,比起教師在課堂上干巴巴給學生講解這些知識,趣味性加強了不少,這樣的情景導入,也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學生通過參與這樣的一些活動,既學到了數學知識,又在潛意識里鍛煉了學生的實際生活應用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深入學生現實生活,應用新知
在我們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如何讓學生掌握教師所講的知識點,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為今后的升學打好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注意到對于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也很少注意數學教學的實際應用,數學教學漸漸演變成為一門機械訓練學生做題、解題的課程。然而,近兩年來,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素質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教師和家長也逐步認識到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將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幫助學生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學生學習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之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自己生活的小區里調查一下周圍的鄰居在過去一年里平均的用電量是多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調查得出一個結論,并制作出簡易的條形統計圖,學生參與這樣的調查,能夠有效鞏固自己學習的知識,而且這樣的實際應用也不僅僅只是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它還有助于我們在生活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我們的數學教學,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將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轉變對數學學習的認識,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靜,胡開勇.引導參與讓思維在數學活動中升華:小學數學活動課“玩魔方”教學導引[J].教育科學論壇,2011(2).
[2]劉立新.數學源于生活:淺談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