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笑
摘 要:學英語不是一種抽象的語言學習,而是和生活實踐緊密相連的具體形象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竭力為學生提供和創造真實、逼真的語言交際環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教學過程、生活化的教學拓展、生活化的課外作業等環節,營造一個生活化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能夠輕松愉悅地在生活情景中學習英語。
關鍵詞:學生學習;生活化教學;教學生活化
一、問題的提出
小學生的認知發展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最容易被學生接受,將英語知識的習得過程向生活世界回歸,并賦予一定的生活意義和生命意義,讓知識的獲得和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生命成長連接起來,走出“文本”的“束縛”,走進生活的大課堂。
因此,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就成為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如何運用語言,在語言中如何感悟生活的導向者,只有真正讓學生覺得他們在課堂上學的英語出了校門也能用,那才是關鍵和真理。
二、探索小學英語生活化的主要內容
1.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1)學生的自身生活內容
在生活當中,我們會碰到新的朋友,這就需要你如何介紹自己。學生的自身生活內容,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外貌、愛好等方面,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以及生活需要,通過豐富多樣的交流形式,讓學生學會英語表達的方式。比如:My names... I am a boy/girl. I am 10 years old. I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等,讓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濃厚氛圍。
(2)學生的家庭生活內容
家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員、職業、居住環境、家具擺設都是學生想知道的內容。比如,我們在學習家庭成員的時候,讓學生帶上自己家庭成員的照片進行介紹。并借此照片開始簡單介紹: This is my father,he is a doctor,he is 39 years old. I love my father and my mother. They love me.等等,通過這些生活化的操練鞏固,使學生感到更真實。
(3)學生的學校生活內容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在這個屬于學生自己的大家庭中,他們可以學習、生活、運動、認識新的朋友等,校園中的設施都是學生想學到的語言,如:building,playground,library,computer room等。
2.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1)憑借生活,創設生動、真實的語言情境
讓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也只有把英語當作是一種交際工具來教來學,在教學中將語言內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緊密結合,努力讓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等巧設情境
小學英語中大部分單詞都是表示具體的事物,表示想象的內容較少。心理學研究表明,識別同一內容,用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識別速度。而使用具體事物的速度最快,掌握的效果也比較好。具體的、直觀的、形象的方法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3)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
多媒體是當今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的重要手段。運用多媒體設計對話情景,可以改變課堂狹窄的空間,帶領學生進入生活,能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撥動他們的心弦、促使他們用“心眼”去學習。
3.生活化的教學拓展
生活中處處有英語,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把學習的自由與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實踐,使自己的英語知識逐漸“沸騰”起來。課堂是主陣地,教學中的拓展更是分戰場。英語教學中的拓展更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拓展的目的是讓學生快樂地完成作業,從拓展中取得成就感反作用于課堂學習,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4.生活化的課外作業
英語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只有通過活潑有趣、實踐性強的生活化課外作業,才能使學生從生活化的英語課堂走進生活化的課外,進行有效的課外英語學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習效率。
5.生活化的學習環境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能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密切結合,創設完整的、逼真的、易操作的生活情景,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則能輕而易舉地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合作,自發自主地學習。
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語言,它來自生活,并為生活所用。“基于生活,在生活中,為了生活”的理念,教師必須還原學生的生活現狀,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生活為本。讓英語教學與生活同步,與生活牽手,打造小學生活化的英語。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