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倩
摘 要:現代美術教育尤其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因為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關于美感創作與享受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發展學生的美術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美術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美術創新力。美術教育以美育為基礎,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體現了現代化教育的方向。
關鍵詞:美術鑒賞;審美能力;能力提高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負擔著實施美育重任的小學美術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以審美教育為主線,在他們的心靈播撒美的種子,培養其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其鑒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以美育德,以德育人,使其成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美術老師要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美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離不開生活。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特別注重把美術創造活動與學生日常活動緊密相連,在學校范圍內不定期開展主題性繪畫創作比賽活動,如,創辦“感恩母親”繪畫比賽、“環保在我心中”書畫展、“文明就在我身邊”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利用廢舊材料動動小手來裝點生活,讓學生自己在活動中用雙手創造美。
二、轉變評價標準,提高審美意識
由于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系,兒童美術是兒童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特征,因而只是一種“階段性”的成果。我們教兒童學美術并不是把他們培養成美術家,而是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因此,在評價兒童的美術作品時,不能以像不像為準則來評價,而是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兒童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兒童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象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變為主動的再創作。也只有了解兒童,尊重兒童認知規律,才能正確評判他們的作品。作為美術教師,我們不僅自己要有這種審美意識,也要把這種意識傳遞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發揮、大膽創作,畫出自己的感受,畫出自己的想法,轉變一貫的美術評價標準,提高審美意識。
三、通過美術欣賞培養審美能力,美術欣賞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學會欣賞,并充分利用課堂欣賞作品,展覽作品欣賞等手段,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欣賞美術作品,必須先學會欣賞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捕捉強烈的第一印象,激發心靈深處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平時學生欣賞作品,只用“漂亮”“美”來評價作品,但要問好在哪里,學生很難說出,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欣賞作品時,要幫助學生運用同一題材的作品進行比較和評議。如同一作品的表現形式有什么不同?給人的感受有什么變化?作品在線條、色彩、比例、構思技巧等技法上有何差異?對表現主題上有何效果等,然后談出欣賞作品的心得體會。
當學生具備一定的欣賞能力時,教師要因勢利導,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學生的欣賞量和欣賞面,不僅要搜集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還要組織學生參觀畫展,為學生打開欣賞藝術寶庫的大門,通過大量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在生活中學會審美,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感知訓練,即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美”的眼光去認識和觀察周圍的世界。記得教二年級時,班上有個單親小男孩性格內向,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幾節美術課下來,我發現這個孤僻的小男孩很有想象力。就通過美術社團來改變他的性格。于是就破格錄取他為掐絲畫社團小組成員,他成了組內年齡最小的孩子。當時正趕上起稿創作練習。考慮到他之前沒有這方面的訓練,我打算讓他從基礎的開始練習,可他堅持要畫小動物,我答應了他。不一會,他就畫完了。看著他那期待的眼神,我不忍心批評她,只從畫的顏色上給他提出了一些建議,接著說:“這么可愛的小動物不但要給你和老師看,還應該讓每一個愛動物的人看,你說對嗎?”他聽了我的話,使勁地點了點頭。我想:孩子能夠將觀察到的大自然、生活中的美真實、生動地畫出來是最可貴的。通過一段時間的繪畫訓練,這個小男孩的性格開朗了許多,他的繪畫中有了快樂的場景,線條變得靈動了,色彩也絢麗起來。我把他的作品展示給班級同學看,于是,同學對他刮目相看。他對繪畫表現出更高的熱情。現在,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繪畫天地,創作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這與我平時對他良好習慣的培養是分不開的。
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途徑,全方位地引導學生將生活中那些美好的記憶以藝術手法呈現出來,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從而以藝術美熏陶他們日常的思想言行,藝術之花和心靈之花就會爭奇斗艷、美麗芬芳。
參考文獻:
馬洪玲.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J].新課程(中),2011(7).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