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萍萍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發生變化,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分析、探討課改實施以來高中語文教學現狀,提出對策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語文素養 問題分析 對策研究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高中語文課程的新理念,認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標準認為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應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等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然而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學卻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教學觀念上,傳統教學模式和思想仍占據主導地位。
1.束縛學生參與,無法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目前大多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為主導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依然沒有得到改變。在這種模式指導下,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參與教學,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互動,即使有互動也是做一些表面文章,達不到激發和督促學生積極預習、復習、拓展思維的效果。這種單向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無法培養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熱情。
2.情感教育缺失,導致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熱情。
在語文課堂的教與學過程中,積極的情感狀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極大熱情,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但目前,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不重視情感教育的巨大功效,不關心學生的內心感受,不能恰當地使用激勵手段,而一味采取懲罰措施,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時時處于對立或懼怕的負面情緒狀態,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動力不足。這自然會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而教師再使用懲罰手段,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造成語文教學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營造積極的情感氛圍。
(二)在教學實踐上,課堂設計和教學細節等方面形式單一。
1.滿堂灌現象普遍,課堂教學設計沒有新意。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采用的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傳統教育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形式,如果課堂設計新穎活潑、別具一格,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目前的情況是:部分教師很少在課堂設計上用心設計與策劃,即使有也大都是表面文章,不能針對各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就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因此,課堂教學仍然在老師的“滿堂灌”狀態下進行,學生在重重學習壓力之下無法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2.不能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以深刻的體驗。
信息時代,如果在課堂上能夠恰當地運用一些技術手段作為輔助,就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和體驗,將枯燥的、平面的內容變為生動的、立體的內容,自然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目前,有些教師由于受限于多媒體運用水平,有些教師由于對多媒體的抵觸情緒,認為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是本末倒置無法展示教師的真實水平,導致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的效果無法真正發揮出來。
二、強化高中語文教學效果和提高語文素養的對策
(一)教學觀念上,教學應以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為最終目的。
1.重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從廣義上講,與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果單純給學生教授課堂知識,效果就往往不理想。因此,語文教學應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及應用能力的培養。此外,語文課程包含豐富的人文內涵,學生既是文化的繼承者,又是文化的傳播者,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這又會反過來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例如李白的“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宏偉志向,杜甫的“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夙愿,歐陽修的“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的政治遠見。總之,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學成績,而應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2.營造良好、和諧的情感氣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師生關系融洽、情感和諧是增強語文教學效果的前提和保障。試想學生在愛戴的老師引導下,在歡聲笑語的課堂上,在愛與感動的情感里,怎么能不喜歡學習,怎么能不努力攀登學習高峰呢?因此,要搞好語文教學,教師應該用心關心學生,付出真感情,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多采用鼓勵教育,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才會發揮出來,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實踐方面,運用多種手段精心策劃課堂教學過程。
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教學不可能脫離社會發展而存在。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合理運用多媒體、網絡等新技術,必定就會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可以把聲音、圖片、動畫結合起來,具有生動、形象、活潑的特點,用這樣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不易理解或枯燥的內容,可以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動畫等形式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教學杜甫的《登高》時,運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讀,使他們在優美的音樂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介紹杜甫的生活背景,讓他們在生動的課堂教學中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究,并把他們的興趣引導到課外閱讀中,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等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并充分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玉林.試析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思考與對策.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11).
[2]許秋寧.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傳遞語文之道的策略探討.科學中國人,2014(9).
[3]劉丹.問題意識在課堂中的運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探索.課程教育研究,2014(23).
[4]張曉東.試論高中語文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
[5]劉清峰.人文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實施策略.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