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詠
【摘 要】 本文回顧了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的發展歷程,分析了當前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做好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的幾點建議。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黨建工作;將企業黨建與公司治理相融合;充分利用新媒體促進黨建工作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 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現狀;對策建議
在非公有制經濟中進行黨的建設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和重要戰略地位的工作。多年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開拓和發展黨的建設,已經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創新成果,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工程。本文在回顧非公有制經濟多年來黨建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分析在新形勢下存在的若干問題,并進一步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給出了加強黨建工作的一些建議。
一、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的發展歷程
自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中黨的建設工作,從戰略高度大力推進黨建工作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蓬勃發展,已經基本實現了從黨建理論到實踐創新的偉大跨越。[1]主要的發展階段包括探索時期、發展時期和加強時期三個階段。
1、探索時期:改革開放初期到1999年
這一階段非公有制經濟本身在探索中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個體經濟開始嶄露頭角;十二大基本明確了個體經濟作為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不久在憲法中對這一地位進行了闡述;[2]十三大給予了私營企業合法的地位并對其發展進行支持;十四大以及同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確立了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幾乎同等的地位。[3]這一時期在非公有制經濟中進行黨建工作存在太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私營企業中的黨員太少;黨建理論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還不夠,各界尚未達成共識;中央的規定主要是概念上和政策性的,沒有明確的具體指導方針。
2、發展時期:上世紀末到十七大之前
十五大以后,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迅速進入了發展期,與此相適應的黨建工作也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期。1999年非公有制經濟的基層黨組織的建立率僅為1.5%,且工作重心不明確。同年中共中央指出要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明確指出針對的對象是各類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這就對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提供了積極的指導方針。2000年后,非公有制企業積極開展各類黨員活動,基層黨建工作蓬勃發展。截止2002年,非公有制企業中的黨員和黨組織數比5年前增加了3倍,標志著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黨建工作穩步發展。
3、加強時期:十七大以后全面展開
十六屆三中全會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也為全面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從此基層黨建工作全面得以加強[4]。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制化的制度建設。黨章規定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的組織,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2006年實施的《公司法》也規定在公司中設立黨組織,開展黨組織活動。第二,持續性的工作模式。十七大及十八大以后各基層黨委以科學發展觀、“三嚴三實”等中央指導思想指導非公有制經濟的黨建工作,在推進實踐創新的同時逐步建立起了可持續發展的黨建工作模式。[5-6]第三,以人才為核心的黨員管理模式。研究與探索黨員管理與教育模式,激發黨員的積極主觀能動性,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形成人才為核心的共識。
二、當前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
1、非公有制經濟體的本質對黨建工作有不利影響
市場經濟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體的本質具有很大的利己性,這與黨組織建設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在很多非公有制企業中,黨員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國內外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組織性、紀律性非常容易渙散,崇拜金錢、貪圖享樂的思想滋生,不僅僅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轉,也對黨員自身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造成了損害。此外,企業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更大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不夠重視黨建工作,基層黨建工作得不到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組織活動也難以持續展開。
2、新的經濟現象對黨建工作有不利影響
當前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高新科技的出現與蓬勃發展,使得傳統經濟體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極大影響到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順利展開。新媒體如“互聯網+”、微博、微信的出現以及對信息傳播的重要影響也對黨組織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7-8]快速傳播、熱點聚焦等現象極易影響到黨員的思想,影響到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加強改進網絡建設。為了應對新的形勢,基層黨組織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體中的黨組織更要構建良好的網絡傳播秩序,清除虛假和反對信息,推動網絡信息健康和諧發展。
3、黨組織自身存在的問題
首先,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權威性在非公有制經濟中有淡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基層黨組織在企業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有所下降。有的公司領導者片面追求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對公司的各項改革只是從實際所能獲得的效益出發,忽視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輕視黨組織的各項有益工作。
其次,黨組織機構不健全、黨員思想覺悟低也使得非公有制經濟中的黨建工作難以全面展開。有的公司很多年不發展黨員,不進行黨組織活動,公司負責人輕視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則是黨組織機構本身不夠合理,成員不夠優秀,不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最后,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不適應也造成黨建工作困難重重。中國共產黨大力宣傳的黨建思想與非公有制公司和企業的生產目標以及企業管理方式并無太多的關聯,也沒有辦法實現同步更新與時俱進,這就導致黨建工作無法發揮對企業的政治思想指導作用,最終使公司與黨組織難以結合成一個完整的個體,無法相互督促前進。
三、做好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的幾點建議
1、以人為本,加強黨建工作
在非公有制公司當中普遍存在著領導班子不健全的問題,因此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是促進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建設領導班子同時需要配套搭建合理的專職黨建隊伍和人才,淘汰思想陳舊的人員,及時補充新生力量,那些對當前經濟政治形勢具有敏銳把握的人才是領導班子的核心人選。
加強優秀黨員的培養工作。優秀的黨員不僅是指具有較高專業知識技能的專業人才,更是能夠時刻牢記自己是隨時需要發揮帶頭作用的先進黨員的優秀人才。對于這一類人才的培養應該作為公司黨組織部門的工作重點,要及時向優秀黨員宣傳新政策新文件,不斷增強黨員自身修養和政治思想覺悟。
2、企業黨建與公司治理相融合
公司制的決策機構、監督機構、經營管理機構之間有著合理的權利制衡。這一切與黨組織的組織原則是相悖的,因為黨組織實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即黨員需要服從黨組織,少數需要服從多數,下級需要服從上級。這兩種不同的組織制度并存于企業與企業黨組織之中,不可避免的帶來一些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突出問題,需要實現企業黨建與公司治理相融合的組織模式。通過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可以通過黨委會和董事會的聯席會議實現組織機構層面的融合;通過領導人交叉任職的模式可以實現領導機構層面的融合。目前關于這些融合模式的探索已經有很多公有制經濟體中的例子,如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行的“三先”原則:企業的重大決策需要領導先統一思想;企業的重要問題需要黨內先知道;企業的重要工作需要黨員先行動。[9]通過這樣的模式可以有效實現企業黨建與公司治理的融合,為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樣板。
3、充分利用新媒體促進黨建工作邁上新臺階
習近平指出,目前信息化的時代已經來臨,新興的互聯網技術已經融入社會生活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因此利用新媒體開展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勢在必行。簡單地說有以下幾點:其一,黨建工作者首先需要加強對新媒體的認知和學習,必須熟練掌握這一重要武器,為黨建工作所用;其二,各級黨組織需要加強對新媒體的正面引導和管理,加強對各大門戶網站的正面宣傳,加大對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臺的輿情監測力度,以便針對不良言論動向及時做出回應;其三,利用新媒體加大企業自身的正面宣傳,將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宣傳有機融為一體,為黨建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與長遠規劃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已經在我國經濟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關于其黨組織建設的工作仍然面臨著大量的問題。我們認為,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需要與企業發展進一步融合,共同為增強企業社會影響力提供推動力。
【參考文獻】
[1] 王鉑.自主創新是非公有制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C].2010中國(陜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2010.
[2] 高伯文.新時期非公有制經濟的理論突破與政策演變[J].福建理論學習,1999(4)22-24.
[3] 杜受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 邵建光.非公企業黨組織提高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方法[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6(S1)89-9.
[5] 張寶順.深入踐行“三嚴三實”奮力推進“四個全面”—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J].求是,2015(6)11-13.
[6] 邵建光.改革開放以來非公企業黨建的發展歷程和創新實踐[J].浙江社會科學,2008(6)36-40.
[7] 苗婧萱.新媒體背景下企業黨建工作創新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4.
[8] 單姝姮.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創新思路探討[J].金卡工程,2010.14(4).
[9] 蔣鐵柱,沈桂龍.企業黨建與公司治理的融合[J].社會科學,2006(1)144-153.
【作者簡介】
郭 詠(1975.8-),助理工程師,研究生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