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分析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存在問題及其原因的基礎上,探討了改進對策:提高教師自身道德修養;搞好課堂教學,注重實踐教育;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強化學生人生理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創新德育教育方法方式。
【關鍵詞】 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現狀;問題;原因;對策
德育是我國針對各級各類學校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課程,它不僅包含著思想的教育,還是一個想要擁有高素質、高修養的人必須要接受的課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因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的關鍵環節。可是由于受我國長期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中職學生大都是中考淘汰下來的所謂“雙差生”,因此加強中職學校學生的德育工作顯得尤其重要和緊迫。
一、中職學生的德育現狀與存在問題
中職學校由于受招生環境的制約,所招學生大多是成績差上不了高中,年齡偏小又不能在社會上獨立謀生,無奈之下才選擇了職業學校的學生。因此,他們中的不少人有自卑心理,缺少自信心,迷失了自己前進的方向,他們沒有責任感,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甚至一再突破道德底線。在學校里抱著混日子的想法,整天無所事事,對自己要求低、紀律性差、自控能力不強。其中不少學生又是獨生子女,平時家長對他們嬌生慣養,使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導致他們不懂得感恩、追求上進、自以為是。另一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則常常會產生失落感,有時還會依附那些經濟條件好的學生,甘愿受他們控制干壞事,更有甚者會產生心靈扭曲,極力想獲取好的經濟條件,但不擇手段,甚至違法犯罪。面對這樣的現狀,學校德育工作該怎么辦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二、中職學生德育教育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中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由于受當地經濟的制約,許多學生成了留守少年、問題少年。長期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祖父母大多沒文化,對孩子更加溺愛,在物質上千方百計滿足孩子,但對孩子的行為規范、思想動向不管不問,不加約束,更有甚者當孩子有問題時不僅不加以教育,使其糾正錯誤,走上正道,反而偏袒護短,以至于學生的不良習慣難以得到糾正,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有一些家長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對于上中職的子女倍感失望,要么不管不問,要么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打罵多溝通少,造成子女對家長的恐懼感,有事不和父母說,有問題不是尋求家長和老師的幫助解決,往往靠哥兒們義氣,以至于最終釀成可怕的后果。
除過家庭因素外,毋庸置疑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片面的追求物質享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精神世界空虛、是非觀念模糊也成為學生的通病。職業學校的學生因為他們年輕,精力旺盛,自由支配時間多,部分學生甚至和社會的上一些不良人員混在一起,抽煙喝酒、打架鬧事、拉幫結派、泡網吧玩游戲等。一些學生為了追求物質享受,常常透支家里給的生活費,欺騙家長甚至干違法違紀的事情。他們中有些人受社會的影響缺乏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精神世界空虛,只對時尚潮流、娛樂動向感興趣,對家長和老師的辛勤勞動視而不見,對校紀校規,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聞,對公民道德素養、科技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風氣等問題無動于衷。社會不良風氣給學校德育教育帶來重重困難,難怪人們常說五減二等于零。
三、中職學生德育教育的對策
復旦大學的一位校長就提出了無德學生知識越多對社會危害越大的觀點。中職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大量德才兼備的技能型人才,而德育就是最重要的一環,那么如何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德育呢?
“學高為師,德正為范”,老師要讓學生信你,讓你的德育教育有成效首先就要從自身做起。我們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征服”學生,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力量,從而激發起學習知識的熱情,調動起學習知識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這樣他們就有了奮斗的目標,內心就會充實。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俗話說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打鐵尚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只有教師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較高的政治素養,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擔當起德育教育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加強政治思想修養,加強學習心理學、教育理論,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會為德育教育提供堅實的基礎,教育學生時才會得心應手。同時,我們更應是學生德育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自己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自己的品德高尚、理想遠大,堪當學生的表率,學生才會學有目標,學有榜樣,我們的德育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還要搞好課堂教學,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踐性和時代感,充分發揮德育在學生全面發展和職業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多掌握學生情況有針對性的教學;多分析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課堂,實現成功的課堂教學,使德育教育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做好德育教育的根本還在于學生,學生是德育目標實現的主體。這就注定了我們必須發揮好學生主體作用,因此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
1、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
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開始,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如中央電視臺《大國工匠》節目中的那些工人典型人物就是很好的的榜樣教材,那些工人雖然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憑借自己高超精湛的技藝同樣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實現了人生價值。可以用他們的事跡來教育、感染學生,讓他們懂得當工人照樣可以報效國家、建功立業,同樣有成就感。同時針對性的舉行心理健康講座,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努力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健康的心理氛圍,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
2、強化學生人生理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
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對自我信心的塑造以及自律意識的培養,從根本上講與人生價值觀等密切相關。學生只有樹立了遠大的人生目標,明確了今后的奮斗方向,體悟到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責任時才可能調動起自身內在的潛力,激發出為理想而奮斗的內在動力,從而客觀地明確地為自己定位。因此學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學習國家的方針政策,收聽中央新聞時事,聯系實際討論人生等問題,適時調整學生的不良心理行為狀態。在實施賞識教育的同時對于特殊的學生個體也要采取靈活、合適、有效的懲戒教育方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3、創新德育教育方法方式
學校的德育方法方式應該多種多樣,一切從有利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提高、自信心的培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責任感、擔當感的形成等出發,因次還應采用一些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來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如開展各種益智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愛好,抓好校內各種社團建設與活動,形成以德育教育為主,各種活動為輔的寓教于樂,寓教于學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榜樣引領示范、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多樣,形式靈活的德育體系,以此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只有我們擔負起歷史責任,以強烈的使命感去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培養出大批品德優良、技術過硬,適應國家建設的技術人才,才不會辜負國家和人民對我們的期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我們定將會以百倍的努力,不辱使命為國家建設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程紅艷.當前學校德育理論研究之反思與展望[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01).
[2] 萬龍,康釗.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與走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3).
【作者簡介】
劉曉民,女,漢族,陜西城固人,漢中科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講師,大學本科政教專業,現從事政治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