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君
摘 ? 要:油畫在中國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吸收學習和本土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油畫家先是全盤的學習照搬,但隨著時代和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中國油畫家也開始關注自身的傳統文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審美內涵,同時借鑒中國傳統繪畫的一些表現形式和手法,而這些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油畫作品更具有民族特色,這也更好的促進了油畫的本土化與民族化,成為新時期中國油畫創作的一個新的起點。
關鍵詞:本土化;中國油畫;傳統文化;傳統繪畫
中圖分類號:J213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160-02
油畫是一門外來的繪畫藝術,在中國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既是一個吸收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本土化的過程。中國早期見到的油畫始于明神宗朱翊鈞時期,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瑪竇等人來華傳教,把油畫藝術作品帶進中國。從西方油畫傳入中國至上世紀建國初學習蘇俄油畫,在這一段時間我們大多接受的都是偏寫實畫風的藝術表現風格,寫實畫風一直占據著油畫繪畫藝術的主流。作品風格、觀念和形式都比較陳舊,創作出的作品千人一面,不能在風格與個體面貌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更談不上中國油畫的本土化。
1978年以后,中國油畫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改革開放及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西方各種藝術流派與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不再受到政府限制,因此中國油畫家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了解西方藝術的機會。西方近現代繪畫成為中國藝術家更新觀念和學習借鑒的對象。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油畫家不斷進行自我反思,他們廣泛吸收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觀念,進行大膽的藝術試驗,矯正了長期存在于中國油畫界的作品面貌單調、貧乏的弊病,同時這時期的油畫已經開始出現表現中國人自身的心理和感情藝術作品,從而促進了油畫的本土化,成為新時期中國油畫創作的一個新的起點。
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中國油畫家在學習和借鑒西方近現代藝術的同時,也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于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繪畫本身具有表現、抽象的意味,這一點和國外的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產生了內在精神方面的契合,成為中國油畫家藝術創作的新方向,使中國油畫家在藝術表現上同西方繪畫產生了共鳴。由此,因為內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油畫開始從單純的寫實走向寫意,這樣畫家就能夠更好的表現自己的個性,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也成為新時期油畫家一個新的文化訴求。寫意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美學思想,它基于中國人對人、對社會以及對宇宙的一種看法,并通過藝術家手中的畫筆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而追尋心靈與精神的滿足。所謂寫意畫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以及景物的神韻,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也就是借物抒情,寫意畫主張神似的同時也注重筆墨。這是中國經歷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所形成的不同于西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因為它們是源于兩種不同的社會文化模式,西方文化是二元論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是把質與精神區別開來,而中國傳統的世界觀是把兩者統一起來的,主張天人合一,強調陰陽相互,有無相生。這種思想,對我們中國古典美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進而對中國繪畫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在中國繪畫中就諸如、 “ 疏密 ” 、 ?“ 虛實 ”、“ 留白 ” 和 ““ 動靜 ” 等美學原則,這也正是我們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之所在。
而在西方,自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以來的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是個人主義價值觀。并且這個個人主義價值觀在西方深入人心,所以直到今天個人主義價值觀在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都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個人主義認為:一切以個人為中心,人是最高的價值,是目的的本身,社會的存在僅僅是實現個人目的的手段,而這個個人主義價值觀就是西方表現主義所強調的 “ 自我 ” ,是與外在世界完全隔列的、沒有任何聯系的自我,具有極端個人主義的傾向。因此,在西方現代藝術中時常出現的諸如發泄、夢幻、怪誕等形形色色的藝術形式都源于這種個人主義思想觀念。而這都和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體系有很大的區別。因而,他們在情感的表達上也會產生巨大的差異。西方表現主義傾向外露張揚的表達方式,而中國藝術則傾向含蓄、委婉。另外西方繪畫和中國繪畫相比在空間表現上也有很大的差異,相對于西方繪畫的 “ 焦點透視 ”,中國畫家的“散點透視”在藝術表現上有更大的空間和自由,不受時空的限制。中國傳統繪畫在作品的造型上注重寫意,不追求造型精確性,而是追求形象意趣,以達到表現情感的目的,它既不是單純對客觀世界的再現,也不是純主觀的表現,而是物我相互影響,和諧統一的結果,也就是常說的天人合一,這也是中國繪畫的最高境界。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我們可以把20世紀前的油畫藝術看成從西方引進學習的過程,而21世紀則是消化吸收本土化的過程。而這個消化和吸收就必須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繪畫藝術進行有效的聯系,也就是中國油畫的本土化,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我們從西方近現代藝術大師的許多藝術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受東方藝術乃至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影響的痕跡,像凡高、畢加索、賈柯梅蒂、杜尚等人的作品。西方藝術大師身在西方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下還學習和關注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文化藝術,這使我們有更多的理由去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審美思想、藝術形式,使之和西方油畫藝術相結合,形成我們自己的藝術面貌。已去世的藝術大師吳冠中先生曾經談到油畫民族化、本土化的融合道路,中國當代油畫家應該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西方油畫藝術之間找到一條新的道路,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畫藝術:中國油畫家首先要深刻理解西方油畫傳統的藝術語言,其次在這個語言中不斷加入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繪畫藝術的氣質、精神。也就是21世紀以來的中國油畫要從中國傳統繪畫中吸取審美內涵,借鑒中國傳統繪畫的一些表現形式和手法,而這些一定要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上,使之具有民族特色,這才是中國油畫本土化的正確道路。
今天中國的油畫藝術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其中“ 意象油畫 ” 就是我們中國油畫本土化、中國化的一個較為成功的典范。在經過大量油畫家多年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已經展現出了不少可喜的藝術成果,但這也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也就是說,要真正實現油畫的本土化我們還有很多的事要做,很長的路要走。比如,中國油畫如何表現中國繪畫特有的 “ 筆墨 ” 韻味,這種韻味在油畫表現中如何體現,都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再比如,我們如何實現油畫這一外來繪畫形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建立內在的聯系,這更是需要我們經過多年不斷的探索才有可能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把中國畫的“ 寫意 ” 作為中國油畫本土化的一個切入點,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與油畫藝術語言相結合,從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繪畫中吸取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審美內涵,借鑒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傳統繪畫表現手法,運用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去解決當代中國油畫發展的問題,開創一條油畫民族化本土化的藝術道路。
參考文獻:
[1]陳琦.刀刻圣手與繪畫巨匠[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2]孫建平.趙無極中國講學筆錄[M].北京:中華書局,2016.
[3]陳丹青.退步集[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邸立豐.經典油畫解讀與創作[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3.
[5]吳冠中.吳冠中談藝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