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各級部門的支持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隨著電子商務平臺公司大規模進軍農村市場,農村電商的發展模式呈現多元化趨勢,包括桐廬模式、武功模式、于都模式,每個縣域都在打造基于本地特點的模式。基于闡述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重點探討館陶縣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通過其發展特點與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出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建議,包括引進人才;扶持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鼓勵農民創業。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館陶模式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6)09-0099-02
[作者簡介]嚴麗娟(1984-),女,漢族,福建仙游人,研究實習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史。
一、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其規模和范圍都逐漸擴大,農村電子商務成為農村商業轉型和發展的重要機遇。國家將電子商務進農村確定為一大戰略目標,對在農村開展電子商務進行專門部署。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興起,其發展模式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探討。在農村電子商務的起步階段,農村賣家往往借助的是已經存在的知名度較高的公眾平臺,如淘寶、京東等。隨著業務量的劇增,這些公眾平臺看到了農村電商的巨大商機,紛紛主動進軍農村電商。2015年,淘寶、京東、蘇寧等公眾平臺巨頭都開啟了“刷墻”行動,“刷墻”就是在農村戶外的墻面投放廣告,具體通過喊口號、打標語的形式來進行,效果直觀明了。2015年,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點已經超過 10000 個,覆蓋全國 20 余個省份。京東方面,2015年從推出縣級服務中心+京東幫、京東的農村金融和與地方政府合作三個方式布局農村電商。從物流、金融和市場渠道等方面擴大了京東的農村電商領域。
二、“館陶模式”簡介
館陶縣,隸屬河北省邯鄲市,總人口36萬,在幾個月的時間里,館陶縣電子商務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引起廣泛關注。館陶縣順應“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6年4月,該縣建成縣級公共服務中心1個、物流配送中心1個、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269個,電子商務農村覆蓋率達100%,且全部開業運營。累計服務農民19萬余人次,網購交易額達2150萬元,縣域黑陶、黑小麥、雜糧等30多個特色產品實現線上交易,帶動就業崗位600多個,走出了一條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館陶模式”,成為河北省率先實現全覆蓋的縣。
三、“館陶模式”的特點和意義
(一)樹立新理念,增強自信心
2015年前,館陶縣的干部和企業普遍不懂電子商務,缺乏電子商務人才。為此,縣政府專門召開了農村電子商務宣傳工作會議,通過電視臺、政府網站、廣告牌、條幅、墻體廣告等多種方式大力度宣傳,幫助群眾了解電商。2015年5月中旬到6月底,館陶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同阿里巴巴對接,雙方最終達成合作意向。2015年7月6日,館陶縣與阿里巴巴集團舉行農村淘寶合作意向簽約儀式。與阿里巴巴結親后,邀請阿里巴巴邯鄲區負責人為全縣各鄉鎮主管領導、村黨支部書記進行了多場專題培訓,提高了鎮、村兩級干部抓好農村電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優化發展環境,政策支持力度大
從2015年起,館陶縣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電子商務網點建設、網絡鋪設、物流配送、電商培訓等支撐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提供了資金保障。在館陶電商園建設了館陶縣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立了縣、村二級物流配送體系,依托農村淘寶項目,建設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服務功能齊全,既是電商網購買賣點,又是村里物流中轉點,還是“旺農貸”小額貸款代理點,是電商+扶貧的試驗點。2016年1月份,阿里巴巴年貨節期間,該縣農村淘寶成交額達300多萬元,在京津冀大區農村中排名第一。
(三)延長發展鏈條,拓寬合作領域
館陶縣的電子商務“神經中樞”在電商園。總投資25億元的電商園設置了電商辦公區、創業孵化基地、特色展館等多個功能區,是全省綜合服務功能較強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入園企業可以享受物業服務、企業獎勵、金融信貸和宣傳推廣等優惠政策。目前,電商園已入駐農村淘寶、新博源醫藥、村村幫、即買送等30余家電商企業,帶動了京東幫服務店、蘇寧易購直營店等多家電商平臺落戶館陶。為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穩定發展,組建了電子商務與物聯網協會,目前已有50余家電商加入協會。
拓寬合作領域,建設“支付寶智慧縣域”。2016年3月,館陶縣政府主要領導到阿里螞蟻金服集團考察洽談,并簽署了“支付寶智慧縣域”框架合作協議,成為繼浙江安吉縣之后全國第二個“千縣萬億”行動計劃示范縣,進入智慧縣域20時代。館陶將依托“千縣萬億”行動計劃,建設“互聯網+農村金融”,通過支付寶關聯公司浙江網商銀行,為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用戶、小微企業、創業大學生等提供專項資金,破解融資難題,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依托支付寶平臺,把縣域各項數據有序整合到支付寶平臺,構建館陶互聯網政務、便民服務體系。目前,館陶縣將衛生與計劃生育服務、教育服務、美麗鄉村服務、車主服務、民生服務等七大服務窗口納入了第一批實施計劃,相關數據正在與支付寶平臺對接,對接完成后,群眾就能在手機上方便地辦理各項公共服務。
四、“館陶模式“的發展瓶頸
(一)人才缺乏
現隨著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僅僅依靠先發優勢難以維持自身在領域內的領先地位,因此,進一步的深度營銷、產品創新以及理念更新才是未來發展的正確思路,這些都需要專業的人才介入。但是,館陶縣的現實是:雖然有農村電商培訓,還停留在平臺學習層面,沒有介入到農產品的整個產業鏈中。一些農產品企業負責人表示,開展農村電子商務,需要農民“賣家”精通電子商務技術,同時又要掌握一定農業知識和食品安全知識,了解農產品特點和市場行情,并能在網購客服中及時解答客戶提出的問題。此外,農村年輕一代多外出打工,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不平衡的年齡結構使農村地區對電商接受度不高,這是農村電商在產品“外銷”上的最大挑戰。
(二)品牌意識淡薄
館陶縣大部分電子商務企業缺乏網絡品牌建設的戰略思考和規劃,未能較好地整合館陶縣域內的農特產品優勢資源,“重交易,輕品牌”的現象較為突出。目前,大部分電商企業的網絡經營僅是實體市場的延伸,自然人從事網絡經營在申請注冊商品方面尚存在困難。
(三)缺乏行業龍頭企業
館陶縣電商發展總體呈“綜合電子商務平臺規模較小、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服務能力較弱、垂直電子商務平臺影響范圍較小”現狀。雖然引進了阿里巴巴等行業巨頭,但本地電子商務平臺較為缺乏。此外,館陶縣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領軍企業及行業龍頭缺乏,不易形成規模經濟,在電子商務產業鏈競爭中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
五、對策建議
(一)引進人才
以省、市已出臺的人才規劃政策為依據,實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戰略。建立多元化全產業鏈的農村電商教育孵化體系,整合社會資源,建設由農業專家、企業電商平臺專家、數據分析專家參與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體系。縣政府應與相關院校合作,注重基礎知識與現代科學知識相結合的教學,特別是農業基礎知識,努力培養一批既懂理論又懂業務,會經營網點、能帶頭致富的復合型人才。在教學安排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在電商園創業,吸引更多農民加入創業大軍。
(二)扶持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
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高端特色名牌農業經營的主體和核心。很多優秀的農產品由于沒有QS認證,無法實現網上銷售。而農村電商銷售的大多數是個體種植的農產品,申請QS認證,需要擁有廠房、一定的設備,還需要辦理一系列手續,而這些個體種植農戶無法承擔QS認證所需的成本,造成銷售的障礙。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援助,將生產相同農產品的個體農戶匯集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再通過資金扶持,建立廠房并取得食品安全認證。鼓勵龍頭企業提高品牌意識,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強對項目的服務和監管,對龍頭企業的品牌戰略進行資金扶持,以防止龍頭企業產生后續資金鏈無法跟上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打造一村一款特色產品,一縣一個優勢產業,立足當地,建立特色化、精準化、社會化、產業化的農村電商模式,多產業協同帶動當地發展,多渠道配合解決銷售難關。
(三)鼓勵農民創業
很多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蘇寧等都是農民可以借助的創業平臺,共同點就是初始投入較低,創業門檻也低。為鼓勵農民發展電子商務,政府要借助“電商集體下鄉”的契機,根據不同村莊的特色,以淘寶為例,引進淘寶村新模式,加大對農民網上創業的支持,如對有意愿開設淘寶店的農民,職能部門可給予免費培訓的支持,提供后續產業服務,鼓勵依托特色產品發展特色銷售。
淘寶村需要有網絡信息的強大支持,這是一項基礎設施。需要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把“村村通網絡”作為一個重要內容。農民單一淘寶店初期經營會面臨比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建議可采取統一的淘寶品牌,把愿意探索淘寶的農民整合起來,形成積聚效應;為他們提供配套服務,如相應的資金支持、信息發布、果蔬檢測等。
(責任編輯: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