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經典文化在高校的音樂教育中應該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對紅色經典文化的重視度越來越弱了。繼承和發揚紅色經典文化,將紅色經典藝術教育融入音樂表演專業中,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的內容,使其為高校的音樂教育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紅色經典藝術教育;音樂表演專業;實踐
2011年百色學院繼沈陽音樂學院等五所高校之后第二批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的大學。對于處在成長中的百色學院藝術系來說正是一個難得的契機。正是在這樣的有利環境下,百色學院藝術系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建設和實踐探索。經過幾年的建設,藝術系逐漸成長起來,為百色學院的發展匯聚了力量,為我院宣傳紅色經典文化、擴充素質教育內涵、加強藝術學學科專業建設、培養具有“百色起義精神”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專門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
1 紅色經典藝術教育融入音樂表演專業的意義
紅色經典藝術作品是指在中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時期的能夠傳播真理、激發斗志、傳播正能量的藝術作品,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當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紅色經典藝術教育融入音樂表演專業對于音樂教育的意義尤為重要,利用“紅色經典”的音樂教育資源對高校大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既能增強其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又能培養其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質和堅定的信念。而紅色經典藝術教育在音樂表演專業中的融合更是能將戲曲、民歌、舞蹈等音樂舞蹈元素融合起來,為高校音樂教學帶來更加多元化的題材,有助于激發高校音樂教學的創新力、對于推動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品。
2 紅色經典藝術教育在音樂表演專業中的實踐成果
百色學院音樂表演專業通過五年的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設,目前基地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和藝術創造及藝術研究建設、藝術實踐建設和資源建設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1 在學科團隊建設方面
音樂與舞蹈學院組建了21人的學科團隊,明確了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有三人晉升為副高職稱,五人晉升為中級職稱;培養了2名學科帶頭人;10 ~ 15名紅色經典創造人才;支持教師到美國加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進行訪問5人;經過音樂與舞蹈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科團隊在音樂表演專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2.2 在課程建設方面
為扎實推進全國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建設,百色學院從2012年起實施了“五個一”工程,其中開設一批以百色起義精神、紅色藝術、紅色文化等為內容的“紅色經典教育”微型通識選修課。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設,“紅色經典”系列微型課程全面開課。
2.3 在藝術實踐方面
以音樂與舞蹈學院紅色合唱團的成立和舉辦的一系列活動最為突出。合唱作為教育的高級藝術形式,是審美教育中具有普及性、廣泛性、實踐性等特點。合唱團的成立不僅可以發展大學生的個性特長,鍛煉其組織、編創、合作能力,更是在對普及音樂教育和高雅藝術、宣傳紅色經典音樂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有重要作用。首先體現出了實踐性。合唱團自2014年成立以來,除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形式的比賽和演出活動。如 “紅歌大家唱”、 “百色起義組歌”演唱會等。還參加了廣西大學生藝術展演、“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等演出活動有十余場,并取得優異成績和一致好評。其次體現出革命性和民族性特色。紅色合唱團緊密圍繞學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設目標要求,打造藝術教育特色專業,在作品改編、創作、舞美設計、宣傳等方面無不體現出革命性和民族性特色。
2.4 在紅色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方面
在藝術創作上,由音樂表演專業教師編輯出品了《百色起義紅色歌曲賞析》、《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紅色歌謠》教材兩本,以百色地方民族音樂為素材改編創作的《百色起義組歌》15首。以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為主要研究放向的課題獲得自治區教育廳科研、教改課題立項2項、校級科研、教改課題立項多項,在核心期刊和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布有關紅色經典藝術的論文和作品10篇以上。同時,舉辦了5場紅色經典教育學術講座、參加了2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的交流活動。
3 紅色經典的藝術教育的傳承和發揚
在受到當今多元化文化模式的影響,紅色經典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小,尤其在年輕的一代當中更是不被接受。如何在當前復雜的環境中讓紅色經典文化成為人們所喜愛的藝術形式,如何在年輕的一代中繼續根植紅色基因,不忘記紅色經典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這是目前擺在高校中尤其是被教育部評為“紅色經典藝術教育基地”的學校音樂表演專業教育工作者緊迫的任務。
3.1 轉變教學理念,變動教材內容
為使紅色經典藝術教育在音樂表演專業中得到發展,首先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繼續在經典藝術教育的實踐中修改教學大綱,確定更為科學合理的辦學、教學方向,豐富教學手段。深入挖掘紅色經典音樂的文化內涵,豐富紅色經典音樂的傳承形式。在聲樂、舞蹈、鋼琴、民樂等課程教學方面繼續加入本地豐富的紅色經典文化,不斷實踐和探索,走出一條既具有特色的符合教學規律同時又能受到同學喜愛的課程設置模式。
3.2 樹立紅色音樂的研究、旅游等品牌
百色學院作為全國十一所“紅色經典藝術教育基地”之一,相對于其他高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地域上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基因,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我們要在不斷研究的同時,成立紅色音樂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經常性舉辦紅色音樂文化研討會、學術報告或者交流會等。
紅色經典藝術教育在音樂表演專業中能夠很好地體現出紅色經典文化的內容。同時,音樂表演專業在實施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當中又能較好的凸顯出其專業的特點并在傳承紅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發揮高校藝術教育的特長為紅色經典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做出貢獻是高校教育的使命,也是紅色經典藝術教育在音樂表演專業實踐中的充分體現。
參考文獻:
[1] 王穎峰,李紅梅.論江西紅色文化的品牌發展[J].井岡山學報,2012.
[2] 郝玉超.高校紅色經典音樂的傳承與教學之我見[J].青年文學家(教育論叢),2013(30):20.
[3] 王鑫安.百色學院實施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6(19).
作者簡介:劉俊緯(1982—),男,湖南益陽人,百色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