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近年來貴州黔東南州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消防工作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從提高認識、統籌規劃、資金投入、隊伍建設、基礎設施、部門職責和法規建設等方面,就加強和改進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地區消防工作作出研究探討。
【關鍵詞】黔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消防;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X954【文獻標識碼】B
Study on fire safety in rural areas in Minority Areas
Wang Jian-lin
(Guizhou public security fire detachment of Guizhou QiandongnanKailiGuizhou556000)
【Abstract】This essay analyzes the rural fire control work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of Guizhou in recent year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On this basis, from raising awareness, overall planning, money into, team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responsibility,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minority areas rural fire control work to make a research.
【Key words】Qiandongnan;Rural minority area;Fire protection;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1. 黔東南州情及農村火災概況
(1)黔東南州位于貴州省東南部,總面積30223平方千米,全州轄1個市15個縣和1個省級凱里經濟開發區、1個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有90個鎮,116個鄉(17個民族鄉),5 個街道辦事處,89個居民委員會,68個社區居委會,3226個村民委員會。居住著苗、侗、彝、白、壯、漢等33種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2%,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總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
(2)受地理環境、經濟、歷史、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黔東南目前還屬于“欠發達、欠開發”地區,全州17縣(市、區)有14個屬于國家級貧困縣。加之全州獨特的山形、地貌和建筑結構以及民族生活習俗等,大多數農村村寨座落在半山腰,地勢落差大,房屋依山而建,交通不便,水源缺乏,普遍聚族而居,80%以上房屋為木質結構,房屋鱗次櫛比,防火間距不足,耐火等級低,群眾生產、生活用火方式落后,消防基礎設施薄弱,素有“全國農村火災看貴州,貴州農村火災看黔東南”的說法,歷來是農村火災的重災區。據統計:1999年至2007年間,全州平均每年發生農村火災150余起,直接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2008年至2010年間,平均每年發生農村火災76起,直接經濟損失981萬元。
2. 黔東南農村消防存在的問題
2.1對農村消防工作認識不到位。
思想認真不高,部分干部存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自甘落后思想,“逐級弱化”、“邊際效應遞減”和“司空見慣”的情況嚴重;對消防工作社會屬性認識不透,對消防法律規定不了解,認為消防工作與己無關,是消防部門一家之事,與政府與百姓無關;一些干部認為農村消防工作點多、面廣、量大,兼顧不了,照顧不到,不但抓不好,而且抓不了,認為農村消防什么都難:群眾難組織,人員難落實,投入難到位,設備難添置,干脆就不干了。
2.2工作統籌規劃不到位。
一些地方未把消防元素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個別村寨沒有很好的把消防工作與農村的“六改三治”工程結合起來,“先發展后規范”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時時出現,導致進村道路過窄,農村建房缺乏管理,房屋密集,防火間距不足,建筑耐火等級低,主要為全木質結構的房屋,房前屋后大量堆放秸桿和柴草,用火、用電、用氣、用油的不安全因素普遍存在,火災因素增多,發生“火燒連營”火災的幾率大大增加。部分地方未將消防部門納入新農村建設領導成員單位。沒有消防部門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專業設計審核和驗收,新農村建設消防工作難免出現不少失誤。
2.3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不到位。
由于部分領導對農村消防工作的認識不到位,加之相關機制的不健全,各級各部門雖層層簽訂了消防安全目標管理責任狀,但一些地方仍存在消防工作“說起來重要、抓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工作只注重紙上應付上級考評,而不在資金、場所、機制上進行安排部署,導致消防工作的部署不落實,應該建立的消防組織不建立,應該開展的消防工作不開展,應該投入的資金不投入,應該獎懲的不兌現。
2.4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受經費制約,全州公共消防設施主要集中在縣城,農村消防基礎設施投入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公共消防設施十分薄弱,城鄉二元結構明顯,農村不能享受免費的公共消防服務。各鄉鎮雖編制了消防規劃,但許多村寨基本沒有消火栓。全州206個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伍達到標準的只有9個。部分村寨不通公路,或者公路較窄,消防車無法通行;部分村莊缺乏消防水源和基本消防器材設施。
2.5農村消防組織力量薄弱。
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部分農村消防組織名存實亡,成了空架子。留守的青壯年隊伍也不穩定,隨時可能外出打工或經商。一旦發生火災,留守農村的老幼婦孺往往束手無策、望火興嘆,時常導致小火釀成大災。
3. 黔東南州農村消防對策與建議
3.1統籌規劃,融入發展。
一要做到規劃先行。各級政府應當把消防部門納入到新農村建設領導組織,讓其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消防設計審核和驗收,把好農村建設的規劃設計和審核驗收關,凡未經過消防項目評審的新農村建設項目一律不批準實施;在相關設施建設完畢后,經消防部門消防驗收不合格的,各級財政部門不應下撥相關配套經費。二要切實把消防工作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來。新農村建設中,如果不利用和抓不住新農村建設的這一難得歷史機遇,乘勢推動農村消防事業快速發展,農村消防工作滯后的狀況將難以改變,農村消防安全面臨的突出問題將難以解決,農村消防安全形勢將更加嚴峻,要抓住機遇實施好“六改三治”工程。三要把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設納入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中同步立項、同步設計、同步規劃,明確消防水源、消防通道、防火分隔、建筑防火等建設標準,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全面減少各種致災因素。
3.2摸清底數,科學實施。
農村消防工作點多、面廣、量大,應分批分步科學實施。一要摸清村寨底數。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對100戶以上、80~100、50~80、30~50戶的農戶村寨的名稱及數量進行認真普查后備案。二是制定標準分步實施。各級政府應將多種形式消防隊伍、消防水源、消防通道、防火分隔、建筑防火等建設標準細化,聯合相關部門分步實施。在底數摸清后,各縣市政府在以往實施試點建設的基礎上,應大刀闊斧地推進農村扶貧消防安居工程建設,全面推廣實施農村消防試點經驗和做法,構筑農村“防火墻”。
3.3明確職責,齊抓共管。
《消防法》明文規定:“消防工作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消防工作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1]。地方各級政府是當地消防工作法定的領導者,是當地消防工作的總負責人,消防工作不是消防部門一家的事,是各級各部門、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農村消防工作,其領導者、總負責人同樣是各級政府,其主體是人民群眾。各級人民政府切實加強對農村消防工作的領導,應發文明確財政、社會治安、發改、教育、公安、民政、工商、建設、交通、農業、水利、旅游、供電、司法、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網絡、通信等各級各部門的農村消防工作職責,并嚴格進行考核獎懲。特別要明確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防火安全公約,組織開展群眾性的消防工作;村莊要實行消防安全多戶聯防制度,輪流值班開展消防安全提示和檢查。
3.4加大投入,落實規劃。
一要大力實施“鄉鄉、村村有消防隊”工程。十二五期間,各地可按照“1隊10人、1臺消防泵、1車(集抗旱、滅火、灑水為一體的消防車)、10盤20米消防水帶、4支水槍、3把火鉤、10套戰斗服、10頂頭盔及10雙消防水鞋”的標準完成鄉鎮專職消防隊組建任務;按有關標準,逐年完成村委會和50戶以上村寨的志愿消防隊組建任務。各級政府應將以上目標任務分年度寫入各級各部門的政府責任狀,督辦各級各部門嚴格落實。二是消防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多種形式的消防隊伍建立起來后,應遵循“建得起、養得住、用得上”的標準,將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財力增長情況而適當增加[2]。三是多渠道增加投入。要拓展農村消防經費投入渠道,制定優惠政策,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消防建設,鼓勵社會捐助農村消防公益事業,多渠道增加投入。可采取民辦公助、項目搭車、企業贊助、扶貧掛鉤單位資助、社會慈善機構援助等形式,鼓勵村寨推進“六改三治”工程建設,可以采取“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以“四兩撥千斤”的手段拉動民間的消防投資,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地位。五是要加大合同制消防員和文職消防員的招收力度。消防部門由于編制少,事務多,招收合同制和文職消防員是緩解當前消防警力嚴重不足的有效措施。要將合同制消防員、文職消防員的消防業務經費對照消防官兵標準納入財政預算。
3.5查找隱患,防患未然。
對農村現有建筑,各級政府要科學編定消防整治計劃,提出具體整改措施,積極消除火災隱患。各級各部門對以木結構建筑為主體、集中連片的村莊,要結合村莊整治和人居環境改造開展治理,提高建筑耐火等級,打通消防通道,拓寬防火間距,消除火災隱患;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駐鄉(鎮)和村莊單位的消防安全檢查,大力整治“城中村”、“出租屋”和“三合一”場所的火災隱患,對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單位要限期搬遷。各級政府要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農村房屋財產火災保險,轉移和分散農村火災風險,積極參與農村房屋財產火災保險,確保全州行政村房屋財產火災保險覆蓋率達到100%。
3.6強化宣傳,提高意識。
應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宣傳資源,在宣傳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上狠下功夫,著力開展突出農村特色、貼近農民群眾生活的消防宣傳活動,培養健康的民俗民風和安全的生產生活方式。要購置消防宣傳車,利用趕場天到各鄉鎮進行宣傳;要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培訓計劃”、“農村黨員及基層干部素質教育工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不斷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農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消防部隊要加強對教師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便于學校將消防知識納入教學內容。要在村莊設置固定的消防宣傳欄和宣傳標語、橫幅,重點在農業收割季節、春節、清明節和鄉村宗教祭祀、廟會等民俗活動期間加強消防宣傳,同時結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普法教育等活動,在農村地區廣泛開展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安全知識宣傳,努力提高農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共和國消防法》[S],2009;(2~3).
[2]《貴州省消防條例》[S],2010;(3~4).
[3]白省利,重大火災隱患存在的原因及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3,8(188):36~38.
[4]潘京.我國農村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重慶大學, 2005,30(35):31~34.
[5]李俊華、鄧炳華,創新社會消防管理對策探討[J].武警學院學報,2011,27(10):(12).
[作者簡介] 王健林(1985-),男,漢族,籍貫:貴州盤縣,學歷:大學本科,土木工程專業,貴州黔東南州公安消防支隊防火處工程審核科參謀,主要從事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