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生林
如今,隨著世界各國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因此,我國大多數地區在小學便開設了計算機技術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不是很樂觀。《義務教育計算機技術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機技術課程設置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從而為其日后更好地適應、融入信息化社會環境之中奠定良好的基礎?!彼?,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來保證計算機技術有效課堂的實現及如何才能使自身的教學活動與新課標這一理念實現完美融合成為眾多計算機教師努力探索和想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下面,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上述話題展開探討。
一、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任務不明確,為教學而教學。計算機教學不只是為了教會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而是應注重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搜索、獲取信息,并利用所獲取的信息去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眼前的事實是現在的計算機教師為教學而教學,為考試而教學。上課時教師講的不是如何運用計算機去搜索、獲取信息,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利用計算機去快速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是去跟學生一味地強調哪些是重難點,哪些必須記住,哪些是近年來的高頻考點。如此以來的結果,就是誤導學生死記一些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實際操作技能。
2、教師缺乏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力。計算機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事物,許多人對它的認識還很膚淺、很不系統、專業。它在教學中的應用也還是剛剛起步,許多老師運用計算機的意識、能力不強,計算機應用水平低下。想要熟悉計算機的硬、軟件知識,探索計算機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技能,做到合理、有效利用,需要額外花費學校和教師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也使得一些教師知難而退,從而影響了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使計算機輔導教學的功能和優勢大打折扣。
3、學情把握不準。當今社會有些發達地方計算機已比較普遍,而有些貧困地方還難以接觸到。來自同一地域不同家境的學生,計算機水平也參差不齊,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與熱情也不同,而教師講課時對所有的學生卻一視同仁,從基礎的計算機發展史、二進制轉換、鍵盤結構等講起,這就難免使基礎好、好奇心強的學生覺得教師講的內容味同嚼蠟,缺乏新意,慢慢地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消失殆盡。這樣,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欲,還造成了學生對計算機課從一開始就認為教師教學水平低,所學知識陳舊的偏見。
二、實現計算機有效教學的對策
1、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剛開始上計算機技術課,許多學生都是抱有好奇、興奮的心理,但是隨著課程的逐漸增多,學生會越發覺得這門課程枯燥無味,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因此,我們必須反思的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正確,是否仍有大部分教師依然擺脫不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從頭到尾都是被教育者的角色,這樣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計算機技術教師應該積極投身到新課程改革的實踐當中去,通過計算機技術研究怎樣創造性學習與課程整合,在計算機教學活動中如何要摒棄以往純粹“灌輸式”“填鴨式”的理論教育模式,還要學會有效“散養”,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之上,讓他們自主探究、歸納所要學習的具體知識點。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極大地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多項綜合素質,從而實現一舉多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2、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實現計算機與教學整合
受家庭環境、教育經歷、學習習慣等多項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也不盡相同。教師若是一味地忽視學生的個體學習差異,采用整齊劃一的模式開展教學,不僅會使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產生“吃不飽”的感覺,與此同時還會使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出現“不消化”的感覺,給他們造成一定的學習壓力與負擔?!读x務教育計算機技術課程標準》提倡:“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基礎以及學習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并施行不同的教學策略,將計算機技術與課堂教學相整合來優化教學過程,讓計算機技術教師與教學內容結合,創設情景、呈現過程、提供示范,給學生直觀、形象、具體地展現所授課程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教師易于講清知識要點,減少難懂的陌生術語的出現次數,增加知識容量與專業術語,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省時省力,又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記憶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這樣既能有效避免上述尷尬教學狀況的產生,還會真正促進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進步與發展的機會與空間,收獲兩全其美的預期教學效果。
3、重視實踐操作
計算機技術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如果只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就達不到這門課程的教育意義,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實踐操作這一環節,給學生多提供一些可以實踐練習的機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計算機技術課的練習應該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能力、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倘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關注進度,而不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一味地要求學生一個操作接一個操作的練習,那就會導致學生課上好像掌握了而課后全部忘記的結果。因此,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要安排充足而緊湊,并讓學生利用好有限的課堂練習,勇于嘗試。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操作及時作出糾正和評價,讓學生在得到教師的指導及肯定后,興趣更濃,學習的勁頭更足,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學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計算機這門課程所帶來的喜悅和樂趣。而且現在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比較簡單,我們不必再要求學生去硬性記憶計算機專業術語,而是創造學生可以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放手去實踐、去操作,提升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去分析和解決生活及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注重品德教育的滲透
計算機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確實給我們的世界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是它也包含著很多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不良因素。比如,傳播不健康內容和計算機病毒、利用互聯網犯罪等等,這些都是計算機教學中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讓學生不僅了解計算機的優秀之處,還要注重學生計算機倫理道德的培養。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講一些利用計算機進行犯罪最終受到法律嚴懲的案例,讓學生引以為戒,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養成健康的信息意識,這是身為計算機教師的我們必須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總之,計算機技術開始逐漸走進千家萬戶,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較高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的優秀人才是身為計算機教育者的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既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實現信息與教學整合;促進全體學生計算機修養及其綜合素質的更好提升與進步。相信,在教師的不斷努力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計算機有效教學課堂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如此方能推動計算機新課改的廣泛實施與普及,為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做好最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