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教研對教師專業成長所凸顯的作用已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認同。本文介紹筆者所在學校以“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情境創設研究”為課題的校本研究,旨在與廣大一線小學數學教師交流、探討,希望能夠助力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問題;情境教學;校本教研
學問來源于學中問,“問題”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有效問題”必然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情境”是在某種特定時間內從事某些活動所置身的環境,并在環境刺激下反應的條件,而“數學情境”是指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處于某種情感氛圍下的教學活動。“有效創設數學情境”則是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為了達到教學目標,適用于學生,并對學生起作用,使學生能依據自身的情感特點創設“研究”為課題的校本研究。現將初步研究的情況介紹于下,旨在與同行分享、交流和探討,更盼賜教。
一、前階段主要研究內容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主要研究創設問題情境的背景、時機,問題情境的呈現方式,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針對不同教學內容設計問題情境。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創新意識。主要研究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障礙,進行對策研究。
二、小學數學創設教學情境的原則
1、體現教學現實性。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數學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究其原因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在分高情境時,應考慮到學生的生活背景和現實情況,在結合學生的最新發展區和認識水平來收集創設情境的材料。
2、凸顯教學趣味性。在學生的心里,他們認為數學是一門枯燥無趣的學科,甚至因此產生厭煩學習數學的心理。所以教師應該考慮到這一因素,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各單元之間的聯系,尋找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以便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情緒。
3、具有思維啟發性。若數學情境有趣而無啟發思維的作用,那只是虛有其表面現象,甚至反而使課堂混亂,達不到預設的教學效果。所以只有創設出生動有趣且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才能引發學生思考,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知識規律。創設有效的數學情境應該注重新舊知識的結構與聯系,注意循序漸進,讓學生在知識的有效階梯上逐步掌握重要的數學方法,更好地學習數學,應用數學。
三、課題研究實施過程
1、積極開展理論學習與教學研究
為了提升自己的理論研究水平,我們認真學習了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用我們所學的理論努力向40分鐘要效益,改變教學方式,教學生學會學習,喜歡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2、有計劃地開展教學研討活動。
由于我們進行的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的研究,故我們的研究的立腳點是課堂教學中進行研究,我們要求每個課題組的成員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與反思,以課堂教學主陣地,向課外輻射和擴展。觀摩與討論的目的在于通過同事之間的探討、切磋和批判性對話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3、逐步提高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的能力。
既然恰當的情境的創設有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我們所創設的情境要具備數學的本質,要為本節課的內容服務,更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其中所含的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當沒有現成的情境或現有的情境不符合我校學生的情況時,我們教師就必須自己去從課本和生活中發現和提煉出情境,這必須要求我們教師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上課前預設好恰當的情境。
4、開展反思體驗與撰寫教學案例。
為了讓教師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工作環境,我們也強調教師的思考與體驗。注重材料的積累和經驗總結交流。
四、初見成效
1、通過本階段的研究,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自覺性逐步提高,目的性愈益增強。課堂教學中教師愈來愈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
2、課堂氣氛活躍,提高了師生的思維量。
3、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問題的設計逐步科學,教學板塊清晰,情境設計能力逐步明顯提高。
4、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明顯提強,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數學學習的方式不斷地多元化。
五、幾點認識
通過本階段的研究我們對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我們發現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如下:
1、創設的問題情境,要有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保證所設情境能誘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去,進行有效的學習。
2、創設的問題情境,體現層次性,滿足每位學生。
實踐表明,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他們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根據特定的知識內容和教學目標,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將要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設置難易適度、科學的、有梯度的、有層次的問題鏈,考慮好問題的銜接和過渡,用組合、鋪墊或設臺階等方法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
3、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探究性,發展學生思維。
體驗數學的應用思維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創設有助于學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這樣的問題既構建著當前教學應當解決的問題,又蘊含著與當前問題有關但要讓學生自己回味、思考的問題,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索,只有主動探索才會有創造。這樣的問題情境營造出了一種完而未完、意味無窮的境界,讓學生迫不及待而又興趣盎然地去學習。
4、創設的問題情境,實現創造性,體驗“再發現”。
學生只有親手“做數學”,才能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首先要利于學生獨立探究,要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最后還要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
綜上所述,教學情境是一種能有效解決學生如何學習生活化數學,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我們將在繼續推進新課改中不斷探索、實踐、改革、創新。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教育教學工作者重視,與我們一道有效創設教學情境,打造高效課堂助推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