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寧波、舟山郵輪旅游為例,分析了寧、舟山郵輪旅游一體化區域背景和條件,對寧波-舟山郵輪旅游的一體化模式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郵輪旅游;一體化;發展模式
近年來,世界郵輪旅游業發展勢頭迅猛,中國作為郵輪旅游的新興市場,在過去10年時間實現爆發式成長。2015年,全國共接待郵輪629艘次,同比增長35%;郵輪旅客出入境248萬人次,同比增長44%。郵輪旅游已經成為上海、天津、三亞、廈門等沿海城市的旅游亮點。隨著2015年《全國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方案》的公布和實施,青島、大連、海口、深圳、寧波等城市均表示修建郵輪港口,因而郵輪經濟區域合作、一體化發展已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1.共生概念和內涵
共生(Symbiosis)是生態學的基本概念,最早由德國真菌學家德貝里(Anton Debarry)在研究真菌時于1879年提出,后經范明特Feminism)、布克納 ( Phototoxic)發展完善,并形成了系統的共生理論。它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種的生物在競爭生存空間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互惠互利、相互依賴、共同生活的關系。共生不是共生單元之間的相互排斥,而是在相互合作中共同進化。這種競爭是通過共生單元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創新以及共生單元之間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實現的。共生并不排除競爭,它不是自身性質和狀態的摒棄,而是通過合作性競爭實現單元之間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進。“對稱互惠共生”的行為模式和“一體化共生”的組織模式是實現“雙贏”(Win-win)和“多贏”(Multi-win)的理想模式。
2.寧波、舟山郵輪旅游一體化共生發展的條件
2.1“地緣”相近奠定了郵輪共生的戰略基礎
戰略區位是影響城市郵輪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戰略區位上講,寧波、舟山戰略地位突出,具有相同地緣和區位優勢。寧波、舟山分布在相同海岸線,緊臨上海,是沿海經濟帶T形交匯區域的南端、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是長三角經濟圈海域扇面的核心主體組成部分。寧波舟山港處于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點,是東北亞和東南亞兩大郵輪航線網絡的交匯點,是“亞洲—北美”和“亞洲—歐洲”兩條國際海運主航線上的重要戰略節點,距香港、基隆、釜山、神戶等國際大港均在1000海里距離內,至美洲、大洋洲、波斯灣等主要港口距離約在4500公里。以大中型郵輪18-30節的平均航速計算,從寧波舟山港出發48小時內可到達中、日、韓、朝等絕大多數沿海港口,96小時內可到達東南亞和俄羅斯遠東的絕大多數港口,相同戰略區位有利于寧波舟山郵輪旅游一體。
2.2“物緣”相連奠定了郵輪共生的港口基礎
寧波舟山港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擁有深水岸線384.9km,是世界上少有的深水良港,劃分為甬江、鎮海、北侖、穿山、大榭、梅山、象山、石浦、定海、老塘山、馬岙、金塘、沈家門、六橫、高亭、衢山、泗礁、綠華山、洋山共19個港區,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水路運輸運力和中轉減載泊位群。寧波、舟山兩地聚集了港口航運、港口設計建設、航道疏浚、海上救助打撈、船級社、金融保險、海事法律仲裁、口岸通關等機構以及相關聯產業。寧波擁有國內首家航運專業保險法人機構———東海航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舟山保稅燃料油供應躍居全國港區第二位,臨港工業、物流產業快速發展。寧波舟山航運物流服務體系較為完善。寧波舟山港外部交通條件優良,在航空方面,寧波舟山均有機場,已開通至香港、臺灣的定期航線。
2.3“旅緣”相補奠定了郵輪共生的資源基礎
寧波、舟山的旅游資源極其豐富,其中寧波有5A景區1家;27家4A;舟山有A級景區12個,其中,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2個。寧波舟山共同擁有橋、佛、海、港四大核心資源。分別為杭州灣、舟山大橋觀光資源;溪口、雪竇寺、普陀山等名人和佛教資源;松蘭山、朱家尖、桃花島、嵊泗列島等優質的海島資源。寧波和舟山具有完善旅游接待和服務設施。截止2015年底寧波市星級飯店數量為140家,其中五星級酒店22家,旅行社392家,其中旅行社300家,分社92家。2015年末舟山市有旅行社145家,有星級賓館41家,客房3752間,床位6689。舟山大橋開通之后,兩市之間交通更加便利,旅游集散服務中心互通旅游班車,基本實現了旅游交通一體化。
2.4“文緣”相承奠定了郵輪共生的文化基礎
寧波和舟山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溫和濕潤,光照充足。舟山和寧波在地理、行政及歷史上的關系密切,具有共同的方言基礎。在歷史文化方面,根據出土文物,寧波、舟山的歷史均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兩者均屬于大陸史前文化、吳越文化和浙東文化的一部分,河姆渡文化遺址、馬吞鎮新石器文化遺址等證明了兩者在歷史文化上一脈相承;兩者均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有著經略海洋的輝煌歷史。早在唐代,明州港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開埠之港,對外交流與貿易十分繁榮。舟山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與古代明州(寧波)共同構成了中國海上古絲綢之路。在佛教文化方面,舟山和寧波共同構建了佛教東傳的源頭,對東亞佛教文化的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5“商緣”相通奠定了郵輪共生的商貿基礎
寧波、舟山港均位于浙東沿海,一水相隔的兩地互為表里,唇齒相依。寧波港是中國大運河的出海口,也是長江的出海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是連接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舟山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候風港、中轉港等不可替代和磨滅的歷史作用。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互為近鄰的寧波和舟山港之間的航運史頗為久遠。兩港的航海交往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海島河姆渡文化”遺址可證明兩者之間有著航海往來關系。唐開元年間,寧波、舟山兩地地轄明州,自此,開始成為與日韓往來的重要港口、東亞海上交通樞紐,同時確立兩港在對外貿易上的分工合作地位,寧波為主港或內港,舟山為輔港或外港。隋唐之后對外交往的飛速發展促使兩港間的關系較之以前更為密切。舟山作為寧波的外港、輔港一直以來與寧波港一起扮演著中國對外政治、經濟與文化交往的重要角色。
2.6“法緣”相循奠定了郵輪共生的政策基礎
從行政區劃上看,古代的舟山曾經隸屬于寧波府管轄。直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6),才建立舟山總鎮府。歷史上,明清政府曾兩次在舟山實行海禁,把舟山數以萬計的居民一次又一次地強行內徙大陸(寧波、余姚一帶)。2016年1月寧波-舟山港合并,成立了寧波-舟山港管理委員會,實現了規劃、建設、品牌、管理“四個統一”。2016年4月國務院批復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范圍包括舟山群島新區全域和寧波市北侖、鎮海、江東、江北等區域;《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中,國家已經明確了在舟山群島新區“建立自由貿易園區和自由港區”的目標,當前浙江省政府以梅山保稅港區和舟山保稅港區等為基礎,推行寧波和舟山共同探索建設自由貿易園區、自由港區,推進舟山—寧波一體化建設。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的推進,舟山—寧波一體化進程將會加快。
3.寧波、舟山郵輪旅游一體化共生模式
3.1 郵輪港口共生
在區域范圍內對寧波舟山的郵輪港口進行統一的規劃與配置,優化郵輪港口資源,創造1+1>2的效益。以舟山國際郵輪港為依托,利用北侖現有的10萬噸級碼頭做郵輪停泊碼頭,建立一站式郵輪游客綜合服務中心,完善北侖港口旅游配套設施和文化功能性設施。遠期以梅山保稅區為依托,以梅山港為平臺,以梅山島為中心,設計15-22萬噸級國際郵輪停靠專業碼頭。形成以梅山為中心,以舟山、北侖、普陀山、大榭鎮海、象山等港區為輔助的“多星環月”的郵輪母港集群格局。以梅山郵輪港為母港,以舟山外港,以北侖為內港,合理的設置各個港區的商業金融、休閑娛樂、高端商住、度假體驗等功能,集中完善區域性的商務辦公、交通運輸、物流配送等產業,打造國際郵輪母港。
3.2 郵輪產業共生
以國際上成功的郵輪母港產業發展模式為參考,對梅山、北侖和舟山郵輪港區進行統一的產業業態配置。在梅山港區重點發展積極發展郵輪游艇、國際會展、免稅購物、休閑旅游、居住度假等高端海洋服務業,打造海上運動基地和海洋文化中心,形成“宜商、宜游、宜居”的海洋特色服務業高地。在舟山國際郵輪港,以郵輪港口二期規劃為標準,積極配套高星級酒店、大型購物中心、娛樂中心等商業設施。寧波、舟山可在梅山或北侖港區建設郵輪國際物流配送中心,以郵輪物流配送為產業延伸,發展與港口物流相關的碼頭營運、郵輪物品供給、旅游客流接送、金融、保險、房地產與租賃、港口代理等相關產業;以郵輪和游艇產業研發、設計、制造為核心,帶動船舶制造、維修、機械等相關產業發展。
3.3郵輪企業共生
寧波和舟山可以聯合進行郵輪旅游企業的打造,實現郵輪企業、郵輪旅行社等相關企業共生。寧波和舟山可以聯合引進歌詩達、皇家加勒比、麗星、地中海、公主等國際郵輪公司;通過收購、租賃和改造三種形式實現本土化的郵輪公司生產與運營,鼓勵寧波中國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飛揚、浙侖海外等資金雄厚、管理經驗豐富的中國國際旅行社從事郵輪旅游業務推廣和經營,成立本土國際郵輪旅游旅行社,逐漸培育本土化的國際郵輪旅行社企業品牌;積極鼓勵寧波舟山規模實力雄厚的船舶公司與國外郵輪公司合作,籌建寧波舟山郵輪公司聯合體;在北侖、梅山港、舟山國際郵輪港等積極培育和發展郵輪代理、航運金融、船舶管理、船舶供應、海事咨詢、航運經紀等郵輪服務機構,優化港口服務,健全港口航運服務體系。
3.4郵輪產品共生
在郵輪航線上寧波和舟山可以聯合設計產品。在國內郵輪線路的設計上,依托舟山對臺經貿合作區的優勢,可重點打造臺灣寶島游(舟山、寧波—基隆/臺北—臺中—高雄),舟山——寧波—臺州—溫州—香港—澳門;舟山——寧波—臺州—溫州—金門島—廈門港等線路。也可以設計大陸濱海旅游線路,諸如舟山——寧波—青島港—煙臺港(或威海港)—大連港;舟山山—寧波—象山石浦—南麂島—溫州;舟山——寧波—上海—青島—威海—大連—天津等航線。針對入境郵輪游客,可打造4-8小時岸上精品旅游線路。可以設置以佛教文化為中心的普陀山、天童寺、雪竇寺等精品佛教線路;以普陀山、松蘭山、象山影視城、中國漁村為中心的濱海線路;以定海古城、蔣氏故里、慈城為中心的歷史古城線路;以舟山絲路遺址、寧波老外灘、安慶會館、河姆渡文化遺產為中心的歷史文化線路等。
3.5郵輪市場共生
寧波和舟山可以聯合進行郵輪市場的營銷和拓展。兩者要共同建立順暢的旅游合作機制、市場營銷機制和郵輪形象共塑機制,充分實現郵輪旅游客源共享,市場共拓。寧波舟山要聯合定期舉辦郵輪旅游招商洽談會或者郵輪旅游投資高層論壇;建立寧波—舟山郵輪旅游產業協會,提供郵輪旅游信息服務;建立寧波—舟山郵輪旅游專業服務網站,搭建網上營銷平臺;應該積極主動對省內以及省外或者國際游客進行營銷。本地新聞媒體應該加強對長三角地區以及寧波市民的郵輪旅游宣傳,讓更多的國內游客以及國際游客了解寧波郵輪旅游;可在上海、杭州以及長三角其他中心城市投放廣告、拍攝旅游宣傳片、舉辦郵輪節慶活動以及開展郵輪旅游“大篷車”等促銷活動,通過多種營銷手段,讓寧波—舟山游輪旅游走向國內國際市場。
3.6郵輪服務共生
建設郵輪服務平臺,提供游客綜合服務。適應港口管理現代化需要,建設寧波—舟山郵輪旅游綜合服務公共平臺,逐步實現與旅游、港口、海關、邊檢、檢疫、銀行、保險、稅務、工商等行業的信息聯網,以中文、英語、日語、法語等多語種,實現安全預警、網上投訴、審批辦理、動態監測、產品宣傳和倉位預訂的多功能利用,形成一體化、流程式、程序規范的郵輪管理信息系統。在郵輪港口內增設寧波—舟山郵輪旅游電子觸摸屏,在市域景點景區、大型休閑場所的旅游電子觸摸屏中增加郵輪旅游信息內容。規范郵輪服務標準,提升綜合服務質量。將外幣兌換、郵政服務、旅游資料、殘障人士設施和郵輪碼頭信息等配套齊全,配備專業的外語溝通人才,在旅客入出境的疏導上做更科學的設計和指引,規范郵輪船舶服務標準,提升綜合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帷洋.我國郵輪經濟的區域合作分析——以環渤海為例[D].大連海事大學.碩士論文, 2008:1-10.
[2]柳禮奎.以郵輪為驅動的京津冀旅游市場一體化探析[C].2015中國旅游科學年會論文集,2015.
[3]楊麗芳.中國郵輪經濟的空間戰略研—郵輪港口與港口城市的視角[D].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1-10.
[4]陳玲玲,黃建設,肖虹.“海峽郵輪圈”發展探究[J].中國水運,2014.14(11):51-53.
[5]蘇楓.海南島郵輪經濟圈構建探[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13(01):106-111.
[6]蘇楓.探索北部灣郵輪旅游圈的構建[J].中國商貿,2014.(11):141-142
基金項目:
寧波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6A10040):基于共生理論的寧波—舟山郵輪旅游一體化發展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
朱嵐濤(1980—),男,河南周口人,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澳門城市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在讀博士,主要從事旅游規劃、旅游文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