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
摘要: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優化教學方法,為孩子們尋找創作的源泉,讓孩子們通過對美好事物的觀察、感知、鑒賞,提高其美術表現力,培養觀察力和審美情趣,點燃孩子們心中藝術的火花。
關鍵詞:美術課;審美情趣;觀察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26-01
美術這門學科是大多數孩子喜歡的科目。美術課生動的內容,豐富的色彩,吸引了孩子,他們通過繪畫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是對生活事物和內心世界的表達。
一、尋找創作的源泉
1.積累生活經驗。美蘊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只有對生活的密切接觸、認識、體驗,才能理解事物的構造、形象,才能有新的創造。教師的引導、開發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并從中捕捉到美。
2.發揮想象。豐富的想象是孩子們寶貴的財富。針對學生喜歡動手,發揮自己創造力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讓學生發揮個人創造的能力,體會著自己成功的喜悅,學生可以自然感受,自我體驗,自由想象畫自己所想的畫。
二、優化教學方法
1.循序漸進。在教學中,采取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的教學方式。比如:先讓學生畫一朵花、一只鳥,然后再讓孩子們畫一束花、幾只鳥,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每一步都是一個更新、一個提高,既有利于他們對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2.明確目標。教師應善于找到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提高孩子們繪畫的水平。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掌握基本技能,指導孩子們勤于動手并加強訓練。
3.創造氛圍。孩子們喜歡美術課的另一個原因是美術課有寬松、自由的課堂。把音樂引入課堂是個不錯的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它能調動人們的情緒反應。在美術課中適當的引入音樂教育,將更好地輔助美術教學。教師應給孩子們提供適宜、愉悅的環境,讓他們在優美的環境中發揮想象進行創作。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教師引導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
4.關注孩子們交往與合作。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感受創造美的過程,感受美,讓孩子們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教師關注孩子們交流的狀況,了解是否互相配合、動手操作、親身實踐,了解能否發表自己的意見、是否能夠主動獲取知識,把孩子們的合作交流落到實處。
三、培養審美情趣
1.精心準備教案。教師要積極為孩子們的學習創設美的環境,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教學手段(范畫、投影)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們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孩子們的審美意識。
2.加強欣賞評論。教師通過正確的方法加深孩子們對美術畫的理解,通過教師講解,使孩子們逐漸發現:畫的“像”與“不像”不是唯一標準,讓孩子們感受到線條、色彩才是內心的表達。鼓勵孩子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同時能對他人的作品發表自已與眾不同的見解。教學中,教師應配合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實物圖片和美術作品,發揮審美教育的功能。
四、培養觀察能力
美術課教學中的室內、外寫生、社會實踐等,正是以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教師要善于培養孩子擁有一雙畫家的眼睛,善于觀察,提高創造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水平。
美術教育教學應該發揮出其獨有的特色。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培養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力去創造條件,通過對美好事物的觀察、感知、鑒賞、審美,提高孩子們的美術表現力,點燃孩子們心中藝術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