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紅
摘 要全新的課程變革中提出,小學數學需要與生活接軌,促使學生可以把具體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與此同時進行應用。數學是在生活中產生的,并且充斥在生活當中。因此,數學教師需要把學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作為出發點,對數學教學進行規劃,引導學生真正掌握數學和生活的關系。文章是針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與生活接軌的具體探究,并且提出相關建議,促使其小學數學與生活更好的連接在一起。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生活接軌;探究
在新課程實施中,經常會在課堂上出現形式化的教學,導致數學教學呈現“觀賞性”的特征,尤其是在公開課等課程中,教師應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但是這只是流于表面。在具有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未能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具體生活相互連接,未能將新課程改革落實到實處。因此,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把數學教學和學生生活相互融合,指導學生將學習的數學知識應用于具體實踐中。
1 小學數學與生活接軌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是為提升小學生計算水平與初級邏輯思維水平的基礎課程。小學數學和生活接軌具體指的是,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生活與知識相互融合,促使學生可以最大限度的掌握數學知識,與此同時,逐漸領略生活中的數學魅力,提升數學成績。生活化的數學模式,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生邏輯能力,也可以擴展小學生的思維創新力,在不間斷的實踐與應用過程中,提升了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且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全面素質。由此可見,完成小學數學與生活化接軌,是這個時期發展的必然。新課程改革與當前的教學方式相吻合。所以,小學數學與生活接軌具備一定的積極意義。
2 小學數學與生活接軌的具體措施
2.1 數學教學的情境要具備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師要把數學知識和小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與興趣度高的問題相互融合,把單一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生動形象的知識,這在很大程度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與熟知數學知識。與此同時,引導小學生體驗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生活與數學存在緊密的聯系,以此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譬如:教師可以使用小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作為案例,在教授除法余數的過程中,要求每一位學生拿出7個梨子放入盤中,確保每一盤中的數量是相同的,具體的算法有多少種,能放多少盤。在小學生操作完成后,有的能夠平均分配,而有的就會被剩下,這便是余數的概念。由此,借助將數學與生活接軌,促使課堂教學的意義更強。
2.2 提出針對性問題,減少華麗情境。
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要與學生的具體生活相互結合,把學生儲備的知識量與生活經驗作為出發點,創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優質的問題情境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起內心的求知欲,促使原本枯燥單一的數學知識更具生命力與吸引力,也促使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加輕松。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提出與具體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學生可以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尋找到數學所存在的無窮魅力。
2.3 課堂的數學聯系更具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數學教學活動是課堂練習。一般狀況下,教師的課堂練習試題大部分取決于教材。但是教材導致數學知識與練習更加枯燥、單一,由此導致小學生對數學練習產生抵觸性。因此,教師需要全面創新課堂練習,促使課堂練習與生活相接軌。創新課堂練習的主要指的是:小學數學教學要找出教材練習當中的精煉之處,針對練習題實施二次創造,促使練習更具生活化,由此,小學生會更樂于學習數學知識與聯系。
2.4 在課堂之余,將數學實踐與生活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數學教學也會延伸至課堂之外,并且要貫徹于生活的的點點滴滴。在小學數學時期,學生一般的課余作業大多數是數學練習試題,并沒有進行生活實踐,由此導致課余作業呈現單一、乏味的狀態。因此,小學教師需要給學生分配課下作業,并且在具體的生活中進行實踐,在實際生活中找到數學存在的無窮魅力,真正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以此提升數學成績。
3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是針對課課標下小學數學與生活接軌,展開的具體探究。由此可以得知,若想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學生數學成績。便需要學生在生活中找出數學問題,把數學教學和生活接軌,全面了解數學存在的魅力,減少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差距,延伸學生思維空間,以此真正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與此同時,為促使數學與生活接軌,數學教學更具生命力,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對問題解決的能力,這樣才能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與學生數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薄曉峰.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與生活的接軌[J].新課程學習(下),2013(12).
[2]戚耀英.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與生活的接軌[J].課程教育研究,2013(13).
[3]逄娟娟.走進數學新課改走出教學新困惑[A].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區域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6(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沭陽縣廣州路小學 江蘇省沭陽縣 2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