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進雨
摘 要:自主學習是促進中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以部分中職學校教師為調查樣本,了解其自主學習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在科學統計理性分析基礎上,從發動內驅力、實施有效學習策略、提升學習能力和構建學習環境等主客觀方面提出促進中職教師自主學習的建議,使其能更好地實現專業發展。
關鍵詞:中職教師;自主學習;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41號)中指出:“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在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背景下,無論是推進職教改革發展,還是提高職教育人質量,都要依靠教師去實施推動,職教師資隊伍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明確提出了教師要“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中職教師要形成自己的專業精神、知識和技能,離不開自主學習。為了能全面真實地反映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自主學習的現實情況,筆者以四川省部分中職學校教師為樣本,進行了相關調查研究。
一、調查基本情況
問卷編制以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將自主學習目的、過程、評價等作為問卷維度劃分依據。其次科學抽樣。樣本選擇以面廣和擇優為原則,選取了四川省40余所省屬重點及以上的中職學校的133名教師為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33份,收回有效問卷130份,有效率97.7%。最后,將定量(問卷調查)和定性(訪談)等研究方法相結合,筆者從參與調查教師中隨機選取了20位教師,采取面對面交流和電話、電郵等方式進行了訪談,獲取了開放性問題的反饋。
從數據統計看,樣本教師所教專業(學科)涉及德育、語文等公共基礎課,機械、學前教育、旅游和財經等十幾個專業,其中男教師93人,占比71.5%,女教師37人,占比28.5%。此次中職教師的調查樣本類別較全面,樣本分布較均勻。調查教師基本情況統計見表1。
二、中職教師自主學習現狀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中職教師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但學習主動性不高
1.結果
參與調查的教師基本認同“教師專業發展不可能離開教師的自主學習和自覺努力”這一觀點,并且有128位教師認為中職學校教師有必要進行自主學習,占比高達98%。面對促使自己自主學習的因素,教師們從主到次的因素選擇占比見圖1。
2.分析
大部分中職教師對自主學習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并希望通過自主學習帶來自身教育教學技能水平的提升。但有部分老師是為了晉職或完成任務等被動因素而學習,有的教師還覺得中職教育的生源基礎決定了教學現實與目標的落差,教師單方面的學習提升得不到積極回應。這些都導致部分教師自主學習的主觀積極與客觀行動滯后的背離。
(二)中職教師自主學習渠道和方式多元,資源較豐富,但學習效率不高
1.結果
教師對常用學習方式選擇,由高到低選擇占比依次為閱讀書籍期刊77%;與同伴交流66%;在實踐中學習65%;參加專題講座、培訓和參與公開課、觀摩課,均為60%;聽評課55%;撰寫論文31%。
教師常用的學習資源有教師用書、教學光盤、專業期刊、網絡資料和信息、專家指導等。調查發現,有65%的教師年閱讀量在我國國民人均閱讀量以下——2015年全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還有4%的老師一年未曾閱讀一本圖書。
2.分析
中職教師的學習方式多元,既有以個體為主的教學反思、在實踐中學,也有注重團體學習合作學習的交流和培訓。對于學習資源的占有和使用,大部分教師認為目前學習資源基本滿足需求。但是多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多在進行常規備課和完成任務型教科研活動時使用,極少有教師制定個性化的中長期學習規劃并堅定執行。而且從訪談中得知,教師看的書籍大多跟專業和學科教學有關,且呈階段性閱讀特點:即某個階段需攻關完成某項工作,則閱讀相關書籍。說明中職教師自主學習的認知策略水平并不高,學習成效不顯著。
(三)中職教師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自我效能感不高
1.結果
有128位老師明確指出了在自主學習中存在某些困難,依次為沒有足夠時間,77人次(59%);無法靜下心專注學習,57人次(44%);缺乏專家指導,52人次(40%);不知道如何學習8人次(6%);其他6人次(4%)。當教師在學習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會采用多種方式力圖解決,“上網查找”和“向經驗豐富同事請教”成為解決困難的優先選擇,占比分別高達82%和80%。再則,盡管面對較豐富的學習資源,他們還是將“網絡資料和信息”作為最常用的教學資源,占比達84%。
2.分析
以上調查說明,中職教師基本都有自主學習經歷和體驗。但是遇到困難,喜歡借用他者的經驗作為解決之道,缺乏主動攻關在實踐中錘煉的意識和訓練。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特點是具有強烈的實踐操作性,與崗位需求直接掛鉤,當教師比較熱衷在網絡信息中獲取知識和技能,直接導致自身知識系統里更多是一些片段化零碎化的信息。還有相當比例的老師把自主學習存在的困難歸因在一些自我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忽略了自我反饋和自我調整的實施,致使對自主學習的自我效能感低。
(四)中職教師自主學習獲得了一定條件性支撐,但外圍支持仍顯不足
1.結果
對于教師缺乏自主學習的原因,有117位老師給予了有效回答,選擇結果占比見圖2。老師普遍反映學校對于教師學習持支持態度,但培訓和指導不系統,還有40%的教師認為學校提供的學習資源“不太充足”。

2.分析
目前來看,若沒有相應的政策激勵和可操作的檢驗評價制度,教師學習與否、學習成效的判定都與其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天然合成一體,當自我提升得不到有力引導和外部激勵,推動學習的內動力削減,將被晉職和取得學歷等被動因素牽制,可能加劇教師僅為追求學習的直接有用性和實效性,或者進一步導致學習主觀與客觀行動的矛盾。可以說,來自于外部的機制支持對于其高效持久地進行自主學習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三、促進中職教師自主學習的幾點建議
(一)合理準確歸因,激發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中職教師對于專業發展的自我意識內在變化和對工作本身及對職業教育目標的價值追求,是其是否自主學習的根本動因。中職教師牢固樹立了“為國育才,為民育子”的教育信念,立足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把自主學習專業發展與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機統一,才能更好地自我主動學習,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同時,因為歷史和現實原因,中職教師有時缺乏職業成就感,被動消極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學生。實質上,教學相長,中職教師尤其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運用多元智能觀看待學生,堅信“千人有千材,千材有千用”,接受每位學生的差異發掘每個人的優勢智能,讓生源特點不再成為教師學習的阻礙而是自主學習的興趣觸發點和動力生發點。
(二)運用科學有效學習策略,強化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成效
1.制定科學的學習規劃,提高自主學習認知水平
中職教師的自主學習是面向未來的發展活動,它有效進行的先決條件是教師能綜合分析,制定切合自身實際的學習計劃并堅定執行。中職教師應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和學習目標,對學期、學年,未來3~5年、5~10年等各個時期的自主學習追求和可能成績都要有所規劃,激發學習緊迫感。針對有想付諸自主學習行動而時間不允許的無力感,中職教師可嘗試運用時間利用“零存整取”法,工作記錄表格法,項目時間管理法等科學時間管理方略予以緩解。
中職教師要維持持久健康的專業成長,必須不斷更新和豐富知識結構,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比如,公共基礎課任課教師要有意識地獲取體現專業性、職業性的實踐性知識,了解相關行業企業情況,順應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很多專業任課教師對現代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認識掌握不夠,可以有側重地強化學習職教理論、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等,開闊理論視野更新教育觀念。
2.主導學習行動,以校本研修實現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自主學習講究“能學會學”,中職教師有了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真正實現從他主到自主的漸變。能力的增強是一個習得過程,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轉化和提升,內化為自身穩定的學習品質。大力倡導以實踐反思和行動研究為主的“校本研修”就成為中職教師自我提升學習能力的上佳路徑。
在中職學校的校本研修中,教師就是主體就是話語者,研修的問題來自于實踐困惑和思考,研修的過程既有教師個體探索也有合作交流,中職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以反思者、探究者、組織者和實踐者的角色鍛煉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比如,教師產生對自我教學行為及結果的審視,對現代職教理念、先進教育技術的理解掌握,在這樣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中,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形成對教育現象及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生成校本研修的主題,這一過程有助于教師成為反思者拓展思維空間。再如,老師依據實踐,以研修一體化的構建為依托,在以項目或任務為導向的研修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來選擇研修的內容、形式和方法,了解并掌握各種學習策略技巧,通過基于學習計劃預期和現實之間的對比評價來對學習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在具體教學情境中創造學習過程,反復訓練和強化思辨、建構、研討及行動能力。
(三)建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生態環境
1.學校應建立完善激勵機制,搭建平臺,營造學習氛圍
首先,在現行的學校考核激勵機制中,設立可操作的條例條款,對教師自主學習的計劃制定、過程性活動及學習成果的呈現有科學合理的量化評價,并與考核掛鉤,從制度層面幫助教師樹立學習發展和競爭意識,引發其學習的內動力。其次,校方應合理安排教師工作量,加強軟硬件的建設,幫助其完成自身的學習計劃。調查得知,中職教師每周在校時長平均為40~50小時,而他們仍表示用于學習的時間不夠。校方要深入了解每位教師的教學、管理和事務性工作的量,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緩解中職教師的多重壓力。此次調查,有112位(86%)教師表示所在學校在過去一年至少組織過一次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科研活動,但是對后續學習幫助有限;40%的老師在自主學習時覺得自己缺乏專家指導,這說明外部對教師自主學習的支持呈分散、非系統的狀況。“教師的職前培養和在職培訓的政策制定中,教學技能和方法所帶來的教學素養提升需要有一個逐步遞進的成系統的制度安排。”學校除了組織教師喜聞樂見的教學科研活動,還需為教師提供成系統的針對性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機會。
2.社會各界為中職教師提供支撐服務。
職業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在職業教育深化改革,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教師尤其是雙師型教師的職業發展和專業成長迫切需要得到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受訪教師認為最有效的自主學習方式是在實踐中學習,這與職業教育注重實踐注重與工作崗位對接的特點高度契合。行業企業應采取固定和靈活相結合的合作方式,與學校深度溝通,提供創造培訓崗位,教師才能在實踐一線自發地了解行業發展最新動態,積極主動地更新知識技術,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和指導實踐性教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白學軍等.實現高效率學習的認知心理學基礎研究[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全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項目組.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與政策分析報告[J].教育研究,2011(3).
[3]陳穎.自主學習模式下的教師自主研究述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5).
[4]李志凱.教師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及其促進措施[J].繼續教育研究,2009(1).
[5]黃方.中學教師自主學習現狀[D].首都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