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的基本要義是教學流程變革所帶來的知識傳授的提前和知識內化的優化。翻轉課堂主要通過教學流程翻轉,分解知識內化的難度,增加知識內化的次數,促進學習者知識獲得。“漸進式知識內化”包括問題的引導、自我學習中的第一次內化和問題解決的第二次內化。
【關鍵詞】翻轉課堂;知識的內化;漸進式知識內化
一、知識的內化
知識內化在英文中一般用Knowledge Construction表示,重在強調學習者個體如何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感知理解外界的新信息。
同化和順應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兩個基本過程,也是兩種基本形式。簡單地說,同化是將外界的新刺激納入有機體已有的認知結構。對于一個學習者而言,就是新知識適應已有知識的過程。順應是主體改變自身的認知結構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對于一個學習者而言,就是已有知識適應新知識的過程。實際上,認知發生論不但清楚解釋了認知發生的基本過程,而且從認知發生學的角度告訴了我們知識內化的基本途徑:同化式的知識內化和順應式的知識內化。從認知發生的那一刻起,知識和經驗隨著人們認知的建構而逐漸建構,所以在皮亞杰的專著中一般很少區分這些術語和詞匯。用已有知識理解、包容新知識的過程是同化式的知識內化,用新知識理解、包容已有知識的過程是順應式的知識內化。
但是知識內化過程存在類似同化和順應的知識內化途徑。第一,逐漸加深抑制痕跡的這種過程和同化、順應一樣,也是知識內化的一種途徑;第二,這種知識內化是一點一點或一塊一塊進行的,而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尤其是對于復雜的、非良構的、不能自發建立的知識。這種知識內化途徑稱之為“漸進式的知識內化”。
翻轉課堂知識漸進式內化的本質說明概念不一定是瞬間就能被理解透徹的,也不是緊緊盯著一個概念長時間不放就能理解透徹。學習者可能隨著知識內化次數的不斷增多,在某個情景中憑借著概念和概念之間的某種關系或某種應用,能理解這個概念。并且原有概念沒有被理解,未必就一定會影響新增概念的學習效果。新增概念的學習可能對已學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二、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的途徑和過程
在目前科學認識的水平上,知識內化的途徑至少有三條:同化式的知識內化、順應式的知識內化和漸進式的知識內化。需要說明的是,漸進式的知識內化和皮亞杰的發生認知論中“平衡”的概念有著本質的區別:平衡是指同化和順應兩種狀態的相互交替而達到的一種狀態。嚴格說,它并不屬于認知發生的范疇,自然也不是知識內化的一種途而這里的“漸進”是指學生并沒有重構他們的知識體系但是卻建立了正確的概念,屬于認知發生的范疇,自然就是知識內化的途徑。
翻轉課堂知識內化的全過程一般由三個環節構成:問題引導環節、觀看視頻環節(第一次內化)和問題解決環節(第二次內化)。
問題引導環節。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教師提出一些“熱身”性質的問題,并將已錄制好的相應的課堂教學視頻發放給學生。這個環節是知識內化的開始環節,沒有知識內化的實質過程。
觀看視頻環節。學生回家后觀看教學視頻,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反饋,解決教師之前提出的相關問題,將不懂的知識甄別出來。這個環節是翻轉教學的關鍵環節,可稱之為第一次知識內化。因為正是從這個環節開始,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開始和新的概念知識發生作用。學生觀看視頻所得到的概念是“正確概念”,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是“前概念”。這個環節如果激活了正確的概念,就能抑制前概念(更多是在前期理解有誤的概念);這個環節如果不能激活正確的概念,前概念在大腦中依然處于興奮狀態,被隨時提取的概率就會增加。
問題解決環節。教師收集學生不懂的問題,與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互動,解決這些問題,并鼓勵小組之間通過競賽等方式積極參與解決。這個環節是翻轉教學的第三個環節,但可稱之為第二次知識內化。因為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已經獲得的知識(不管是激活還是未激活)都是“前概念”,而師生之間討論所產生的內容則為“正確概念”。這種正確概念因為有他人的幫助,記憶痕跡一般比較深刻,所以抑制前概念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翻轉課堂的全過程實質上完成了兩次知識內化,第一次知識內化的結果是第二次知識內化的前概念。翻轉課堂正是通過“問題引導—觀看視頻—問題解決”的流程幫助學生多次內化知識,形成正確的知識概念。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一個概念的內化,尤其是那種復雜的、非良構的、不能自發建立的知識概念的內化,僅通過一次內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經過多次內化、多個情景的應用才能達到熟練掌握。即“正確概念”和前概念之間需要通過不斷反復的碰撞、接觸,完成知識內化并最終被學生掌握。可見,如果僅僅是表面上的流程翻轉,而不注重翻轉過程中知識內化的基本原理,不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景,翻轉課堂是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的。
三、結語
翻轉課堂翻轉了教學流程,分解了知識內化的難度,增加了知識內化的次數。但是不能翻轉的是知識內化的基本原理,即人類如何學習的基本原理。在知識內化的過程中,“立刻同化”和“立刻順應”這兩種知識內化過程幾乎很少,絕大多數的知識內化都是通過多次內化循環最終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滄州師范學院為例》成果論文,項目編號GJXH2015-142
【參考文獻】
[1] 闞 ?維. 有效課堂教學研究的轉向及反思_知識內化的視角[J]. 教育科學研究, 2014(11):35-41.
[2] 黃 ?敏. 知識傳遞與內化的過程反轉——“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的關鍵[J]. 海外英語, 2016(03):32-33.
【作者簡介】
王沖(1981—),女,河北清苑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滄州師范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代數拓撲、微分拓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