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榴妹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逐漸出現在廣大群眾的視野中。從古至今,班主任、學生之間的關系都是被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也是值得探索的課題之一。本文將探究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構建和諧關系的對策。
一、小學班主任與學生關系之間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的心態問題
現階段大部分小學班主任針對“班主任”這個崗位的接納度偏低,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至少有40%的教師對小學班主任的崗位并不喜歡,多是由于學校的強硬安排而上任,從其內心角度來說,多是帶有不情愿的情緒開展小學教育工作,這就導致班主任的工作熱情減少,與學生的關系處理不妥當,可見,這樣是無法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的。
2.發展觀念落后
大部分小學班主任的發展和教育觀念比較落后并且片面,仍舊存在成績至上的發展觀,主科課程遠遠比副科課程重要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對副科課堂的占用率較高。小學時期正是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最佳時期,但是班主任只注重成績,對小學生的興趣或愛好忽視不見,導致學生的個人潛能無法發揮,難以全面發展。
3.管理方式不科學
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經歷少,對管理缺乏概念,因此,大部分班主任并不會給予學生一些管理實權,甚至凌駕于學生之上,這就無法展現出現代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學生與班主任之間存在完全不平等的關系,無法與其正常有效的溝通,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意識,使師生關系逐漸緊張。加之其缺乏自制力或自控力,錯誤頻發,導致班主任對其缺乏耐心教育,甚至通過責罵或體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嚴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師生之間缺乏溝通,關系緊張。
二、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方式
1.樹立正確的班主任觀念
班主任凌駕于學生之上會對學生的發展以及教育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身在班主任的崗位就需要明確班主任的責任,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念,同時以人為本建立學生觀,了解自己在學校中、班級中、課堂中的位置。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應該注意把握尺度,堅決杜絕班主任一人掌控全班的情況出現,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樹立平等民主觀念,下放班級管理權利,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
2.良好的教師形象
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正處于發展階段,并且尚未發育成熟,對教師有強烈的擁護性,因此,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形象教育學生,加強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教師的外在形象一定要大方得體,整潔干凈,并且教師的言行舉止應有修養,談吐幽默,風趣優雅,能夠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教師應該注重自身內涵的提升,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提升文化修養以及班級管理質量。此外,教師的素質修養提升也必不可少,應該學會情緒管理,不隨便對學生發脾氣,以此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案例:某市一所小學二年級共有兩個班級,A班班主任平日衣著干凈整潔,頭發細心梳理,在課堂上經常使用幽默的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給予學生積極發言的機會,針對性格調皮的學生也會用講道理的溫柔方式予以教育,但是出現嚴重問題的學生則會嚴厲教育,并且知識儲備量相對較大,對學生提出的超出課外知識的問題也能給出答案。全班同學對該班主任都是有既喜愛又敬重的態度,與班主任能夠像朋友一樣相處。B班班主任不在意外在形象,穿著邋遢,情緒控制能力較弱,更加重視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要求嚴厲,經常通過斥責等方式進行教育,學生對該班主任的教育方式難以接受又不能反駁,導致學生性格有所改變,師生關系十分緊張。
3.加深對學生的了解
小學生自我意識未完全發育成熟,無法完整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學生,了解小學生的思想,根據學生的獨特之處進行有效溝通,因材施教,提升教學質量。并且給予學生一定的寬容,年紀小難免犯錯,在犯錯后需要耐心指導幫助學生了解錯誤的后果,并指導其改正,獲取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和諧的師生關系對課堂氣氛、教學質量、學生的成長以及教師的責任等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現階段大多數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存在相對不和諧的關系,對師生雙方的進步和發展存在不良影響。因此,需要班主任從自身開始改變,增強自身素質,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也需要尊重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兩方共同努力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