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國電影作為“韓流”的主力軍,在韓國文化、社會和經濟方面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論文以探討電影產業的一般性特征,韓國電影的特征為基礎,通過具體電影作品賞析來評價韓國電影的地位和影響,研究和分析韓國電影現狀,并對韓國近代電影的進行分析、點評,總結出韓國近代電影的特點以及韓國電影得到迅速發展的原因。
【關鍵詞】韓國電影;產業現況;素材;特征
韓國電影在韓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正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作為現代文化種類中的一部分——電影已經在隨著政治和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在80年代,社會的變化給韓國電影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韓國電影產業總的來說有四點特征:緊跟時代潮流;和現實緊密結合;素材多樣化;大制作電影開始出現。
擁有這些特征的韓國電影不僅在韓國國內,而且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甚至在歐洲國家也產生巨大的影響,并得到了廣泛的喜愛。
韓國電影現狀分析:
社會環境的變化對韓國電影界的影響,韓國電影法律的健全推進了韓國電影的發展。韓國電影的法制化進程開始得很早,1962年樸正熙軍人獨裁政權時期就制定了旨在保護國產電影的《電影法》。1995年金泳三政府制定《電影振興法》,韓國電影的制作登記申報制度宣告廢止;之后1996年第一次修訂《電影振興法》,電影行政審議制度被廢止,開始實施包括所有觀眾、12歲以上、15歲以上、18歲以上等四級電影分級制。其后金大中政府1999年修訂《電影振興法》,第一次真正將電影執行管理職能轉向純民間機構“電影振興委員會”;繼而2002年再次修訂《電影振興法》,將原有的四級制電影分級拓展為五級,增加了“限制上映級”,并且新設了“限制上映影院”。之后盧武鉉政府著手推進《電影綜合振興法》的制定。這一系列高透明度的法律政策,成功保障了電影產業發展的市場開放性,有效地推進了韓國電影的興盛繁榮。電影中集合了會話,建筑,音樂,戲劇,舞蹈,文化等6大藝術領域的所有要素。電影和其他藝術相比較,作為包含了文化機能和社會性機能的媒體,能讓我們看到商業性的一面。80年代以后電影的政策性變化。韓國電影在20世紀60年代時被稱為是黃金時期,1970年以后由于超高速的商業階段的發展,電影產業也迅速發展,80年代以后,飛躍性的技術革新以及電的政策性變化,把使得電影又重新發揮了它的藝術價值。韓國電影在本國電影市場上的份額不斷增長,并開始開拓國際市場;商業影片類型繁多,有政治題材片、浪漫喜劇片、愛情文藝片、黑幫片、恐怖片、社會題材片等等;單部影片的票房屢創新高;導演、演員等電影人才空前繁盛;影片制作費逐年上升。這是最容易被人看到的變化,事實上在電影產業內部也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動,如電影投資體系的變化,電影發行網的改善,作者電影的發展,電影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電影觀眾素質的提高等等不一而足。
而韓國電影中包含了哪些的產業化特征呢?
首先電影作為和文化最密集的產業之一,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產業化標志之一;其次是作為通過專業人士的想法和感覺制作出來的具有創造性的產業之一,要求有創造性的人力供給;再次電影的制作并沒有被提前預定,因此也存在極大的投資風險;最后由于新的媒體的加入,給電影這個產業附加了更大的價值。
韓國電影的產業化之路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20世紀90年代初期,韓國電影處在一片悲觀局面下。經濟的表面繁榮和嚴重的政治危機下,電視的興起對電影的沖擊、嚴格的電影劇本審查制度、好萊塢電影步步為營的入侵,使得電影工業幾近癱瘓。1993年年,韓國生產電影63部,本土電影的市場占有率僅為16%,影院數和觀眾數量也飛速下降。然而就在這一年,韓國的大企業開始參與電影業。前述的經濟、政治背景和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出現的新導演等等都是原因,而直接的動力乃在于利益驅使。有線電視的開通、錄像市場的擴大、衛星電視的前景使大企業開始注意電影市場的價值,因為電影是影像產業的核心。當年進口的《侏羅紀公園》全球票房數億,即使在韓國的利潤,也相當于數十萬、甚至數百萬汽車出口的經濟效益。因此韓國的各大企業紛紛投資電影市場。以1997年為例,在當時剛剛成立電影事業公司的現代集團就租賃了首爾名寶劇場的5個電影館。
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韓國電影業又迎來了春天,各個大學都在積極開辦電影專業韓國各大學相繼開設了四十多個與電影相關的產業。大學里的電影講座擠滿了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韓國國立綜合藝術學院設立了電影學校,購買了完備的電影制作設備。在短時期內韓國還舉辦了釜山和富川兩個大型的電影節以及數十個小型電影節。其中釜山電影節至今已舉辦10屆,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釜山國際電影節創始于1996年,每年9月份舉辦,由釜山藝術學校、中央大學二校的電影系提議,在釜山電影界和釜山市政府的支持下,第一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就達到18余萬觀眾人次的良好效果。近年來釜山國際電影節也吸引了不少來自國內外的游客,已經發展成了重要的文化產業,因此我們也能看出韓國電影為韓國的產業化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總體來看,韓國電影經過一段時期的變化與發展,產業化的進程也越來越快,以及對相關產業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未來韓國電影對全球電影市場也會發揮出極大的作用,從而推動全球電影市場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晶. 韓國電影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J]. 戲劇之家, 2016(09).
[2] 金玉蘭. 談韓國電影對韓國文化的促進作用[J]. 電影文學, 2013(11).
[3] 張靜. 韓國電影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探討[J]. 電影文學, 2013(12).
[4] 王萬堯. 論韓國電影中的基督教現象與特征[J].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2(05).
【作者簡介】
楊怡(1986—),女,陜西西安人,碩士學位,渭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韓國語詞匯與語法、漢韓雙語對比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