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
摘 要: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 任務驅動法 《制作美麗的畫報》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術》第二冊的內容,本課以學生熟悉的校園環境為背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WORD大部分知識的情況下,結合學生搜集到的信息資料,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加工,最終形成作品,完成既定任務。本節課考查了學生運用WORD的綜合能力。
2.學生分析。
學習者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小學就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基礎,學習積極性高且樂于探索,有爭強好勝心,但是由于個體差異和教育環境不同,他們在信息素質、操作技能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比較適合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二、設計活動情景
活動目標的呈現需要引發學生參與和探究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活動情景,使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掌握操作。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word制作畫報的操作及特點。
2.過程與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任務驅動的方法,進行自我探究,作品評比。
3.情感態度價值:激發學生自身設計和創造才能,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相互學習、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圖文混排的特點。
2.難點:畫報的整體版面安排。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課前任務。
在上課之前,我利用一份圖文并茂的本校素材演示稿,迅速將學生的學習情境融入現實情境之中,讓學生再次感受到母校的美,激發學生熱愛母校的情感,緊接著向學生透露本節課的內容:“以我們的校園為素材設計畫報。”我讓大家想一想可以從哪些方面設計這樣一份小報。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學校坐落在新湖岸邊,環境優雅,景色秀麗,應該突出學校自然景色之美。”有的說:“學校有漂亮的教學樓和先進的教學設施:微機室、實驗室、音樂室、畫室、勞技室、舞蹈教室,等等,應該體現科技之美。”有的說:“六一篝火晚會同學們載歌載舞是美;百靈之聲合唱節同學們放聲歌唱是美;國學達人藝術節弘揚民族文化是美,應該展示學校特色之美”……同學們越說越踴躍,紛紛發表想法,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畫面越來越豐富,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我在肯定了學生的想法以后,把全班同學分成了幾個小組,布置了如下任務:
(1)每組合作完成一份畫報,并給畫報取一個有特色的標題,確定畫報的主題思路。
(2)根據確定的主題搜集相關資料,可以是文字、圖片、照片(學生可以利用數碼相機進行拍攝)等。將這些資料保存到優盤、郵箱或者共享空間里。
2.嘗試探索,展示多彩內容。
通過組員間相互協作及老師的幫助,在一個星期的時間里,同學們戰果碩碩,收集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校園資料:美麗的風景,高聳的教學樓,先進的教學設備,奪冠的激動淚水,勝利的笑臉……同學們都說自己更加了解學校,更加熱愛這片校園,愛校之情溢于言表。我感受到了這個主題對于同學們的意義。
這個課前的收集任務完成得扎實有效,為后續做了充分的準備和鋪墊。在收集材料的一周里,每位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其中的工作,把自己當成了小記者、小作家、小攝影家……大家都樂在其中,享受任務的美妙,沒有人逃避,沒有人說累。
3.感受精彩課堂。
走上本節課的講臺,我能從同學們的眼光中感受到滿滿的自信。他們分工協作,有條不紊地輸入文字,拷貝照片……此時每位同學都是探索者、建設者和創造者。同學們眼中流露出的是渴望成功的光彩,而此時的我已經不再是主角,而是活動的疏導員和引導者。
(1)有的同學插入的圖片無法移動,不知道如何下手,我提示可以改變圖片的“版式”。我讓先找辦法的同學給大家演示,從而引出“圖片小助手”。同學們對它很感興趣,紛紛研究起來,很多以前達不到的效果通過小助手實現了。比起老師直接演示講解,這種方法給同學們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2)有一位學生想把圖片插入到文字中間,但是怎么弄都不是很協調,我建議將文章分欄,改變圖片環繞方式,學生反復調整,最終達到需要的效果,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3)一個小組畫報中需要一些特殊的符號作裝飾,但是總也找不到那些符號,我將這些符號畫到黑板上讓所有同學一塊幫他找,“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讓最先找到的同學把正確的操作大聲地說了出來,很多同學都恍然大悟。
(4)同學們的創意總能帶給我驚喜,有的同學會利用圖片工具,將圖片旋轉,達到不一樣的裝飾效果,讓人眼前一亮。“瞧!這位同學設計很不一樣呀!”我鼓勵他把自己的思路說出來,與同學們共享。很多同學恍然大悟,原來可以這樣改變。
(5)“每個小組的畫報都差不多完工了,現在大家都給畫報‘挑挑刺,看看還能不能讓它更加完美!”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氣氛又一次熱烈起來。“這個標題用藝術字,效果好看”。“這張圖片襯于文字下方,有報紙的感覺”。“這個小圖標加的有的多,有點亂”…… 這樣的聲音不絕于耳。作品在同學們手中不斷美化……
4.展示作品,自由評價。
每個小組都完成自己的小報。我從每個小組里面挑選出有特色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同學們品頭論足,爭相發表看法,每個作品在同學們的評價中都熠熠生輝。綜合每個小組的表現,評選出獲勝小組。我將優秀作品上傳到校園網上,這些作品成了學生課余的討論熱點。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為學生設計出具有可操作性、針對性和趣味性的任務,既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的快樂,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知識的活化率和學習技能,從教學實踐過程看,效果不錯。在實際上機操作過程中,仍然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全面地完成老師的任務,沒有跟上整體的節奏,如果能派選“小組長”,擔當小老師的角色,輔助老師對程度較差的學生進行指點,就可以減輕老師的壓力,而且同學之間的交流更輕松、更容易,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郭林濤.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構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3).
[2]袁慶飛.任務驅動法優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研究.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