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世忠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中指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教師在實施該方法中存在哪些困惑,又如何正確去面對,以便更好的運用該方法教學呢?對此,該文提出了幾點認識,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認識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特點
新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的學習目的,三者互為一體,又互為促進。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這幾年的教學過程,我認為在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教學活動中問題的設計缺乏極強的針對性和合理性,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不屑一論的問題充斥課堂,學生沒有參與課堂討論的興趣。二是小組合作前,教師缺乏必要的講述,一有問題馬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無法迅速、準確地把未知信息與已有的認知經驗聯系起來,更無法選擇最佳的學習起點,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三是教師提出問題后缺乏恰當引導。由于沒有對不同類型的問題做相關引導,學生一時不知道從哪貼入,匆忙展開討論,個別學生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這樣的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之真諦。四是小組成員之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巧,集體觀念或團隊精神的凝聚力還不夠強。當問題出現時,不能有效做到相互了解對方,信任對方,并進行和諧正確的交流,尤其產生分歧時,不能建設性的解決,最終小組內達不成共識。五是學優生在小組內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職責,學困生則處于從屬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學習時,學優生往往具備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條件和要求,成為小組內最活躍的一分子,他們的潛能得到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而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后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六是課堂教學秩序有時顯得混亂。學生討論七嘴八舌,教師聽不清究竟誰的思維不嚴密,誰的思維缺少條理性,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判別分析,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幫助。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中解決困難的辦法
鑒于以上的問題,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教師上課前必須深挖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所涉及的問題不易過雜、也不易過簡,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能力,切中問題要害,難易更要適中,且能激發學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切忌把一些“是不是”、“對不對”等問題過多的引入課堂。第二、教師的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忽視,應充分發揮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才可以順著其思路去學習,如果沒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就像沒有方向的航船,無法到達理想的彼岸。第三、教師要教給學生必要的合作方法和態度,如:尊重對方、理解對方、信任對方、傾聽對方的不同見解,要等對方說完,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對對方的精彩見解和獨到觀點,要充分肯定和認可甚至鼓掌贊揚,達到互相支持;碰到困難或分歧較大處,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第四、教師要轉換角色。教學中教師要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在探究學習時,用商量的口氣,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到活動中,學生能說出的結果自己不說,學生說不出的想方設法啟發學生自己說出,學生自己想到的要不失時機的進行表揚和鼓勵。特別重要的是為了不使學困生變得更加膽小、怯弱,避免學困生的被動性,教師應在教學中對其更多的關心和鼓勵,建立起“我能行”的積極欲望,提高學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盡量發揮這些學生的長處,并加以發揚,以揚長避短,建立自信,從而能使他們主動參與,積極發言,毫不膽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教師對學優生還要進行適當的教育,鼓勵他們對學困生提供幫助,與他們形成協作友誼關系,從而使自己的舉止更為得體,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在分析中體現自身的價值,絕對不能對學困生不屑一顧,更不能冷漠處之。第五、教師要創設一個活而不亂,活兒有序的課堂教學秩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教師要不斷地向學生提出學習、紀律的要求,又要不斷地進行督促、檢查、引導,這種組織管理過程,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允許學生給教師提意見,允許提出對問題的不同見解。教師和學生之間在問題的多與少,先知與后知上有差別,沒有人格上的差別。這樣,教師管理的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地方活起來,該靜的時候控制得住,這種管理既有利于教學,又有利于活躍思想,發展個性。
四、“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前景展望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為師生營造了一個既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強調素質教育,全面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大膽探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增強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觀念,另一方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課堂教學活動方式既注重了特殊性、實用性,又注重了發展性,使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既有追求知識的同頻共振,又有思想交流成功的情感共鳴;既有教師誘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信息輸出,又有學生對教師創造性勞動的深刻領悟的信息反饋;既有學生合作探究時的團隊精神,又有自主時的個性張揚;既有教師主導地位的作用,又有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師生彼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使教學活動達到一個最佳境界,教學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