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菲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作為技術應用型的職業教育,高職教育在教學上具有職業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特點,我們欲使高職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實現其“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就必須全課程面認識和把握高職教育的教學特點,并對其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本文在對會計專業一體化課程職業崗位分析的基礎上,探討基于會計崗位工作過程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關鍵詞】會計專業 一體化 課程體系
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就業需要的會計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決定了高職會計教學既要注重會計專業的理論教學,更要加強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如何在教學理念上突破傳統“學科教育"思想,在教學結構上要打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分離的界限,實行會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實現會計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一直是人們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會計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構建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實現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組織和安排
職業教育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組織時應立足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基礎之上,緊密結合真實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推進教、學、做三者有效融合,力爭實現理論和實踐的一體化。
1.做到在實訓室模擬實訓
實訓室模擬實訓是職業教育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環節將以實用會計基礎技能實訓為例,對實訓室模擬實訓進行全面分析。實用會計基礎技能實訓劃分為五個部分,包括期初建賬、憑證處理、賬簿處理、期末清查和報表編制,并且設立相應的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
例如,對于中級財務會計的實訓教學課程而言,其主要分為9個技能單元:存貨核算、資金核算、出納核算、固定資產核算、資本金核算、職工薪酬核算、往來核算、銷售核算以及總賬報。每一個技能單元可視為一個教學項目,并將其交予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同時,實訓過程中,需依據技能項目大小、技能項目難易程度給予學生設置完成時間,當遇到困難時,教師需鼓勵學生自主解決,結合互聯網搜尋更多的相關資料,以此,在研究中完成實訓項目,此行為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實訓項目研究的自信心,使他們的抗壓能力大大提高。
2.做到在校內實訓基地仿真實訓
職業教育校園應為會計仿真實訓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即加大軟件、硬件設施資金投入、構建校內實習、實訓真實工作場景,從而,使學生在職業教育校園內順利高效開展會計仿真實訓。
3.做到在校外實訓基地現場實訓
高職教育會計專業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現場實訓,需建立“學校+會計事務所”或“學校+企業”,由其作為會計專業學生的校外實訓基地的實訓平臺,同時,職業教育學校與企業建立起良好穩定的校企關系,學校派遣會計專業學生到企業實習,會計專業學生實習期間,自身便是企業的職工,必須承擔工作職責,并且,還需要虛心向企業會計職工學習,接受其指導和教育。以此,不僅有助于增強職業教育學校會計專業學生會計崗位工作能力,而且還能夠使其樹立起團隊意識、合作意識、質量意識以及安全文明生產意識。
二、設計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實施流程
增強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理念,營造工作過程知識為載體的學習領域是職業教育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實施流程的核心環節。職業教育設計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實施流程時堅持由淺入深原則分三個教學模式進行:
1.教學模式是工作過程,其主要致力于會計事務所現場實訓
2.教學模式是學習過程,其主要致力于手工、電子模擬實訓
3.教學模式是一體化過程,其主要致力于校內實訓基地仿真實訓
三、完成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綜合考核評價
會計實訓一體化教學綜合考核評價是會計專業實訓一體化教學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部分為推進職業教育會計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一體化、教學內容和職業標準一體化起著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
四、執行實訓一體化教學改革模式
根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在教學中,首先調查市場需求,適當調整培養目標,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對相關課程制定具體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實施辦法,實踐性教學部分明確技能教學的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建議及評價等內容。
其次采用分階段、分層次開展實踐性教學。將實訓課程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具體情況分為課堂實訓、課程實訓、單項模擬實訓、綜合模擬實訓和校外社會實訓五個板塊,在不同的時段進行。
1.課堂實訓。課堂的實踐性內容是學生在平時上課中接觸到的,作為專業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課堂上進行實訓。
2.課程實訓。主要針對財會專業相關的學科課程,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以安排在課程結束時,要求學生對課程涉及的基本經濟業務進行常規的工作。
3.單項模擬實訓。主要是成本核算、辦稅、銀行業務、固定資產、工資、應收應付、成本核算等。這些模擬實訓一般在各課程中進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不同的課程實訓的重點不同,要突出重點,學會解決會計實務中出現的簡單問題。在基礎課程結束后,再進行有難度的實訓,便于學生靈活掌握該課程的專業技能。
4.綜合模擬實訓。把一個企業某一會計期間的經濟業務經過設計與加工,形成完整系統的原始資料,由學生充當企業財會人員,按照會計實務處理的規范進行仿真操作演練。一般安排在專業理論課程結束時進行,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大演練”, 通過較集中的實訓,使學生達到熟練掌握,促進知識技能向能力的轉移,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達到既掌握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又提升實踐技能的目標。
5.校外社會實訓。由學校組織或學生自己聯系到校外企業進行的畢業實習,這個階段是在前面四個階段的實踐教學以及理論教學為基礎,更加突出技能的綜合運用,訓練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即將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總之,以學習領域課程為主體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是在一體化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以促進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為培養目標,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和學習規律,在職業資格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的。一體化課程的實施,需要校內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室”和校外實訓基地中的“學習崗位”為基礎,需要具有課程開發和企業實踐經驗的師資力量為保障,才能讓學生在行動導向原則下,在盡可能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完成與典型工作任務較為一致的學習性工作任務,最終實現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