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轉型的趨勢所在。應用本科高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辦學定位上必然是培養“應用性、職業型”的創新型人才。職業教育給應用本科高校提供了新理念,思政課在應用本科高校培養政治素質和人文素質合格的應用型人才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對我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應用本科高校的思政課理應有所作為,緊密結合應用本科高校大學生的特點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切實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職業教育;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6)11004502
應用本科高校作為整個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方面,其“應用性、職業型”人才的培養,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面對我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應用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應有所作為: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指導原則、以突出應用本科高校“特殊性”為依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培育“應用性、職業型”人才為目標,在這“四位一體”的統一中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指導原則
“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和教學大綱,規定學時和學分,提供必要經費。應用本科高校側重于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在課程設置上遵循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即要求應用本科高校積極探索可操作性較強的教學方式方法。
毫無疑問,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也理應遵循這一原則和要求,探索與應用本科高校大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素養。在思政課的課堂教學方式上,可以有多種嘗試和探索,參與體驗式教學方式就是其中之一。參與體驗式教學方式是指以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為前提,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鼓勵學生參與意識為方法,以培養學生自我感知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要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思政課的實踐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實踐為主體,形成大學生參與教學的良性機制。主要包括開展課堂內實踐教學、校園內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等主題活動,開展以課堂討論、演講和知識競賽、專題報告、案例分析、社會考察、調查報告、社會服務等不同的主題鮮明、目的明確的多種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和理論素養,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踐教學還包括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課外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是:一是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方式。尊重并發揮學生實踐活動的主體作用是開展實踐活動的基本前提。以學生的興趣取向和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疑惑問題為基本依據設計實踐活動主題、方案。二是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監督機制是確保實踐活動得以展開并取得預期效果的保障,包括學生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和教學管理監督三個方面。三是建立以學分制為依托的考核模式。將實踐教學環節納入學分評價體系,既是有效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和評價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四是建立獎懲結合的激勵機制。對于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色的學生予以獎勵,激勵更多的學生重視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對于敷衍了事甚至弄虛作假的學生要視情節給予相應處罰[2—3]。
二、以突出應用本科高校“特殊性”為依托
應用本科高校在辦學定位、領導體制、運行機制、黨建工作、生源等方面都存在著特殊性,這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應用本科高校的特點,探討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在培養應用性、職業型人才方面的作用。應用本科高校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一是應用本科高校的生源相對于普通高校而言,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要低一些,但他們的思維活躍,參與意識強烈。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應用本科高校學生培養的目標是高級應用型人才。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要按照“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的要求進行改革,以適應目前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需要。二是思政課本身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存在著與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特別是與培養應用性、職業型人才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因此,急需結合應用本科高校培養人才的特殊性作用,改革教師的授課方式和手段。三是應用本科高校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往往是專兼職相結合,兼職教師占多數。兼職教師雖然經驗豐富,但在教學上還是以普通高校的“一般性”為基礎,對于應用本科高校的“特殊性”研究并不深入。因此,他們在主要依據普通高校的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忽視了應用本科高校學生的特殊需求。因此,探討應用本科高校學生的主要特點,并結合學生的要求進行思政課教學,使這些理論不僅走進課堂,更重要的是真正走進學生的頭腦,成為學生今后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為職業教育背景下發揮應用本科高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做出積極的探索。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
思政課教學的目標和根本任務,就是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南。面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思想政治素養合格的“應用性、職業型”專業人才。相對于公辦院校而言,應用本科高校在生源、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等方面存在著“特殊性”。目前在我國,無論是普通院校還是應用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使用的是同一套教材,這就急需結合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學實踐中,促使思政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但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仍然受到“就業”這一指揮棒的影響,應用本科高校大學生往往只關注所學專業和未來就業方向,對于大學開設的思政課有一定的偏見。因此,在探索思政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方式方法都需要“接地氣”,切實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學生思想實際以及他們自身發展的需要,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觀,成長為對民族振興懷有歷史責任感的合格應用型人才。
四、以培育“應用性、職業型”人才為目標
《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就是密切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性、職業型人才。應用本科高校定位于職業教育符合教育規律和我國國情[4]。應用本科高校不僅要在辦學類型上堅定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和發展職業教育的理念,而且要在辦學層次上結合自身辦學條件,針對社會對技術應用性和高級技能性人才需求的缺口去定位職業教育的層次,進一步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一是探索職業教育背景下,應用本科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價值訴求,改革思政課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要把握應用本科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價值訴求,特別是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向,鼓勵教師把課堂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來助力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建立一套科學多元的考試評價體系, 能夠充分發揮其正面導向作用。二是探索職業教育背景下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教師隊伍建設。應用本科高校大學生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人才培養目標必然是緊密結合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這必然要求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教師能夠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將思政課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節與大學生所學專業緊密結合起來。但目前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教師基本都是文科出身,對大學所開設的理工類的專業了解不多,很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思政課教學教師的培訓,以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三是面對職業教育背景下的新形勢、新要求,探索思政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評價方式。一直以來,思政課課堂教學評價主體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學生、教學同行、教學督導、相關職能部等。這里對教師課程的評價往往只是停留在課堂上,卻忽略了課堂教學對學生產生的思想和行動上的作用。事實上,思政課對學生“三觀”的確立和職業道德、對于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意識才是衡量課程效果的最好標準。這門課程在教學中是否對學生真正產生了有效作用,往往體現在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上。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280.
[2]勞凱聲.高等教育法規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55.
[3]張薇.應用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理論觀察,2013,(3).
[4]黃儉.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應用本科高校職業教育的定位思考[J].職教論壇,2014,(8).
(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