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振亭
摘 要 對于初中語文的復習輔導,應將日常教學和考前的復習輔導結合在一起,做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及時復習再加上考前的總結性復習,這才是復習輔導的最好途徑。另外,在復習輔導時,還要注意使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復習課 有效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77-02
新一輪課改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就目前的初中語文復習課,雖然打破了原來的大容量題海練兵式復習,也摒棄過去消極松散放羊式的管理,但在語文復習中,仍然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鑒于此,如何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做到“溫故知新”,我覺得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優化復習課的設計和組織
復習課的設計應以喚起記憶、鞏固消化為中心,以打牢基礎、強化能力為目的,以精講巧練、講練結合為原則,而具體組織復習課。知識梳理、喚起記憶的這個初步目的就達到了,讀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讀的方法進行具體指導,提出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四管齊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讀書。學生喚起了對知識的記憶,這遠遠不夠,還必須鞏固消化,使基礎更牢固扎實,能力得到強化形成語文素質,這才是語文復習的全部目的。要真正達到目的,就必須進行一定量的練習,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二、注重選擇復習的內容
語文復習教學過程,說到底是復習材料信息的傳播、反饋、再生和升華的過程。復習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復習效率的高低,首先,要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復習目標和選擇不同的復習任務。針對一本教材,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系統整理。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分別要求,既要考慮到選材的典型性,又要考慮到訓練材料對知識點的涵蓋面,要能通過訓練,尋求規律,掌握方法。其次,要注重復習重心,許多教師把復習重心放在了知識的識記和基礎字詞積累,其實閱讀和寫作才是檢驗區分學生語文水平之根本所在,在閱讀復習方面,要指導學生一些解題的方法或規律。
三、把握重點進行復習
1.復習課本,梳理知識,落實基礎
受時間限制,復習內容要扣住課本,有目的、有計劃地進知識梳理,分清主次,各個擊破,把最基礎的知識掌握牢固。復習就要把握考試范圍,扣緊課本,在有限的時間內,分階段、有重點地進行,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
2.突出重點,注重理解,提高綜合能力
復習各類知識時,先明確此類知識要點,讓學生心中有數,使他們能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復習。考試范圍一般包括3個方面。(1)字音、字形、標點、病句、名句積累、綜合實踐等。(2)詩歌賞析、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例如,文言文,要求學生能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實詞、通假字,了解重點虛詞等,復習時就抓住這些內容進行;現代文閱讀內容,應抓住重點,進行概括。(3)作文。在進行了眾多的作文訓練之后,還應教會學生考場作文應對計策。
四、注重復習方法的探究
復習方式方法靈活多樣,沒有固定統一的摸式。老師在復習課上要方法恰當,導向明確,要求具體,學生復習才能更好地抓住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復習的效率和質量。雖然語文學習是分階段、分課時進行的,每個階段每個課時都要接觸一些新知識,而學過的知識則變成了舊知識。新舊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但由于語文教學中的階段性,使知識之間形成了間隔。為了使新舊知識能相互溝通,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從而形成知識網絡,達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適宜采取疏通思路,分階段分步驟復習的方法。
五、強調點和面的結合
這個點包括復習內容的重點,一堂復習課我們復習哪些知識,這些知識中哪些是重點,這些都要注意。對于重點的知識我們要強化復習,突出復習,不能馬虎大意,要仔細的讓學生充分復習到位。另外,這個點還包括學生中的重點,優秀生和差生。這兩類學生在課堂上是需要老師重點關心和教育的。因此,老師們在進行復習輔導時,要讓這些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充分動起來。特別是后進生,老師們一定要及時檢查他們復習的進度和掌握的程度,必要的時候要采取相應的方法加以課后輔導。只有這樣做,我們的復習輔導才能真正落實到位,才能符合我們新課改的精神。
六、注重復習過程的調控
語文復習雖然有科學的計劃,但在教學活動中教情、學情會因主觀的、客觀的諸多因素發生變化,與預設的教學計劃、教學思路不相吻合,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情況的具體變化而靈活選用教法。一是要注重讀,讀是感悟語言,內化自己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手段。教材范文自不必說,就是資料中、試題中都有供學生誦讀的美文,我們要特別注重學生的誦讀,培養學生讀中悟、讀中想的習慣。二是要注重講,不管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而教師指導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面向全體的講解。不必講的,只字不提;需要講的,就講清楚、講到位。講解要能拓展出寬度,開掘出深度。三是要注重鼓勵,教師始終以鼓勵為主,鼓勵學生樹立信心,鼓勵學生積極“攻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疑難問題。遵循民主、平等和鼓勵為主的教學原則。把學習的主動權由學生掌握,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通過看、讀、背、思、問、聽、議、答、辯、寫,調動多種感官,手腦并用,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