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摘要: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小學階段是人一生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可塑性強。教師如果能在平時的工作中重視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到兒童整個學習發展的歷程,而且將會影響其一生的成長歷程。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良好學習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56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是什么?簡單地說,只須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小學階段是人一生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可塑性強。教師如果能在平時的工作中重視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到兒童整個學習發展的歷程,而且將會影響其一生的成長歷程。既然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那么,究竟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及時強化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一句表揚及鼓勵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上課要經常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表揚、鼓勵,這樣學生的積極就會特別高,對于一些有進步的學生也要給予適度的鼓勵,有時一句“你的聲音真好聽”“真棒!”“你太聰明了”“你真會思考”,都會激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參與熱情。讓我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感到“學習的快樂!”
二、教師引導、協助學生,讓學生持之以恒,練好習慣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一種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力差,這就需要教師時時加以引導、協助,幫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為了培養學生晨讀的好習慣,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個月筆者都陪讀,時時提醒,及時糾正,幫助學生養成好的晨讀習慣。實踐證明,培養習慣堅持是非常重要的。絕不能想起來就抓,想不起來就不抓。
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許多是受教師行為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的。特別是在低年級,由于學生年齡小,各種感官很不成熟,感知覺能力較弱,所以自主學習能力差,低年級學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為模仿榜樣,因而榜樣對學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肯定了教師的重要性。作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班主任是學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權威的榜樣。班主任的思想、信念、道德以及態度、儀表和行為等方面,在班級管理和教育過程中對學生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的作用。身教這種教育方式比批評、責罵與訓斥效果要好得多,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境界,特別是在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教師板書一定規范、整潔、不浮草。教師不規范的書寫會直接影響學生,而且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書寫的態度和學習的態度。不少教師自身的文字書寫就不合格,常見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教師要求學生把字寫好,另一方面自己的板書和在學生作業本上的批語卻寫不好,可以想象,這是怎樣的“潤物細無聲呢”?其次,教師應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說到做到。比如,就拿檢查家庭作業來說,教師說什么時候檢查就一定要什么時候檢查,不能因一時疏忽忘記檢查或干脆不檢查,這樣,就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讓一些膽大的學生乘機鉆空子,下次作業偷懶不做,反正教師也不會發現。長此以往,一些學生慢慢就會養成不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的不良習慣。因此,教師必須時時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持之以恒,以涓涓細流匯成浩瀚江河,功到自然成。
四、激發興趣,讓學生自覺養成好習慣
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很重要的一點是依靠學生自己長期的主觀努力。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對什么事情都好奇,對周圍的事物都懷著好奇心,易受外界干擾,自控能力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上課還是做作業,都要求孩子專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再去做另一件事。另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如:可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利用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此外,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教師可以在課中開展一些活動,比如課中操、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家校合力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否一致,是決定學生能否順利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沒有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家庭成員及其言行,對孩子的習慣養成起著重要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的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重要的,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使學生建立起有效的學習模式,有助于學習的提升,并且有助于以后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使其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