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嬌嬌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要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學科特點,注重“情”“境”交融,通過聲、光、圖等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置身美妙的旋律之中,進入特定的藝術氛圍,感受、體驗音樂的特有魅力,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音樂表現能力,提升音樂審美水平。
[關鍵詞]小學音樂 情境創設 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6-066
情境與音樂可謂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在音樂教學中加入情境的因子,可以讓課堂增色不少。小學生受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所限,雖然對音樂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但是在實際學唱和欣賞的過程中經常遭遇困難。如果單純地進行機械重復的訓練,會消磨學生的興趣,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此時需要教師結合歌曲創設生動的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一、借助媒體,優化情境
多媒體設備已然成為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音樂教學尤為如此。錄音機、電視機等已是音樂課堂的必備工具,而越來越先進的數字設備則可以將音樂的意境、背景、節奏等完整地展示給學生,從而調動眼、口、耳、手多種感官的綜合參與。
例如,在教學《海鷗》《大海啊,故鄉》等歌曲時,可以呈現廣闊無垠、波瀾壯闊的大海視頻,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大海的美景和意蘊,從而直觀形象地領會歌曲的內容和意境,選用合適的節奏和感情進行歌唱。
二、環境布置,豐富情境
音樂教室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樂園,首先要做到美觀、整齊、溫馨,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消除學生的心理戒備,使學生能夠快樂地、全身心地投入歌唱和欣賞之中,喚起內心對美的共鳴與追求。
例如,在教室頂部掛上彩條絲帶,把講臺布置成“我型我秀”T型臺,設置成舞臺的效果,學生置身其中,勢必會激發起表現欲望。還可以在四周的墻壁上布置音樂卡通圖案:彈琴的小松鼠、吹圓號的小熊,跳舞的小兔……生動活潑的卡通形象讓學生更易融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此外,教師要結合歌曲特點,對教室進行合理的布置。例如,教學《春天在哪里》一課時,可將教室裝扮得春意盎然。
三、角色扮演,體驗情境
創設情境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激發他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進而由等待、接納的“被動角色”轉為不斷追求、進取的“主動角色”。在音樂教學中設置表演情境,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音樂的內涵,體會藝術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初步欣賞,邊聽邊思考:歌曲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有哪幾個角色?在隨后的教唱環節,指導學生用手、腳打節拍,配合身體的動作感受歌曲的活潑風趣。緊接著小組討論交流各個角色演唱時的音色有什么區別。在此基礎上,布置場景,排練音樂劇《蝸牛與黃鸝鳥》,全劇分成兩幕:葡萄成熟前、葡萄成熟后。學生佩戴頭飾,扮演歌曲中的人物,通過合唱和獨唱等多種形式演繹歌曲。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興致高漲,全情投入。
四、故事引入,活化情境
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創設情趣盎然、新穎別致的故事情境,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感知歌曲的內容。故事一般用在新課的引入環節,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喧賓奪主;其次故事內容要生動有趣、切合主題。
例如,在教歌曲《小青蛙找家》一課時,教師可以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學過《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吧?小蝌蚪長大后會變成什么呢?……小蝌蚪長成了小青蛙,今天他們又在找媽媽啦!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原來啊小青蛙們到稻田里捉害蟲,他們開心地跳啊,游啊,不知不覺離家越來越遠,最后發現找不到回家的路啦!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將學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焦急的神情,此時教師順勢問道:“同學們,你們能幫小青蛙找到家嗎?”學生的學習勁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教師隨即組織學生聽旋律學歌詞。
五、游戲激趣,融合情境
在有些音樂課堂中,學生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地跟著伴奏練唱。這種形式的音樂課太正式,不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長此以往,勢必會降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小學生應該在玩樂中學習音樂。在游戲中,學生會全身心投入,以最純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現自我、抒發情緒、發揮想象力。
例如,在教學音符時,可設置“小兔子拔蘿卜”的游戲,讓學生扮演小兔子,將音符標注在蘿卜上,拔“1”時,全體學生唱“duo——”,拔“3”時,學生唱“mi——”……反復地進行互動和訓練,學生就可輕松地學會這幾個音符。
情境是音樂教學中“化平淡為神奇”的催化劑,讓我們積極創設、優化情境,賦予音樂課堂蓬勃的生命力。
(責編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