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逸楓+郝長坤
摘 要: 教員隊伍建設是軍隊院校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教員隊伍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文章結合學院教員現狀,分析了教員隊伍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教員隊伍的建設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教員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 人才流動
近年來,學院以加強教員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引進人才和自身培養為切入點,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學、規范的人才培養、使用及管理體系,在教員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一定的經驗,為教員勝任崗位能力任職標準,提高自身能力素質,進一步提高新機裝備保障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但是目前學院教員隊伍中也面臨一些問題,下面主要分析教員隊伍現狀,就教員隊伍的培養、使用、流動、激勵及管理,建立教員隊伍培養的長效機制提出建議。
一、教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院通過各種手段大力加強教員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提高學院新機裝備教學能力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隨著學院裝備教學的發展,對技能型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各種層次任職培訓對學院教員隊伍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戰。與之相比,教員隊伍素質和現狀與其發展速度和要求尚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積極性不高。
由于目前的獎懲機制、教學效果評價制度不盡完善,一些教員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既不注意知識的更新和探索,更缺乏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意識,其學術水平、專業技能和教育能力數年來始終處于剛登講臺時的“初級階段”。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教員隊伍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學術科研氛圍不濃厚。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學院學術論文資助力度明顯降低,軍事理論課題、軍內科研、維改項目的申報成功率越來越低,申報形勢不容樂觀,這大大影響了教員隊伍的學術科研欲望,整個學術科研氛圍不濃。
(三)專家型人才匱乏。
教員隊伍中理論教學教員偏多,維護保障與實習指導教員不足。另外,一些新機裝備日新月異,其專業性、復雜性日益突出,為適應學院任職教育轉型對裝備保障人才需求的變化,學院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因此凸顯了教員隊伍專業太專、專業知識面太窄與裝備保障需求之間的矛盾。
(四)職稱結構不合理。
目前,學院的職稱結構呈“兩頭小中間大”的趨勢,初職偏少,中職膨脹,高職飽和。中、青年教員隊伍兩頭受壓,缺乏人才的流動性,極大地影響了青年教員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員隊伍的穩定。
二、關于教員隊伍培養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師德、教風建設。
德為師之本,師者須德高。師德建設在學校的“三風”建設中居于關鍵地位,是教風的核心內容,又是形成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先導。加強教員師德建設,要切實加強教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育人環境,創造教員職業道德的良好氛圍;大力倡導教員修身養德,不斷增強廣大教員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充分發揮教員的積極性,達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就是要強化技能培訓,鼓勵教員多深入、多研究。一方面,采用崗位培訓、下廠鍛煉、掛職頂崗、跟飛研討、導師帶徒等方式,定期派教員到部隊、工廠、研究所和試飛院等單位了解部隊裝備、故障信息和技術更新。同時與部隊相結合,進行裝備服務保障,積累實訓教學需要的技能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通過“項目開發”等活動,促進理論教員得到實踐鍛煉,使教員由單一教學型向教學、科研、維護保障“一專多能型”、“專家型”人才轉變。
1.堅持壓擔子促成才,推行崗位見習制度。
給崗位、壓擔子、增能力、促成才是促進教員快速成長的重要舉措。因此,對那些德才兼備,具有較強發展后勁的年輕人才要及時提拔,大膽使用,通過加大年輕優秀干部選拔任用力度,促使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年輕教員走上更高崗位,做出更大成績,實現快速成長。在此基礎上,積極推行崗位見習制度。崗位見習制度本質上是干部選拔任用的延伸。教研室設置諸如“見習副主任”、“見習課程組長”等見習性質的崗位,并選拔一些德才素質較高的人才擔任相關職務。一方面能夠較好地培養教員的團隊意識、責任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崗位鍛煉促使人才提前進入角色,為今后擔任相應職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2.完善代職制度,加大交流力度。
目前的交流措施主要有部隊代職、機關代職、學員隊代職等形式。這對大多數都是從地方院校來到軍校,沒有基層部隊的實踐經驗的教員,確實是難得的鍛煉機會,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代職人員安排缺乏計劃性和針對性,部分代職教員存在“出公差”、“在職不在位”、“熬年頭”、“休息一段時間”的消極意識。因此,要進一步完善代職制度,對代職教員下達任務書,明確具體目標,解決具體的問題,不能讓其流于形式。加強與代職單位的雙向溝通和過程管理。
3.深化師徒幫帶活動,推行雙導師制度。
目前,教員的師徒幫帶活動僅僅停留在教學審定、教法競賽等教學方面,而在學術、科研、專業學科建設上缺乏學術帶頭人、帶教人和領路人。一是積極推行“雙導師制”。明確由督導專家、教學尖子等擔任長期的指導教員,同時將新教員安排到科研學術項目并明確具體項目指導教員,通過這樣一種方式確保教員在培養過程中“知識集聚”、“技能鍛煉”。二是要發揮好專家的作用。作為學院的專家、帶頭人,其在某一專業、某一領域具有較高的水平和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學院資源共享的重要源頭。
(三)優化教員隊伍整體結構,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1.加強人才流動機制。
應優化教員隊伍整體結構。調整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專業結構。按需設崗、因崗聘人。嚴進口,抓教員隊伍的入口,保證只有能力強的新鮮血液才能補充到教員隊伍當中;寬出口,抓教員隊伍的出口,建立淘汰機制,保證教員隊伍的整體活力。
加大人才引進,搞好部隊選調教員隊伍建設。拓寬教員來源,通過部隊選調、研究所聘任等手段使業務能力強、素質過硬的人才進入教員隊伍,形成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專家型”教員隊伍。
2.完善教員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教員整體素質得到充分發揮的動力,要使教員產生學院所希望的行為和價值觀,就應該制訂一套完整的激勵機制。可以采用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參與激勵、發展激勵等多種激勵措施。如在科研學術方面,完善科研學術激勵機制。設立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科研成果轉化基金、加大高水平學術論文的資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青年教員創造與成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員的積極性。同時,進一步完善教員業務考評、培訓機制,優化師資隊伍的知識能力結構。另外,給普通教員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普通教員也能夠參與到學院的各項管理和建設中,為各種制度、規范、標準的制定、修改、完善建言獻策,激發教員“熱愛學院、建設學院、增輝學院”的愛院情懷和工作熱情。
3.構建教員信息庫,完善“三支隊伍”建設制度。
當前,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已見成效,可以借此平臺構建教員、專家信息庫,充分利用教員隊伍資源。教員信息庫應當包括教員的基本信息、專業信息、職稱信息、成果信息、特長信息,等等。當某個教員遇到某一問題時,可以借助教員信息庫,知道哪些專業哪些教員可能有解決的辦法,從而利用校內資源解決問題。建好專家指導團隊,完善“三支隊伍”建設制度。通過逐步建立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專家隊伍,并通過明確專家隊伍在指導教員相關教學、科研、學術業務工作、帶動相關專業教員成長方面的責、權、利,形成學院的專家指導團隊。
總之,學院正面臨轉型期和改革期,新時期教員隊伍出現了新矛盾、新問題,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是教員隊伍建設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因此,要采取積極措施,逐步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人才培養、使用、流動、激勵及管理體系,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結構優化、業務過硬、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員隊伍,為學院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使學院邁上跨越式發展新道路。
參考文獻:
[1]李向成,劉金嶺.空軍航空裝備保障人才培養研究.北京:藍天出版社,2011.
[2]呂云峰,李雪松.軍校教員教學能力訓練教程.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