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摘 要: 在閱讀課堂上,教師要以研究者的身份,用自己的慧眼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精心設計教學流程與內容,搞好閱讀、賞析、借鑒、表達等語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核心問題 讀寫結合
文本的教學價值是指蘊藏于文本中的能夠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包括語文知識、思想內涵、表達技巧、語言風格等。一般情況下,讀者閱讀文章往往是為了消遣,或者獲取相關信息,而語文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則不同于普通的閱讀,因為它肩負著培養學生識字、寫字、感知、感悟、欣賞、借鑒、運用等語文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師應努力挖掘文本教學價值,搞好語言實踐活動設計。
一、設計出具有統領作用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研讀文本
閱讀課堂上離不開問題的提出與答案的探究。然而筆者發現,某些教師喜歡“滿堂問”,“碎問碎答”充斥于課堂。其實,這是一種低效的串講方式,沒有瞄準文本的重點,面面俱到地向學生灌輸眾多知識點,“眉毛胡子一把抓”,導致學生學得疲憊而不得其要領,壓抑思考與感悟能力的發展,泯滅學習語文的興趣。筆者認為,為扭轉這一局面,教師面對某一文本,要在用心研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內容,設計出核心問題,以引導學生品讀、欣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所謂“核心問題”,是指具有統領作用、能夠輻射全篇的主問題。比如,教學《船長》一文時,筆者針對第二段設計了這樣一個具有統領作用的問題:“哈爾威船長先后下達了幾道命令?你從每一次下達的命令中讀出了哈爾威船長怎樣的精神與品質?”這一問題的設置彰顯了文本的教學價值。因為這一邏輯段內容較長,表面上看比較散亂,學生讀起來似乎找不到敘述的線索;這一問題的提出恰好指向敘述的條理這一知識點,有助于學生理清層次,理解此段內容,領略船長的性格特點與精神品質。筆者對這一問題的處理辦法是,讓學生自己解決,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探究。首先,由各組員自主閱讀標畫出敘述三次命令的句子,并默讀思考第二個問題;其次,展開交流,各組員依次發言,由組長集中大家的意見,達成共識。在展示探究成果階段,各組代表發表真知灼見:“我從第一次命令中讀出了船長舍己救人的品質。”“我從第二次下達的命令中,感受到了在災難降臨的時候,船長首先想到的是保護婦女,保護弱者。”“我認為第三次下達的命令體現了船長對孩子的關愛?!睆膶W生的發言中,可以看出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了船長的崇高品質。這一問題的設計是富有較強的輻射力的,能夠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第二學段的內容,進而準確、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
二、瞄準精彩語段,培養學生欣賞與想象能力
大凡比較經典的、可讀性較強的文章,都是講究寫作藝術的:或迂回曲折,欲揚先抑,或著力潑墨,作好鋪墊;或留有空白,誘人想象;或對比烘托,突出特點;或首尾照應,結構嚴謹……這些寫法的運用都是蘊含著教學價值的,都是值得教師引導學生著力欣賞、玩味的。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感悟、欣賞與感悟能力才能得以發展,審美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比如,《船長》一文中有許多精彩的語段,都具有較高的教學價值,值得教師引導學生咀嚼、欣賞。第二自然段中描寫輪船遇險時乘客混亂的場景是精彩的,船長跟機械師對話是精彩的,船長如同黑色雕塑屹立在艦橋上的形象是精彩的,文章最后畫龍點睛的語段是精彩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中,就要瞄準這些片斷組織學生品讀、咀嚼,領會句子或語段的內涵與表達上的特點。如關于混亂場面的描寫,作者先后描寫了兩處,第一處寫災難突然降臨時人們忙亂的場面,第二處寫救生艇出現時人們逃生的混亂場面。為什么要描寫這樣的場面?這對凸顯船長的精神品質有什么重要作用?這些問題都要引導學生用心思考,明白這樣寫的意圖,進而遷移運用到習作中。又如最后兩個自然段,寫船長完成使命,隨著巨輪沉入大海時“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的沉默與淡定跟之前“大聲吼叫”、“威嚴的聲音”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的寫法應引導學生仔細玩味,領略其好處。
三、走好“讀寫結合”之路,讓寫作與閱讀牽起手來
“讀中學寫”、“讀寫結合”,的確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最早提出并踐行這一思想的是我國特級教師丁有寬先生,在這方面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小學作文教學指出了一條路徑。蘇教版教材編寫上借鑒了這一理念,在課后習題設置上及單元作文指導上也體現了這一策略。當然,僅憑教材上的設置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能力發展需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憑借敏銳的眼力,發現和挖掘教材中的讀寫結合點,設計優質的題目,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他們的讀中練寫提供機會,創設平臺。
比如,《船長》第2自然段描寫了災難降臨時混亂的場面。那么,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混亂的場面呢?課后就可以要求學生也借鑒課文中的寫法,描寫自己見到的場面。此外,學習《船長》之后,還可以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給船長寫一封信,教師可以作出這樣的提示,以激發學生的靈感,開拓學生的思路:當年的見習水手克萊芒如今也已成長為一名船長,當他一次次駕船經過哈爾威船長遇難的地方時,禁不住心潮起伏。他在心里會對哈爾威船長說些什么呢?請你以克萊芒的口吻給船長寫一封信,以表達對船長的欽佩與懷念之情。信中可以追述當年船長指揮自救的情景,在此基礎上抒寫自己的心理獨白。再如,學習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表現“人間有愛”這一主題的課文之后,筆者設計了如下的作文題目——讀了《愛之鏈》和《愛心項鏈》,你一定非常感動。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人很多。請寫一個你熟悉的普通人的故事,表現他(她)心存大愛的美好品質,自己擬一個生動的題目。這樣的題目是跟閱讀教學相聯系的,是由讀到寫的延伸,學生寫起來有“法”可循,有“章”可依;同時,也是跟學生的生活和經歷相通的,學生寫起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綜上所述,教師要跳出“普通讀者”的身份,以研究者、執教者的身份,用自己的慧眼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精心設計教學流程與內容,搞好閱讀、賞析、借鑒、表達等語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