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旭坤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經典古詩文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就整個小學語文系統教學而言,經典古詩文占據的時間相對較長。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小學語文古詩文的學習是開始。語文教師通過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古詩文。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
在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學推動下,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人文意識的重要性再一次被提出。在過去,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將以培養學生文學素養與人文意識作為其主要的教學任務。面對這樣的教學任務,小學語文教師唯有根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予以經典古詩文高度重視,準確認識到經典古詩文對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重要性。
一、誦讀經典古詩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經典古詩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與文學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具有促進性的作用。但是無論從何方面來說,小學語文教師首先就應當認識到誦讀經典古詩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首先,有助于更好學習語文。閱讀、寫作、交際、寫作等內容共同組成小學語文教育[1]。就一門文科性質極強的學科而言,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是最基本的教學要求。而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促進教學內容的發展。學生在誦讀古詩文的時候,可以認識生字,有助于教師識字教學的實施;與此同時,誦讀經典古詩詞也是語文素材的積累,對學生寫作與交際有一定的意義,并且誦讀本身就是閱讀的一種方式。所以說,誦讀經典古詩文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
其次,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承。時代快速發展,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導致傳統文化逐漸被快餐文化掩蓋。現如今具有娛樂性的新文化形式不斷沖擊著傳統文化,如綜藝、電影以及動漫等。在這樣一種變化形式與變化速度如此之快的現代社會,人們逐漸忘卻“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簡單。先前古代圣人遺留下來的無價財富逐漸被后代遺忘。就現在生活中,如果提及古代文人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果不是名聲極盛的文豪,其他的作家很少了解。遺失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其實是我國文化的一大損失。針對此,教育文化事業就應當承擔起應有責任,通過教學活動傳承傳統文化。而為了能夠更好的傳承悠久文化,就需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實行。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經典古詩文誦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最后,培養文化修養與民族情感。語文是實際上就是一門語文文字綜合性與實踐性集為一體的學科。在小學階段,讓學生利用學習語文文字的同時,吸收中國文化的傳統,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吸取中華民族文化精髓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斷學習傳統文化作品,并加強領悟,可以促使學生潛移默化的認識民族文化,培養民族情感。小學生通過誦讀經典古詩文,其實就是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二、加強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教學策略
從前文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誦讀古詩文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加強經典古詩文的誦讀。
1、結合教學內容與誦讀。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誦讀經典古詩文的過程中應當認識到一點,誦讀并不是孤立,也不是與教學內容相對立的。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完全可以將教學內容與誦讀相互結合在一起。如,教師在講解某詩篇的時候,可以預先組織學生誦讀。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教師的講解,學生就會思考,對誦讀的部分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學生在理解詩文的基礎上,加深理解,揣摩古詩文中字詞的含義與作者表達的情感[2]。但是如果教師講解的內容不是古詩文,教師照樣可以將古詩文巧妙地運用于教學中,針對某一主題選用合適的古詩文展開教學。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古詩文誦讀相互結合,可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采用多種誦讀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白誦讀古詩文并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以創設一次古詩文情景誦讀表演,讓學生在教材內或者是教材外選擇古詩文,并經過自己的編排呈現在其他的學生面前。實際上,學生在選擇、編排古詩文的時候,就在不斷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為滿足誦讀表演的需要,學生就會對古詩文中的情節與人物進行分析。經過學生一系列的活動,就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圖片、動畫以及故事等形式來引導學生誦讀古詩文,加深學生的記憶,強化經典古詩文的誦讀效果。
參考文獻
[1] 殷翻平.讓經典詩文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淺議古詩文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青春歲月,2013,12(21):36.
[2] 梁淑媛.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靚麗風景——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J].學周刊,2012,13(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