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碧蘭
摘要: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本文探討了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運用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恰當適時適量的運用信息技術,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還可以突破數學的教學難點,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促進素質教育實施。
一、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課堂的價值
1、教學課件資料信息的多元保證。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學資料主要以書本、圖片、錄音和錄像為載體,在內容上容易受到資源限制,在便捷性、可編輯性和交互性等方面存在嚴重缺陷。有了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信息海洋中搜索各種各樣的文本、圖片、視頻及三維虛擬現實等信息資源。如此一來,教學課件所蘊含的資料信息有了更加充分的保證,課件內容和表現形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
2、學生興趣的有效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具有純真、好奇、樂觀、可塑性強的優勢,但也有抽象思維不足的一面。如何激發他們的興趣并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維,一直是擺在小學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富于變換的屏幕形式、動態新穎的教學題目都可以使小學生的興趣得到有效激發,這也有利于用形象化的手段來表示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這些數學知識具有了一個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情境,細膩的圖象、悅耳的背景音樂,栩栩如生的動畫不僅有助于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更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在計算機等信息媒介的幫助下,小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客觀事物的數學變化過程。具體而形象的數學知識取代了單純的教師宣講,主動學習淘汰了被動吸收,學習效率必將大幅度提高。
3、教學策略的全面優化。有了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策略的優化上就能夠得到有力助手。圖、文、聲、像等可以用來充實教學內容,網上豐富的教學課件可以用來改善教學手段,教學效果將大大改進。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動畫的漸變、疊加等效果來對分子分母、比例、統計等數學難點進行直觀化演示,這不僅可以從感性的角度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直觀認識,更可以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對于富有責任心的教師來說,更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數學教學融入到生活中去,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改進教學策略。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
1、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例如強化訓練( 題組訓練) 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的方法是點幾位學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畢后教師再講評強調。而利用信息技術則會出現一片新天地。
用Authorware,PPT 等軟件制成題組訓練課件,學生筆算后,選擇正確答案。如果答對了,窗口立即彈出激勵性文字或人物動畫:“你答對了,真了不起!”如果答錯了,窗口馬上顯示“你答錯了,請再試一次!”直至出現正確結果,如果三次嘗試失敗,則顯示解題步驟。這樣處理,學生學習興趣濃、效率高。
而傳統的教學大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學生和豐富的資源完全隔離,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越來越小。
2、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的整合作用。如果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則學習過程中容易使得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對于愛玩鬧的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更加讓他們感到無味。為此,可以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在學習“分數加減法”知識時,可以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筆者曾經試過將教學內容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內容的講授采用日常生活中事物增減方法來讓學生了解分數加減法。以“1/2-1/4=?”為例,筆者先用視頻展示一個切了一半的蘋果,然后再用刀切一半,問小學生最后還剩下多少份額的蘋果? 通過視頻展示,可以把單調的數學分式計算形象化,小學生能夠直觀學習,掌握教學知識內容。
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組織教學時,要在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通過文字與圖形的形象動態化,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使得學生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比如,在講授“角的有關知識”時,由于小學生的空間觀念還沒成行,傳統教學模式下,他們很難理解角的概念以及角度等知識。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先在屏幕畫出一個亮點,然后從這個亮點引出兩條不同顏色的線,始終保持亮點和線條處于閃爍狀態,小學生看了圖畫后,很容易明白角的含義,以及角是怎樣形成的,即角是從一個點引出兩條線所形成的。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告訴學生,那個點稱為頂點,兩條線條分別是角的邊。最后,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如下動畫: 一邊固定,而另一邊繞點旋轉,則可以形成不同角度的角,學生在觀看動畫的時候,很容易明白角的大小( 角度) 與邊的叉開程度有關,而跟邊的長度沒有關系。總而言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輕松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有效壓縮學生學習時間,大大提高學習效益。
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鞏固學習成果。小學生由于年齡太小,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很難達到一定的深度,數學知識實際應用更是難以做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關鍵在于將數學知識講透,讓學生能夠完全掌握數學知識點,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運用。講透知識,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條件下鞏固學習成果。
5、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數學的本質是理解,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困難,思維受到阻礙。而信息技術有力地加強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直接聯系,使學生擴大直觀形象的視野,模擬微觀世界,構造數學多表現形式,從而加強了抽象數學概念的解釋與理解。利用多媒體,使學生突破思維障礙,難題迎刃而解,同時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信息技術在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總之,信息技術是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重要輔助手段。教師要不斷探索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的應用手段,實現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 李雪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利與弊[J]. 考試周刊. 2014(56).
[2] 楊榮花.巧用現代信息技術 豐富數學課堂教學——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22).
[3] 代振業.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