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偉娜
摘要:復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使所學知識系統化,而且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與提高,也可彌補知識的缺陷,使基本技能進一步熟練。為了有效地進行復習,我們必須明確復習的任務,掌握復習的方法,這樣的復習才能更有效果。語文復習如何進行,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就是筆者的一些粗淺體會,寫出來與同仁共勉。
關鍵詞:小學語文;復習課;幾點體會
在深化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天,必須對復習課的功能重新認識,澄清錯誤,走出誤區,建構復習課的新觀念。拋棄復習課不該承擔的義務,發揮復習課在學生學習中的最大功能。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復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復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復習方法是否恰當、科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得以充分調動。下面僅就個人多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以點帶面,逐一串聯
語文大概是所有學科中涵蓋知識面最廣泛的一個。字、詞、句、段、篇、章可謂繁雜瑣碎。 但是只要我們在復習中抓住一條主線,順藤摸瓜,自會無所疏漏。譬如復習詞一板塊時,我指導學生總結歸納課后生字詞的同音形似字,并且分別遣詞造句,既有助于消化理解,也避免了寫別字的傾向。在復習中有涉及人物的文章,我先指導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所有關于人物的課文,再按人物姓名、出處、性格特點等制表歸類,在組織整理“戶籍表”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與認識,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與歸納能力,實現了串聯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探究性學習,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系,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里,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的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從傳授者變為探究性學習的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也不再只是作為知識的授受者,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究性學習,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它更多的是要求學生投入到問題中去,在問題中,學生能夠運用已經收集到的信息,并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轉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從而收獲更多。可以說這個”收獲”不一定是”具體”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某個見解,某個活動的策劃方案,或是某種意識的形成等等。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要給學生以現成的答案和結論,而應該是引導學生自主地去發現知識和獲取知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避免傳統教學中的填鴨式的教學,把學生當作是知識的容器,雖然接受了知識,卻對知識不甚了解。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為學生一生的學習打下基礎。如果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去培養學生發現知識的能力,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就能容易獲得知識、發展能力。
二、減負愛生,層層推進
語文復習的途徑被鋪天蓋地席卷而來的“狀元智多星” “單元測試” “模擬考試”之類的試卷所壟斷。復習課上學生埋頭苦戰,怨氣沖天,大量枯燥而又簡單機械的訓練讓學生變得神經麻木,應付搪塞,從而與教育初衷背道而馳。
三、創設氛圍,活學激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能力、發展智力水平的重要環節,也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突破點。如復習成語時我先布置學生課下搜集、整理成語及相應的小故事, 再將全班學生分為甲、乙兩隊展開成語競賽。通過成語接龍、猜謎、表演小故事等豐富多彩、有益有趣的形式 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津津樂學。
四、自主設計,巧引點撥
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知識水平和經驗也有所增長,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自主能力。因此 在復習中教師要學會“放手”,該松心時且松心,將大量充裕的時間留給學生,指導其自主支配。 每接一個新班,每一次復習之前,我都會“民意測驗”,請學生談談對復習的認識與建議, 并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擬訂復習方案。再由小組推薦“小老師”帶領大家復習。教師只是對“小老師”的復習預案提一些建議和幫助,使其更精辟、有條理。
五、善論成敗,反思進取
兵法有云: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大教育家孔子也倡導“每日三省吾身”由此引之“反思”。不僅教師要反思,學生的反思同樣重要。一天的學習結束之后,能靜下心來回顧自己一天來的得與失,總結自身的優點與缺點,在反思中進取,在反思中成長,從而日臻完善,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尤其是學困生,若能不斷的反思自身的不足,汲取別人的優點引為己用,虛心求教,摒棄瑕絲,假以時日,必有長足進步。從而驗證“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祖訓。
總之,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是幫助學生系統梳理知識,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使某些遺忘的知識得以鞏固,使零碎的知識得以條理化,從而讓學生形成整體的認知結構,達到加深理解,靈活運用的目的。復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使所學知識系統化,而且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與提高,也可彌補知識的缺陷,使基本技能進一步熟練。為了有效地進行復習,我們必須明確復習的任務,掌握復習的方法,這樣的復習才能更有效果。作為“溫故而知新”的復習課是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而設計的一種特定的教學形式。它不僅有鞏固知識,訓練能力的功能,更有“溫故”和“知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