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彪
摘要:新時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善于把課堂教學生活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我們要有選擇的展開教學,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課堂;充滿;活力和興趣
每當談到小學數學的學習,大多數孩子就會給出:“枯燥、乏味、刻板”的結論。好像在他們的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都是索然無味的機械運算,以及不近人情的冷冰冰的公式。誠然數學由于學科的特點注重邏輯性,內容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有的孩子們因此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甚至厭學。在實際教學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種現象阻礙了孩子們的進步,更無從談起培養孩子們的數學能力了,為此必須要對現行的課程進行改革創新,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對于我們一線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這樣的需要迫在眉睫,可是由于我們是從傳統教材中成長的一批人,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改革充滿了迷茫,不知所措。如何才能有效的開展課堂教學,把孩子們從怕學、厭學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如何使數學課堂變得充滿活力和興趣。這是我們需要探討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
1、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典型的小學,存在著很多這類學校共有的問題,比如: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的硬件條件相對落后,孩子們多數學習成績不佳,本地有擇校希望的孩子們都被家長送到好一點的學校去就讀,剩下的只是少數的孩子,而且我們這類學校還被稱為“終結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到好一點的學校就讀的孩子們一旦跟不上,或是出現一些問題都會回到我們學校來。這樣的孩子們一旦轉回我們學校來就讀,只會增加我們學校的管理難度,也給我們學校的聲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2、長期以來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還常常處于應試教育的環境,教學主要依據課本內容,課本有什么就教什么,課本中沒有的也不去涉獵。甚至有時我們把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割裂開,講一下抽象性的知識或是數學符號。這也造成了是孩子們學習數學的枯燥乏味。
3、從孩子們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作為小學時期孩子們的思維是非常具體、形象的,而數學知識和概念又是非常抽象的,我們所教的數學內容必須要通過孩子們的形象思維來體現,借助對客觀事物表象的理解,所以就會造成講和學的不協調,再加上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孩子們的被動接受,就會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使孩子們感覺學習困難。
二、不適應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改進和調整
1、從調動孩子們的注意力入手,設計有趣的課程導入。課程的導入方式對于一節課來說至關重要,導入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節課教學的效果。導入的好,可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孩子們容易接受。導入的不好,就會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阻礙孩子們對新知識的學習,會造成新的學習困難。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導入方式,力求導入要新奇能夠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和興趣。比如我在教孩子們認識米時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測量孩子們未來身高,首先從孩子們對自己未來的身高的猜測入手,引入米。然后在引入有關知識的學習。這樣孩子們注意力集中,學習知識也有興趣,使教學難點得到克服,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在數學課的學習中數學知識固然重要,數學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合理的設計教學,讓孩子們體驗學習的過程,使孩子們對于知識的把握有實際理解和感受。
3、多種感官并用,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對于小學孩子們來說,單一的聽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要運用多種手段,創設多種刺激,才能使孩子們記得更加牢固,學習變得有樂趣而容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搭建活動、操作的平臺,既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又增加了感官刺激,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具體做法是,把數學問題設計成“動手操作題”。我在教學探索角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把準備好的三角板動手拼成各種角。并通過觀察,進行小組討論。這種方法會讓孩子們的記憶更加深刻。借助于這種方法幫助孩子們理解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角色互換,使孩子們對自己的錯誤加深理解。教師和孩子們的角色限制,使得彼此之間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們的表現和教師的期望有偏差,為此我們可以進行角色互換,讓孩子們自己體會與感悟,選擇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使孩子們對自己的錯誤進行自我糾正,加深孩子們學習印象。
總之,對于哪些知識需要孩子們體驗獲得認識,我們要心中肚明,有些知識對于孩子們來講還需要接受式學習,所以要防止對接受式學習的全盤否定。要知道一切方法都有他的局限性和使用范圍。我們要善于把教學生活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師要有選擇的展開教學,對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減少教學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