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姍姍/遼東學院經濟學院
?
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的“瓶頸”與對策研究
于姍姍/遼東學院經濟學院
【摘 要】基于地方新建本科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背景,分析地方新建本科實踐教學的“瓶頸”,提出優化實踐教學環節的可行對策,以促進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對策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國在“未來GDP增長率為7%已相當可觀”。根據奧肯定律可知經濟增長率和失業率呈反向變動,意味著今后高校畢業生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在經濟增長新常態下,當就業率依然成為高校考評的重要指標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已然成為應用型本科高校亟須面臨和解決的難題。我國高校利用實踐教學這一重要平臺,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使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在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應改變原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和思路,建立一套與其轉型發展路徑相一致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高校定位管理的癥結
1.辦學定位模糊。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對于高校實行差別定位,如美國將大學劃分為研究型、博士授予型、綜合性三種大學形式,在此基礎上另設普通四年制學院、社區學院、??茖W校等培養多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由于美國各高校在辦學定位上差別明顯,故各高校間和畢業生就業等方面競爭并不激烈。而我國高校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且隸屬于不同政府職能部門管轄,高校建設方面大同小異,人才培養目標缺乏準確的定位,而使得畢業生就業競爭異常激烈。
2.管理模式粗放。
我國高校的管理模式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孕育而生的,從某種角度而言,屬于粗放型管理模式。少數高校負責人的傳統辦學思想根深蒂固,缺乏高校自立意識,使高校成為政府的附屬品,從而使高校的辦學模式缺乏新意。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現有1500多所尚未設立碩士點本??圃盒V?,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所占比重較大,在專業設置上普遍存在小而全
(二)政府部門對高校考核機制的垢病
1.政府部門對高??己舜笸‘?。
我國政府部門對高校的考核,一直堅持“高質量、高標準”的原則,使各高校對于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投入大量人才和資金,過度追求科研成果的級別和量化。
2.“重科研、輕教學”功利思想普遍。
作為高校教師應保證論文的原創性和應用性,科研成果的原創性和實用性是建立在學科前沿和實踐操作的高度把握的前提之下,而不能為了科研而研究,為了謀求經費而科研。
(三)高校教育經費的局限
1.教育經費匱乏。
后工業時代,作為“產、學、研”三位一體的高校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的推進作用顯而易見且與日俱增。立足我國國情,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地方財政劃撥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情況更為嚴峻,嚴重制約教學和科研的有效投入。
2.人員嚴重膨脹。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財政收入規模增長空間有限,在此背景下,人員的過度膨脹也成為制約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原本高校教育經費短缺的情況下,師資引進的粗放管理會派生一系列現實問題,如學科全而單科弱、人員多而人才少等現象。
(一)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和高校定位
1.落實專、本、研究生的靶向培養。
在我國,高等教育已成為國家和家庭共同肩負的一項重要使命,民眾對于教育的投資期待獲得應有的回報,進而回報社會。然而,一方面地方新建本科熱衷于升格、設點;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對于畢業生大學教育的抱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應區別定位,因材施教,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多層次、寬口徑人才。
2.構建校、企、大學生的互動平臺。
(1)創新實踐教學管理。加強畢業論文(設計)、實習、校外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保證實踐教學的課時和考核水平,不斷創新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如開辟網絡實訓、校企聯合考核、校企合作建立實驗室等形式,使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駕齊驅、相得益彰,切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2)推廣素質教育。高校要打破原有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失衡的教育格局,拓展大學生對專業和教育資源的選擇權,如采用跨校修學分、模塊課程體系等形式,實現高校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和實踐操作水平。
(3)構建教改項目。應用型本科高校還應鼓勵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方式的創新,并投入必要的科研經費,借助教師教改項目平臺,積極吸收大學生參與教學改革項目的研究,實現實踐教學形式的創新和突破。如華中農業大學的學生科技創新基金(SRF),使教學改革平臺在實踐教學中的創建提供了一套較為成熟的運作模式。
(二)協調發展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
將教學考核結果和科研考核結果分別與崗位聘任和職稱評審掛鉤,評聘分離。高校績效津貼是由高校將學費按照一定比例,依據各分院創收情況和工作量進行統一劃撥的資金。分院落實到崗教個人采取科研和教學的總積分折合而定,管理人員參照崗教人員一定標準分配(如華中農大等高校)。績效津貼與職稱脫鉤,但可與教學工作量、教學評估結果掛鉤。使不同類型的教師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去,不僅有效地化解教學和科研的矛盾,而且有助于教師把精力投入到實踐教學領域中去。只有將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才能避免大學教育的實踐教學形式化,避免理論脫離實際,才能實現高等教育培養的真諦。
(三)重新構建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
實踐是創新的平臺和基礎,當代高校應為大學生構建一個匯集實踐性、多元化的綜合型實踐教學環境,進而使大學生四年的求學生涯中可接觸到多元化的實踐教學理念和滋養,該舉措不僅可使大學生夯實理論基礎和強化實踐技能,同時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就業能的得升大有裨益,從源頭上打破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傳統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錢廣榮.實踐教學需要解決的幾個認識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7):72-73.
[2] 趙明剛.美國高校的實踐教學模式評析[J].教育評論,2011 (1):156-158.
[3] 楊燕燕.論教師職前實踐教學的取向轉換[J].教育研究,2012(5):84-89.
基金項目:2014年遼寧省教育廳遼寧省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遼東學院為例”(UPRP20140171)的階段性成果;遼東學院2015年專項規劃課題“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的瓶頸與對策研究”(2015Y10)的階段性成果,2015年遼寧省教育廳科研管理智庫項目“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與應用的研究與實踐”(ZK201506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