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夢君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032
摘 要 對于數學教學中一些復雜多變的代數與幾何的關系的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的多功能作用,可以輕松直觀地解決,增大課堂教學容量,使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 信息技術;高中數學;幾何畫板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032-03
教育部實施開展的“高中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與實驗”所倡導的教改精神正式作為課程的十大基本理念之一寫入新課標,信息技術的寫入對現有的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行為產生深刻影響,同時對數學教師在信息素養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深刻地改變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與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相比,信息技術在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和能力培養上有著實質性的進步,而且對復雜多變的代數與幾何的關系的探究,可通過信息技術的多功能作用迅速得到解決。
筆者以人教社高中數學A版必修④“1.5函數y=sin(ωx+
φ)的圖象”的課堂教學為例,探索在運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 運用信息技術的演示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筆者通過多媒體課件《用沙擺演示簡諧運動的圖象》,讓學生從有聲有色、形象、直觀的畫面看到,沙擺在擺動過程中漏出的沙子在直板上描繪出沙擺擺動位移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可以清楚地看出曲線形如正弦曲線。筆者馬上追問:它的圖象與已學過的y=sinx的圖象有關系嗎?若有,又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極其熱烈,興趣非常濃厚,這時引出課題“函數y=sin(ωx+φ)的圖象”就水到渠成了。
信息技術的演示功能將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動力來源。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能夠深度挖掘生活素材,集聲、光、色、影于一體,實現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的無縫鏈接,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傳統教學正是因為信息技術的缺乏,呈現問題情境時單調乏味,嚴重脫離實際,使學生無法感受到數學與真實生活的聯系,難以體現新課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