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橋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079
摘 要 為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式。從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科學評價的重要性出發,對應用型人才進行界定,接著對我國現階段職業教育的評價模式進行分析說明,結合國外職業院校的評價模式,提出我國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評價要以“職業性”“就業導向”為重點的評價思路。
關鍵詞 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評價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079-02
1 引言
2014年6月23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這標志著新時期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開啟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新征程。目前,很多學校都在考慮如何改革教育,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人才評價是職業教育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職業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是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否完成的關鍵。職業教育應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1]。
2 應用型人才的界定
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教育的階段,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要求高等教育培養大量不同層次人才,特別是包括更多的應用型人才。目前對應用型人才還沒有明確定義,根據相關文獻,有定義為“從事利用科學原理為社會謀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其主要任務是“將科學原理或新發現的知識直接用于與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實踐領域”[2];也有研究者解釋為“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職業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3]。
應用型人才教育與學術型教育的區別表現在:首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上突出應用性,依托一定的學科平臺,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非學術型人才教育那樣偏重于理論的探討和學術素養的培養[4];其次,應用型人才培養不意味著比學術型低要求、低水平或降低質量,在某些方面,它對學生人才培養提出更高、更切實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的高要求。
3 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評價模式現狀分析
教育評價從價值判斷的角度來看,主要檢驗目標的達成度,著眼于促進教育過程的改進[5]。所以職業教育人才的評價在于判定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達到培養目標,是否符合社會需要,是否需要改進。而評教模式是如何正確評價的一種手段。
職業教育與一般的本科教育不同,具有職業性,然而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設置上大多數是仿照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忽略了教育的職業性和職業教育的特色。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引起職業教育內涵的異化與社會對人才培養需求的偏差[6]。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評價模式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未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評價模式與人才培養目標相悖。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時,沒有全面進行市場調研,專業上追求多而全,沒有以就業為導向設置專業,導致該專業的培養目標無法真正實現。
2)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評價依據。在評價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時,大多依舊以學生成績為依據進行考核,導致學生重視理論考試。這樣只能引導學生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7]。
3)評價重理論、輕實踐。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教育評價中,主要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忽略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使學生的技能專長得不到的考核,導致在社會工作中無法滿足崗位的需要。而在開設的實踐實訓課中,真正的實訓特點沒有得以體現,學生在實訓室自娛自樂,教師把控不嚴,讓學生自由發揮。
4)評價主體單一。目前,對于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的評價仍然是以學校對學生的評價為主,學生的最終評價結果沒有涉及企業對學生的評價,或者企業對學生的評價占很少一部分。
反觀一些發達國家,由于歷史悠久且評價模式已比較成熟,主要有三種職業教育評價模式[8]。
1)以政府為主體的職業教育評價模式。如澳大利亞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職業技能認證體系,學生學完相應的課程,便可以進行相應的考核,考核通過便獲得該職業資格證書。同時,政府主張在市場上用人時嚴格執行證書制,有什么樣的證書,學生畢業可以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并不以在學校的考試成績為用人依據。
2)以社會為主體的職業教育評價模式。如美國的社區職業教育評價,評價機構為政府及教育部提供評價結果。評價內容包括三方面:教育資源、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該評價主體獨立于學校,以第三方對職業教育的質量進行評價。
3)以企業為主體的職業教育評價模式。如德國職業教育明確提出應遵循企業的評價標準的基本策略,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的學習,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性。
4 旨在職業性提高的人才培養評價模式
關于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到幾點可供思考:
1)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2)完善各個機構的評價體制;
3)用人單位開展畢業生就業質量、滿意度評價;
4)積極支持各類專業組織等第三方機構開展質量評估。
根據該規劃的思路以及在借鑒、反思國內外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構建我國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評價模式。
應用型人才評價應有綜合性的評價觀 對應用型人才的評價應該從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基本素質、專業素養等方面綜合進行評價,而不是僅僅依靠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將其簡單地劃分為學業因素和非學業因素[9]。學業因素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非學業因素包括個人能力、個人素質和畢業生質量,其中個人能力與素質應該更多從其實踐能力加以評價,而不是僅僅看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評價的依據。
應用型人才評價應重視職業性特征 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學術型人才的培養不同,它是直接與社會生產、社會實踐緊密聯系的,所以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必須具備職業性,必須是開放的、面向市場的。這就要求在進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時候不能閉門造車,要與企業等用人單位一起開發相關課程,突出職業性,而不是做基于書本的理論研究。
要突出職業性,就必須以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職業素質培養為重點,教學內容要以應用為主,把握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設置的課程要結合生產管理實踐,強調理論的應用與技能的訓練[10]。在這方面,可以向澳大利亞和德國的職業院校學習,即“證書制”“雙元制”培養方式,學校的課程在知識理論上要體現夠用,職業技能上要體現適用。
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評價觀[11] 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尤其要注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的學生能否在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被社會和用人單位接納,成為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因此,建立科學、全面、公正、有效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評價體系是高職人才評價的重要內容。就業能力從狹義上來說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畢業生在學業完成之后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術能力,主要包括職業技能技術、創新創業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從學校的角度在學生畢業之后統計的總體就業率以及專業對口率等,這需要在學生畢業一段時間之后進行。
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的評價應引進第三方評價機制 所謂教育的社會評價指的是在學校之外,社會各界對于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行為進行的評價。職業教育的教育質量不是學校單方說了算,還需要等到學生畢業之后進入社會以及用人單位,接受來自單位以及社會的評價。職業教育院校應該緊密聯系各科研單位以及企業單位,了解社會的需要、單位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需要的人才。
5 結論
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評價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評價的內涵在于讓學校及社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而不僅僅是以成績為標桿的主要評價內容。同時,評價的結果可以指引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為高校改革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趙玉霞.高職院校“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4(8):84-85.
[2]鄭曉梅.應用型人才與技術型人才之辨析:兼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2005(1):10-12.
[3]胡黃卿,陳菲莉.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J].硅谷,2008(11):136-137.
[4]丁小明.大學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06.
[5]鄧睿,王健.關于教育評價本質與目的的探析[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1(3):4-7.
[6]張煥麗.高職教育教學評價模式的現狀分析與路徑選擇[J].教育與職業,2010(20):171-172.
[7]邵峰.關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板,2014(3):68-70.
[8]孔凡成.簡述國外職業教育評價模式及特點[J].世界教育信息,2007(6):15-17.
[9]潘楠.本科應用型人才評價體系研究[J].科教導刊,
2013(19):1-3.
[10]王保軍.準確定位是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J].教育與職業,2008(8):33-34.
[11]嚴權.試論高等職業教育人才評價觀[J].教育與職業,
201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