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152
摘 要 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經驗性、實踐性的新型課程,其教學內容能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認知,把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同時又集中現代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越來越被教育所關注。
關鍵詞 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152-02
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基礎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必修課,它是使學生直接自我體驗、自我選擇地學習知識。實踐基地綜合實踐課程的主要特點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其構建了理論知識與實際社會的橋梁。
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
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是對現代教育中個性、體驗、反思內容的集合,它對傳統教育中各種缺陷進行了補充。實踐基地綜合實踐課程具有自主性、開放性、協同性、親歷性等特點[1]。親身經歷性要求的是學生親身的體驗與實踐,其直接的優點是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范圍,豐富學生對社會和自然的認識,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自主性的特點改變了原有教學方式的被動,使學生能享受到付出得到收獲的樂趣,同時增強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協同性特點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大環境,同時能夠學會利用學習的各種資源,使學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開放性的特點能夠擴大學生的交際范圍,進一步密切師生關系、生生關系,促進學生交際能力與合作能力全方位地發展。
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不斷促進學生與教師的雙重發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在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過程中能不斷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實踐彌補理論知識的空白,使學生從以前的經驗教育中轉變到實際的課程中去,學生獲得的知識面更加寬廣。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過程中,各種問題不斷出現,對教師提出新的需求,教師要不斷探索,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自我。
2 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質量的策略探究
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與守護者,在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從主導者變成引者、參與者、幫助者與合作者[2]。在實踐基地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使學生自己能夠去直接參與體驗,去幫助學生把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雖然發生變化,但是教師的作用依然不可取代,教師依然是整個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開展的導航標。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開始前,教師要做充足的準備,包括選題、方案制訂等一系列的程序。
教師作為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化知識。教師知識的儲備對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具有決定性影響。為培養這樣專業化的教師,僅僅依靠教師的自我學習是不行的。學校作為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集成者,應該定期組織專門教師“引進來”與“走出去”[3]。學校的“引進來”是指把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請到學校來,請專家對實踐基地的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和指導;而學校的“走出去”是指學校應該定期安排實踐綜合課程的教師去其他優秀的學校學習,去拓展教師的視野,去吸取別的學校的精華,去學習好的教學經驗,同時加強與自己的經驗相結合。
通過組織這樣的專門培訓,一是能使指導教師充滿自信,使實踐基地的教師能夠肯定自己;二是能拓展實踐基地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夠使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出學生更加認可的方案,能夠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效果更加明顯。學校應該對教師進行定期的考核,知識僅僅是知識,知識只有應用才能變成財富。在對教師進行專門化的培訓的過程中,要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核。同時,要選取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師成立指導教師隊伍,指導教師之間要不斷相互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綜合實踐課程的照明燈。
教師心態也應該轉變,在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良好的指導是這門課程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真正走到學生中間去,成為他們中平等的一員,去了解學生,去建立一種教師與學生的新型關系。新型關系是平等的、合作的、民主的、自由的。教師應該學會把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用活潑多樣的活動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能走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使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實踐與探索去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改變態度、發展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專業知識的儲備與心態是整個綜合實踐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
拓寬課程領域,根據數據制訂課程計劃 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綜合實踐課程,強調的是使學生能夠從實踐中獲取經驗,而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前期必須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的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直接參與者,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直接進行知識的學習,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基地綜合實踐課程取得這樣效果的前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求知的欲望,這就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的準備工作必須到位。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就要求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根據學生的實際興趣制定課程環節,把學生感興趣的元素注入綜合實踐活動中去,豐富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使學生能自己感興趣地參加活動,全身心參與到活動中去[4]。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突出實踐的性質,實踐中必須要滲透趣味,這就要求在制訂課程計劃時就注意趣味化。每次實踐活動課程結束時,各位專業教師要進行總結,并應該對總結的亮點進行分析,同時要應用到隨之而來的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
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的制訂,要定型與定量相結合,通過定期的學生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了解學生有疑問的方向,總結這些問卷調查的結果應用到實際的綜合實踐活動去。這樣的課程計劃必須結合學生本身的特點,如愛展現自我,這些因素都應考慮到課程計劃中去。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是平凡的[5],可是輕視細節,再好的方案也許都不能達到想要的成果。課程計劃制訂過程中要注意細節,如活動小組的分配。
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其實是社會生活的縮寫,一個學生要學習與不同性格人打交道,這就對活動中的小組進行了要求。小組應該是各有所長的團隊的組合,使每個成員都應該能參與到活動中去,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直接體驗知識、自助選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學生隨時可能產生各種問題。詳細的課程計劃能夠解答各種問題,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激活,使課程的主題價值得到彰顯。
綜合評價實踐基地的實踐活動結果 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自立能力與自我展現的能力。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去與學生接觸,要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展現自己,能夠學會分享,能夠充分參與到活動中去。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內涵是建立實踐與學生所學知識的橋梁,把理論變成實踐,為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做準備。
要轉變傳統評價總結的方式,將針對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結果的評價方式轉變為自評、互評與專評。
1)自評是學生運用自己的認識與情感對自己進行評價,通過這種評價,能夠主動審視自己的利弊,能夠逐步完善自己。
2)互評是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能夠相互之間進行學習,學生之間取長補短,拓展學生自己的視野。
3)專評是教師根據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結論進行總結,是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動態化方式。
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具有非凡的意義,學校應該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展示,使學生、家長、教師之間具有相互理解的舞臺。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肯定,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會極大調動學生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去。同時,綜合實踐成果的展示能夠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更加促進學習資源的貢獻。
3 總結
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可以給學生開辟另一個社會領域,讓學生把學習的理論知識用實踐進行檢驗,學生在實踐基地自動、自發、自主、有開創性地進行體驗社會活動;學生在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對疑問進行解答,把實踐中發現的疑問進行總結,把實際得到的成果和疑問進行歸納總結,把實踐中的疑問帶到課程,建立兩者之間的橋梁。總之,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問題、解答問題,能提前養成適應社會的能力。作為實踐基地的教師,有責任不斷探索,去豐富和發展實踐基地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實踐基地課程取得理想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山內佑平.數字化社會的素養:教學溝通之設計[M].東京:巖波書店,2003.
[2]帕克.課程規劃:當代之取向[M].謝登斌,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張建芳.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3).
[4]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組.我國小學六年級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報告[J].教育研究,2011(1).
[5]魯潔.一個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條:塑造知識人[J].教育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