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帥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整個社會環境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高校作為社會組成部分的重要環節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因此,高校突發事件的良好應對,其意義不僅僅是對學校本身,對于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突發事件;思想政治工作
作為年輕人匯聚地的高校,既承擔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同時也肩負著社會對于青年的殷切期盼。具有重大的社會職能和神圣的歷史使命。而在高校內部發生的突發事件以其突然性、不可預料性和廣泛影響性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給事件當事者,學校以及社會造成重大影響。因此,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突發事件中的應用,為爭取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突發事件中的重要性
高校突發事件是指由于自然、人為或者社會政治等原因引發的,在高校內部突然發生的,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的,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為轉移的,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對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響、沖擊、威脅或者危害的,影響或危害高校形象、聲譽和政治穩定的[1]突發事件一般分為潛伏期、爆發期和善后處理期三個階段。高校是社會整體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助推器,青年學生是家庭、社會、國家民族的未來,是希望所在。因此將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貫穿于突發事件的三個階段,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獨特作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和處置高校突發事件中的主導作用,是妥善解決此類突發事件的前提和必要措施。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按照突發事件的各自特點,突發公共事件大致分為四類,即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看,發生頻率高,問題突出、影響大的事件主要集中在招生與就業、群體性行動、心理疾患、校園安全與事故、師德與學風學生管理等方面。[2]一旦事情發生就會對學校在社會上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影響到學校學生的就業以及學校自身的招生情況。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也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關系也會受到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測功能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者事先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對未來某種不能確定的東西或未知情況做出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設想或判斷。因此,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預測功能可以有效的預防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3]面對當前經濟轉型期的復雜社會背景,在高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發揮其獨有的功能和作用,保證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作顯得尤為必要。
二、突發事件存在發生可能性的潛在誘因
近年來,部分大學生非正常死亡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社會治安問題、學生自身問題,比如:情感原因自殺、意外墜樓身亡、交通事故身亡以及體育運動中出現的意外等。面對此類突發事件,處理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比較嚴重的社會影響。當前高校中一些學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社會責任感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面對問題不能進行比較理性的分析和解決。這種情況下導致這部分學生看待問題存在偏頗和非理性的一面。尤其是心理問題正日益成為影響廣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障礙,學生因為心理原因而出現問題已經屢見不鮮,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強對于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同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抗壓抗挫折能力日益重要。作為學校來講,我國高等教育整體布局已經從精英教育模式向大眾教育全面普及。高校自身發展與教育整體布局存在不相匹配的暫時性矛盾。學校自身的綜合發展存在相對滯后的問題,不能較為全面的滿足廣大學生的全部需求,從實際出發,這對于學生的切身利益是一種變相的損害。同時校園周邊環境是影響高校正常秩序的重要誘因,對于校園之外的校園周邊環境,眾多高校存在無能為力的情況,加之學校本身對于突發事件存在準備上的不足,在管理層面存在一些漏洞,學校管理者思想上的不重視。因此未能對突發事件進行預案處理,在突發事件到來的時候往往不能第一時間進行有效掌控處理,造成后續一系列的社會影響也就不足為奇。
我國經濟經過三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種種問題,尤其在當前我國面臨新一輪的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經濟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改革所面臨的各種困難正在一一凸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社會分配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社會各階層群體收入差距慢慢拉大,社會上存在的種種負面消息和陰暗面不時見諸媒體,這都會給三觀正在成型期的大學生以重要影響。因此,一旦突發事件發生,就會很可能成為部分人宣泄的借口和渠道,對于此類情況,要更加留心警惕。
三、信息渠道的連貫順暢在高校突發事件中的作用
突發事件一旦發生,首先要保證輿論渠道的暢通,保證與外界溝通的有效及時。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7.10億,手機網民數量達到6.56億。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從2015年的90.1%提高到92.5%。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定信息多元化時代的到來,封鎖消息、刻意隱瞞只會增加事件本身的風險和不可預見性,這就給謊言和謠言的生存傳播提供了土壤。輿論的不暢通會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涉及人群的恐慌??梢灶A見,正常運行秩序的意外中斷,必然會產生一定的不適應。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第一時間進行介入,擔負起輿論調控的重任。保證大家情緒穩定的同時要確保輿論渠道的暢通,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遞溝通,信息公開有助于廣大師生提升對于事件本身的判斷能力和事件風險的承受能力。這樣做既能做到對大家知情權的尊重,起到安撫人心,穩定局面的作用。同時能夠進行輿論引導,拓寬信息獲取渠道,增加信息透明度恰恰是攻破謊言和謠言的最有力武器。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利用現有的媒體技術資源保證信息的及時準確,同時對于虛假惡意信息進行及時的糾正,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四、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突發事件中的應對
首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做好預案,從源頭上防范和降低突發事件爆發的可能性。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正面宣傳引導作用,對于廣大學生進行黨的理論知識教育、形式與政策教育以及社會現實性教育。重點培養廣大學生的憂患意識,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蓖话l事件的發生往往是因為人們思想上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對于學生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學生警惕性,增強學生對于校園安全和社會安全的認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與此同時,對于預案的完善要具備實際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突發事件最大的特點就是事情的緊急性和不可預知性。因此,在處理層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充分調動一切可以為我所用的資源,最大限度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其次,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綜合素養,尤其是政治素養。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推進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必須立場堅定,信仰不動搖,同時加強思政工作者的綜合業務能力,能夠運用較為先進的工具和技術手段解決新形勢下高校工作中產生的一系列復雜問題。能夠較為熟練的通過先進工具和技術手段,為突發事件的預防提供技術支撐和工作保障。正是運用科學的手段和工作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的把握輿情動態,做到防微杜漸。
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充分關注學生意識動態的同時,更加多關注學生個體的心里狀態,在積極心態和消極心態并存的情況下,積極進行心理干預,增強學生的積極心態,主動去抵消負面情緒。學生自我適應能力不強,自我調整狀態較差。因此,提升學生對周邊環境的適應能力,加強抗挫折能力培養。同時,學生個體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深遠,突發事件的影響往往是因為個體及社會公眾的相互影響交織進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密切關注個體行為的同時也要更多關注公眾心理,只有調節好個人及公眾的情緒,才能把事件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降至最低。
總之,突發事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正逐年遞增。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事件發生之后做好善后處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導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證高校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廣大師生的切身利益得到維護。
參考文獻
[1] 王樹華.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突發事件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民辦教育研究.2010(5).
[2] 焦賀言、易金豐.高校突發事件的類型、特征與處理原則[J].法制與社會.2010(10).
[3] 曠平昌、劉韻清、杜作勛.思想政治教育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作用與功能[J].法治與社會.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