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入主要指的是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媒體和多種教學手段將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預定的教學程序與軌道上來,為新課的講解作好鋪墊。眾所周知,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精妙預設讓導入既有樂趣性,又充滿知識性,順利打開有效教學的大門,為開展精彩的一課做好鋪墊。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入教學:有效性:藝術性探討
一首動聽的樂曲由一段動聽的序曲作為引子,一出精彩的戲劇由一段精彩的序幕開場。同樣道理可得,一節精彩繽紛的語文課堂由導入揭開帷幕。掌握導入藝術性,在最短時間內快速集中孩子們的思維,激起探索欲,將同學們的注意力導入正題,引入佳境。為高效率教學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石。本文將圍繞導入教學展開如下幾點探討,具體分析如下:
一、提問式導入法,調動學生的思考
古人有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句話也充分展示出學生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于他們對新知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作為教師的我們,最大的職責就是將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欲調動出來,指導學生,做他們探討新知道路上的引航人。為更有效地激起孩子們的探索欲,在實際教學中,可借助提問式導入法導入新課。在新課開講前就相關文本內容預設質疑,讓同學們通過自讀文本、討討等方法去解答這些疑問,如果大部分學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這些問題,那么,他們對課文也就有了大致了解,為教學的順利開展打好一定的基礎。例如,在學習課文《烏鴉喝水》前,可設置問題:“大家誰能告訴我一只烏鴉如何在沒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喝到瓶子里只有一半的水的?”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刺激下都活躍起來,大家七嘴八舌探究起來,課堂教學也收獲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此時,教師就可通過一個簡短的總結開始正文的講解,過渡自然,學生的思緒也隨著教學進程投入其中。
二、圖片導入,激發好奇之心
通過課文插圖或者其他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導入新課,圍繞插圖提出疑問,導入新課,激起求索欲。例如,講述課文《秋天的圖畫》時,當孩子們翻開教材時,一幅優美的景象就展現在面前,“有金黃的梨和紅紅的蘋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舉起的火把……”美麗的圖畫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對新課充滿了好奇之心,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們也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三、設疑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學生天生對新事物抱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講授新課時,教師如果能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必定能快速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究當中。
比如,在講授課文《盤古開天地》前,先問孩子們這樣一個問題:“人一出生,天、地就一直存在著,但是,大家知道天、地是如何來的嗎?”此時,有的學生說是女媧補天,有的學生則說是伏羲造出來的,大家意見不統一。教師可趁機導入新課:“大家聽說過盤古嗎?有這么一個神話傳說,說天地是盤古用斧頭劈開的,下面就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解開這個神秘的神話故事吧!”在激烈的討論氛圍中探究新知的欲望被重新點燃。教師再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合理想象,將課本中描繪的內容在腦海中展現出來,為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做好鋪墊。
四、抒情音樂激情法
黑格爾說過:“通過音樂來打動的就是最深刻的主體內心生活”這種導入方法主要指的是利用音樂的特殊效果激起學生的情緒,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激起學習積極性,使得教學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例如,《景陽岡》講述的是英雄武松在景陽岡上與老虎殊死搏斗的故事。在講授此篇文章前,可適當插入影視劇《水滸傳》中的歌曲《好漢歌》,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前就可充分利用這一有效優勢,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板書課題后齊唱這首歌。可想而知,學生的積極性也是空前高漲,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好漢”——這位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這種導入法使原來沉悶的教學氛圍一下子活了起來,孩子們個個精神煥發,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豐富課程資源的同時,推動著課堂教學的進程,充分展示出良好的課堂效益。
總體上來說,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法還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都要講究導入的藝術性,導入要能真正將學生探究新知的學習興趣調動出來,在導入的引導下激發出學習的主動性,在探究新知的同時點燃思維之火花,開啟智慧之門,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帶著好奇之心和探索欲主動進入課文,更從容的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參考文獻:
[1]婁丹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2]趙曉文.語文課的尋“根”之旅——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易出問題與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6).
[3]張亞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導入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
作者簡介:
朱曉玲(1978~),女,漢族,安徽懷遠人,大學專科學歷,二級教師,現就職于安徽省懷遠縣雙橋集鎮張巷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