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對于初中英語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長期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過于注重對考試技巧的傳授,而忽略了英語知識內涵的教育。久而久之,初中英語教學變得枯燥無味,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壓抑,從而不會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那么就當前形勢而言,針對實際教學和學生特點,教師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教學;趣味教學
在初中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有趣的教學活動總是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就猶如一顆顆小樹苗,如果沒有甘霖,那便失去了生機,那么教師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則是甘霖,滋潤著學生,使之茁壯成長??梢娬n堂的趣味性對課堂教學的成效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就當前的教學而言,教學手段一成不變,教學計劃不隨時代主流,又何來趣味可言呢?于是,筆者將針對初中英語教學,淺談如何有效提高趣味性。
一、正確的課堂導入
我們常說一個好的開端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那么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能夠使教學活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課堂上正確使用課堂導入技巧是一個提升課堂趣味性的重要途徑。筆者在這里推薦兩個不錯的導入方法:第一,情境導入法,教師針對某一主題進行討論、閱讀或寫作的教學時,若是教師單刀直入難免會讓學生感覺突兀,所以在教學活動開展前可以利用情境導入法,給學生創造一個與主題相關的情境,課堂也就更加有趣了,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進入課堂;第二,電影導入法,不難發現學生們對于電影的喜愛程度非同一般,那么教師就正好可以利用他們這一點特征,在課堂前引入電影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教學中老師的工作難度也就減輕了一大半并且繪聲繪色的電影素材使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同時電影最好選用英語原聲帶,在學生觀影的同時注重詞匯的積累與口語的表達,對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大有好處。
二、有趣的創意活動
馬克思哲學里有這樣一句話“實踐是認知的來源”,所以要想收獲有用的知識實踐才是硬道理,并且開展一些讓學生參與實踐的活動,為課堂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使課堂不再是原本呆板機械理論教學課堂,而是生動有趣的實踐課堂,并且這樣將有助于實現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以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與創新能力。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極強個人表現能力,喜歡表現自己,若是在教學中抓住學生這一特點,能夠對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課堂的趣味性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排練課本劇并進行表演。能夠通過表演進行展示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故事性和情節性,它的敘事結構比較好,對于初中生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學生想要抓住一個劇本的精髓,那么對它的仔細推敲是必須的。而在這個仔細推敲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框架結構進行解析,對于學生敘事性或議論性文章的書寫都非常有幫助。同時對于臺詞的背誦與表達能夠幫助學生口語的訓練,就是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實踐。并且相比以往的教學課程,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初中英語教學也便甩掉了以往枯燥無味的外衣,變得生動有趣。
三、科學運用多媒體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水平日漸提高,它帶來的成果體現在生活中每一個角落,對于教學領域而言,多媒體技術的誕生與發展,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盡的便利。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只有黑板粉筆,與簡單的教學器具,對于學生來說只有聽覺上的滿足,課堂是平面的,趣味性完全不足。并且在教學中,難免會有一些僅通過教師口頭難以表達清楚的、抽象的知識點,會使學生存在困難,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減退。而現在在課堂上,教師要能夠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完美的解決這些問題。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添加圖片、音頻等素材進行教學,滿足學生視聽的需求,課堂變得更加立體,并且通過強大的放映功能,將抽象的知識點直接“擺”在學生的面前,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的難度。課堂變得立體生動,學習變得輕松愉快,這樣的課堂自然就是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了。比如,對學生來說“虛擬語氣”的學習是一個重難點,如果教師想要解釋清楚,需要在黑板上列舉各種典型實例、概念知識,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極重的任務,而現在利用多媒體技術變成了一張張的幻燈片,教師任務減輕,學生學習滿足,課堂趣味提升,這何嘗不是一個好方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實現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將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必須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教學效率提升上去,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然而課堂是瞬息萬變的,策略卻是沒有生命的,所以在今后教學中教師要細心研究、大膽實踐,尋求最適合自己和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周世銀.初中英語趣味性高效學習的策略探究[J].教師,2011(10)
[2]李寶鐵.初中英語趣味性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