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秀娟
?
營改增下建筑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文/梁秀娟
摘要:我國已于2012年將部分試點企業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制度,此次改革是國家稅收結構整體調整,改革之后企業納稅負擔大大減輕,為企業調整結構、升級轉型帶來了機遇。面對此種改革背景,建筑企業將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機遇與挑戰,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機遇與挑戰
建筑行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每年繳納的稅收占國家財政總收入的一大部分。一直以來,國家針對建筑行業的稅收政策都是繳納營業稅為主,此種稅收政策增加了企業重復繳稅的幾率,影響了企業的營業收入。在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情況下,降低了企業重復繳稅的幾率,使建筑企業迎來了格局調整的機會。
中鐵十六局集團從成立至今天,已經歷六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在此期間,參加了有關房屋、鐵路、碼頭、隧道等多項工程的建設活動,其中不乏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曾在北京地鐵八通線、江蘇常州市高架橋等項目中榮獲中國建筑工程行業內最高獎項——魯班獎。目前為止,其每年營業收入均超過五百億元,為國家財政收入做出很大貢獻。在營改增環境下,試點企業每年實際繳納稅收減少,減輕了企業負擔,如今,在建筑行業營改增實施背景下,中鐵十六局集團作為建筑行業內的巨頭企業,稅收改革對其產生很大影響,在此種改革環境下,中鐵十六局集團面臨的壓力以及轉型的動力都大大提升。
(一)減輕企業納稅壓力
建筑企業在實施項目時,其選購的原材料都由其相關企業生產而來,如水泥生產廠、管材生產廠、建筑零件生產廠等廠家,此類生產廠家根據國家方針政策,實行繳納增值稅收入,建筑企業在購買時已將原材料增值稅部分繳納完成,但建筑行業實行繳納營業稅,原材料及其生產、加工、施工過程都屬于建筑企業實施項目的各類環節,需要正常繳納合法經營收入。此種情況造成了建筑企業部分經營環節繳納多次稅務,加重了企業納稅壓力。在營改增環境下,建筑行業同樣實施增值稅率,雖然其稅率比之前營業稅率高,但避免了大量重復繳稅的環節,且部分稅務繳納時,可以根據項目所需資源進購發票進行申報抵扣,企業實際繳納稅務要少于營改增實施前,大大減輕了企業的納稅壓力,有利于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獲得更多的經營效益[1]。
(二)促進企業整體革新
建筑企業實施繳納增值稅為主的稅收政策情況下,會導致企業運營的部分環節減少支出,施工各個環節需繳納稅收應重新進行核算,此種情況對企業財務的合理運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財務收支與企業各個部門都有極大的聯系,財務環節整體調整,有利于企業其他部門與其同時進行更新,促進企業從管理、經營等各方面進行更新,更加適應時代發展。
(三)推進企業內部協調穩定
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財務部門及其相關部門迫切要求實行改革,由于企業實際繳納稅務減少,企業各部門的支出及收入預算也需要重新核算,在企業各方面管理革新的情況下,各部門人員需要付出更多力量幫助企業整體迅速改革,應對新情況。企業全部人員上下一心促成企業成功轉型,有利于增強其人員的整體凝聚力,使得企業內部良好溝通、合理對話,促進企業整體協調穩定。
(一)參建工人工資發放困難
建筑行業參建工人大多來源于農村,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城鎮化趨勢愈加明顯,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變為興建城市的基礎勞動力。建筑行業是一個對勞動力資源需求非常大的行業,在工程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都需要人力資源的投入,營改增后,參建工人工資無法直接申報,成為抵扣項目。此種情況會造成參建工人工資分發進程緩慢,企業申報審批困難,使得工人得到工資變得困難,此種情況會導致企業在參建工人心中的信譽度下降[2]。
(二)企業財務相關制度陳舊
由于增值稅繳納時,是按照與其相關的收入或支出項目進行計算并繳納稅務,因此,增值稅繳納時需要從各個環節進行計算。企業財務部門在計算營業稅時,只需要將財務支出或收入匯總進行計算即可,由此種核算方式建立的財務部門相關制度,顯然對于計算增值稅并不合適。財務部門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為建筑企業迅速適應營改增新情況增加了難度。
(三)財會部門及其相關人員專業技能不足
由于營業稅與增值稅計算步驟、方式等情況的不同,其需要的設備以及對財會人員業務能力要求也不同。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財會人員對營業稅計算較為適應,但對增值稅核算步驟及方式并不了解,其財務部門所使用的財務計算相關軟件也需要更新,財會人員對新軟件的使用操作及增值稅計算流程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了解,這使得財會部門及其相關人員工作效率降低,專業技能不足應對新情況[3]。
(四)企業資產核算處理
在增值稅計算過程中,抵扣項目也較營業稅計算有所改變,對于建筑企業的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抵扣項目有所改動,企業長期使用的生產設備及相關使用器材等可以作為企業進購項目抵扣稅務。這導致企業根據其他行業政策實施的具體內容,開始重新考慮相關設備的采購情況。盡管“營改增”背景下購買固定資產可以抵扣進項稅,建筑企業也要謹防投資沖動,以免會為企業經營添加負擔[4]。
(一)施工后為工人工資申報審批做好準備
針對國家針對建筑行業即將實行稅收營改增情況下,建筑企業應對其政策實施后,具體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準備。勞務工人工資問題是企業支出的一大問題,目前參建工人大多由企業所屬的相關部門進行招收或將項目承包出去,工人來源較為零散,此種情況在營改增背景下不利于企業對其勞務費用進行項目審批,零散的來源沒有統一管轄,也無發票進項,建筑企業對此種情況應早做準備,從勞務企業聘用參建工人,或組織專門部門對參建工人招收進行規劃,準備工人勞務工資發票,為企業申報做好準備[5]。
(二)更新企業財務制度
在營改增背景下,財務部門在對增值
下接(第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