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結合高職院校翻轉課堂實施中學生參與度低、積極性不高等現實問題,提出了嘗試SPOC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線上線下學習參與度、提升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SPOC 高職院校 翻轉課堂
【基金項目】海南省2015年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翻轉課堂促進高職高專教學實效的行動研究》編號:QJY1251565;海南省2016年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MOOC環境下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 SPOC教學實踐研究》編號:Hnjg2016-67。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42-01
一、概念比較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即大規模開放性在線課程,又被簡稱為“慕課”,其本質是借助于網絡通信技術,在沒有注冊限制的開放式網絡教育平臺上發布優質的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供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區的學習者進行學習和交流。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模私密在線課程,與MOOC的共同之處在于二者都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資源供學習者進行學習和交流。SPOC相比MOOC而言,在與學習者互動性、教學內容的專業性、教學形式多樣性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優勢。翻轉課堂是將傳統課堂“翻轉”過來,教學內容不由教師直接在課堂灌輸講授,而是學生預先自主學習,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
二、SPOC環境下翻轉課堂實施可行性分析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開始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付諸于教學實踐。然而調查發現,采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使得教師的工作量不斷增大。從微視頻制作到設計課堂討論問題,最后到現實課堂的掌控與教學評價,設計一次課需要耗費教師更多精力和時間。而學生線下自學的主動性并沒有預期高,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自學主動性普遍較差,相當一部分學生為了應付教學,僅僅是打開視頻資源而已,并沒有認真觀看和學習。研究發現,平衡網絡資源和現實活動的過程,是保證該混合模式應用效果的關鍵。混合式的學習過程,可促進學習小組的課堂參與度,并且比個人學習課程的效果更好。本研究提出利用將MOOC與校園網相結合后本土化的SPOC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相結合,一方面能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和深度學習能力培養。
三、SPOC環境下翻轉課堂實施策略
(一)整體架構
根據教學實踐與學習者需求,利用SPOC教學平臺和校園網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相結合,筆者設計了SPOC環境下翻轉課堂實施模式框架。SPOC環境下翻轉課堂實施模式,由教師制作專業課程資源提供至SPOC平臺,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線下任務包括需求分析、課程制作、任務設計和評價反饋四個環節;教師線上任務包括課程資源上傳、任務發布、在線交流以及監控學習線上學習進度四個環節。而學生線上任務則是首先自學視頻資源、根據資源內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將疑惑反饋至教師、在某一時間段與教師進行線上交流;學生線下任務則包括互動交流、問題解決、知識內化以及反思學習。
(二)重要環節
1.教學設計。SPOC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包含多樣化的學習空間,因此,在設計教學時不應簡單提供視頻資源供學生自學,而應當為學習者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學習氛圍和啟發式的問題或任務。
2.教學組織。線上組織主要利用SPOC平臺的學習分析技術,教師可以監控學生學習進度,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從而制定相應的對策來幫助學生加強學習。線下組織主要指課堂組織,不同與傳統課堂的知識灌輸,新模式下教師課堂中要盡量減少講授實踐,多組織高質量的課堂討論,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確保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課堂教學中。相比傳統課堂,這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3.教學評價。數字化教學的優勢就在于其評價方式多樣化。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進行實時記錄,利用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的技術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學生線上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實現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多樣化評價形式,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學習者的學習過程。
四、結束語
SPOC結合翻轉課堂,能夠很好地彌補高職院校單純實施翻轉課堂時學生參與度低、積極性不高、教學未達到預期效果等現實問題。但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歡,夏良.基于SPOC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分級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5).
[2]沈景鳳.SPOC背景下設計方法學教學改革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01).
作者簡介:
董歡(1983-),女,四川江油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網絡教育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