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楊燕
摘要:微課程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拓展了教學空間,使教學方式更具有彈性。微信公眾平臺成為新型的網絡信息發布平臺,影響和豐富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對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本文以微信公眾平臺為載體,以“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為例設計開發微課程,試圖影響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以期提高高職高專教育質量。
關鍵詞:微課程;教學設計;微信公眾平臺;高職高專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6)23-0103-03
引言
近年來,隨著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教師在教學中面臨著新的挑戰:原來作為知識的傳授者,現在遠不如互聯網提供的信息豐富;原來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現在卻發現需要學生引領的時候更多。[1]
顯而易見,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事教學,以開發和共享為理念的開放教育教學方法是很有效的,因為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自學能力較弱、自控能力較差、自律習慣不強等問題。[2]構建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師生都對學習充滿期待,是信息化時代微課程教學發展的方向。
微課程的基本內涵
1.微課程的基本概念
關于微課程的概念,不同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本文認為:微課程應是一種適應信息化時代,圍繞某個教學主題設計,適合移動學習和碎片化學習的視頻講座,且時間長度不超過10分鐘的新型課程形態。[3]
2.國內微課程的主要類型
筆者對有關學者研究的微課程分類進行了總結,歸納出以下三類:①PPT式微課程。該課程比較簡單,創作成本低,表現形式有文字、圖片、音頻等,最后將PPT轉換為視頻,時長在5分鐘左右。②授課式微課程。教師按照微課程要求,將教學內容模塊化,對教學進行視頻錄制,再經過后期的剪輯轉換,形成微課程,時長為5~10分鐘。③情景劇式微課程。此類課程設計需要有專業的制作團隊,課程表現形式新穎獨特,往往需要專業的導演、演員和幕后團隊共同制作,該微課程時長5~10分鐘。[4]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應用于高職高專院校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1.高職高專課程教學模式的不足
高職院校的微課程開發應符合高職高專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須充分體現高職院校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特色。[5]然而,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卻發現,高職高專院校課程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現以“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為例,分析如下。
(1)課程教學大綱及知識體系的設置不能因材施教、差異教學。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重要基礎課程,主要在大學一年級開設,目的是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因此如何在兼顧學習者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是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正面臨的挑戰。
(2)有限的課堂教學與大數量的課程內容存在沖突。
有限的教學學時是當前所有高校普遍存在的實際問題。筆者學校中開設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學分為4學分,總學時數有96學時,其中理論40學時,上機實驗56學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些有限課時數和教學目標之間有很大差距,學生在課上很難完成教學任務。
(3)課程教學環境及教學資源與學生學習需求和信息素養不相適應。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各高校都非常重視數字化校園或智慧校園建設,對網絡教學平臺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投入很大,但是這類網絡資源建設大多成為形式,存在平臺資源陳舊和建設不足等現實問題。
2.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可行性分析
高校應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優勢有:①手機在高校的普及率非常高,具備開展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主的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6]②隨著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沿海城市的高校中,無線網絡逐步覆蓋校園,為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中的應用奠定了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③高校師生是微信的主要用戶群體,也是主要的信息消費群體,該群體更加容易接受和傳播新鮮事物。④騰訊公司一直努力開發微信公眾平臺的各種功能,使之具有了技術保障,在此基礎上高校有望拓展新的移動教育應用。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在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應用探索與實踐
1.利用ADDIE模型進行微課程設計
布魯納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學習過程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學習應注意學科的基本結構,提倡發現學習。在教學設計中,ADDIE是目前最經典的教學設計模型之一,ADDIE模型分為五個階段,如圖1所示。
筆者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在ADDIE模型基礎上,結合微課程的特點,設計出微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如圖2所示。
2.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教學模式設計
微視頻制作好后需要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教學活動,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教學模式設計過程如下頁圖3所示。[7]
3.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教學設計實例
筆者在教授“Photoshop圖像處理”這部分內容時,結合“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的實驗任務,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實施模塊化教學,具體步驟如下。
(1)《Photoshop圖像處理》微課制作。
微課視頻錄制軟件可使用Camtasia Studio,該軟件既可以錄入軟件操作演示部分,也可以將教師的教學聲音錄入。
(2)微信公眾平臺建設。
筆者使用郵箱注冊了用于教學研究的公眾平臺賬號,首先設置好公開信息的頭像、名稱、介紹等,方便后期統計管理學生訂閱,為了方便后期統計管理,還可以在用戶管理中對用戶先進行分組。
(3)課堂教學過程。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教學流程如圖4所示,具體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關鍵點:①課前群發推送任務,創設任務情境(如圖5)。②課中實現一對一指導,督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③課后鞏固知識,交流反饋,促進任務復習。④實時進行問題解答交流、數據統計、獲取教學反饋。
4.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實踐的總結與思考
當前,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網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容易接受運用微信開展學習。采用這一方式教學后,學生將逐步養成課前預習任務、課中實施任務、課后復習任務的良好學習習慣,并將完整地掌握任務教學中的知識體系與框架。
結語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教學模式將現有的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通過移動互聯網將學習內容傳送給學習者,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進行學習。[8]這樣的教學模式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優化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管理。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筆者相信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打造的微課教學將在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中大有所為,也將有利于真正實現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