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玲+王維華
摘要:從我們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來看,當前的教育事業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地加大投入的力度,這樣才能保證教育事業實現更好的發展,攀上新的高峰。當前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和之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因此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發展,這樣才能不斷地促進當前學生學習數學的不斷進步,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減少學習數學的難度。本文主要闡述了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應用教育的方法,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滲透教學
一、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1、功利性的教學目標。在中考的指揮鞭下,學校數學教學仍以貫徹“數學雙基”為教學目標,以提高升學率為主要任務,于是,數學課堂教學一般采用講授法進行,教師更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要爭取在有限的時間灌輸更多的數學結論,做更多的應用練習,自然,就忽略了數學文化的滲透。其實,中學數學教學應以培養有數學素養的人為目標,而不是機械計算的工具!這樣,滲透數學文化所起的作用就不可忽視了。
2、單一的評價體系。考試是當前中學教學唯一的評價體系,而書面考試只能從某種程度上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卻無法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數學素養,也不能全面反映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數學教學的評價體系應當多樣化,既重結果又重過程,更要重視影響教學過程和結果的各方面因素。正確的評價體系應包括四個方面:對課程教材的評價、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表現(主要是指學生數學思維)的評價以及對學生在社會上適應度的評價。
3、孤立的學科建設。中學各門課程都是相對孤立地進行教學,各門課程往往都只注重形成學科內的知識體系而忽略學科間的知識聯系,比如科學記數法,在“科學”中幾乎一開學就用上了,而“數學”的科學記數法卻在初中二年級數學才學習。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時刻注意體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這亦需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應用的方法
1、利用實踐生活進行滲透應用。對于數學教育,我們不能只能做表面功夫,必須要落實到實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實踐生活了解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的過程中,使學生深刻的意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自身特點相結合設計實踐活動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實踐生活當中,讓學生去感受這種積極向上的力量,進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例如:在學習《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由于學生不是很理解數據方面的含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周末時間,來到當地的商場,讓學生通過去買東西并將相關的字條收集起來。當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收集整理,再分析,學生好像忽然間明白了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含義。
2、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滲透。在初中數學教材中也包含了許多有關教育方面的素材,例如:人教版七年級《相交線與平行線》這一節內容時,學生對于線與線之間的關系不是很了解,對于如何進行區別也比較模糊,尤其是怎樣正確區分出來也是沒有概念性,也不懂得如何去進行相關的學習,是造成學生的不理解概念。另外,當學生自身不能夠理解問題時,不能及時的進行相關的查找資料以及咨詢教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個性與特點,還需要深刻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與缺點,當自己對于知識不能夠理解時,知道怎樣去調整等等,這些都需要學生深入了解,這樣才能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然而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中學生普及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分析也很重要,讓他們知道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解析、探究的能力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分運用數學知識,自覺進行學習,嚴格規范自己,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3、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所學習的內容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這樣才能增進雙方之間的溝通交流。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可以用真誠的心互相交流,這樣才能讓滲透教育工作落實到實處。對于數學教育的方式雖然比較多,不一定只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才能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這就需要教師擦亮自己的眼睛,與學生打成一片,走到學生當中,認真傾聽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三、結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應用教育,對學生數學知識解決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充分利用數學教學內容滲透應用教育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還可以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各類相關的生活實踐相結合,進而提高數學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梅莉莉.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4.(14):45.
[2] 羅永高.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途徑[J].中學數學研究.2002.(5):43-45.
[3] 趙現軍.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應用意識[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