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越+韓傳紅+段立珍
[摘 要]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了化學、生物學、工程技術學等自然學科以及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作為一門交叉特色明顯的學科,環境科學專業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當前我國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國外高校在實踐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制定、教材和師資五個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基于這些差異提出我國環境科學專業建設應該發揮政府作用、更新校企合作模式和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企業的參與實踐環節等建議,以期為我國高等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環境科學;實踐教學;差異;比較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033-02
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了化學、生物學、工程技術學等自然學科以及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作為一門交叉特色明顯的學科,環境科學專業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目前,我國有300多所院校開設有環境科學專業,且多為從原有與環境密切聯系的專業,比如工業、農業、水電、地質等母體專業演變而來。經濟社會的發展迫切要求環境科學專業在原有學科特色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梢?,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提高高等學校環境科學專業辦學效果的關鍵。然而在我國高校中,實踐教學依然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之一,短板效果日益顯現。加強高校實踐教學工作,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成為提高我國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對比了國內外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差異,以期為我國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新的思路。
一、實踐教學模式差異
德國高校實行工學結合的“雙元制”模式,這被認為有力助推了戰后德國經濟的起飛。這種模式使得學生學習分為理論學習和工廠操作訓練兩個部分,學生同時具有學生和學徒兩個身份。美國高校倡導“合作教育”模式,即學習、職業技能訓練和實際工作三者相結合,讓理論學習和真實工作經歷結合起來,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英國高校實行“三明治”教育,即工程設計、研究、實驗與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做好就業準備的同時具有較高的技能和創新能力。澳大利亞高校則通過校際合作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國環境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該借鑒這些國家的先進經驗,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拉近學生與實際工作的距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教學目標的差異
目前,我國環境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目標主要專注于崗位技能的培養,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掌握職業所需技能。然而,現代大工業生產要求從業者不僅要具備熟練的工作技能,更需要具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世界各國紛紛將原來的以崗位技能為主的實踐轉變為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比如,澳大利亞明確提出學生要具備“關鍵能力”,即業務能力、決策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質量意識、合作意識、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等七個方面的能力。相比較而言,我國環境科學專業過多強調傳統理論教學的重要性,忽略了實踐教學和實踐基地建設,實踐環節培養目標也不明確,大多數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沒有發揮出原有的作用。
三、教學方案制定的差異
國外高校在環境科學專業教學方案的制定之初,就提倡企業和行業的直接介入。比如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要求學校的教學方案要依據行業標準制定,并且需要企業人員直接參與制定過程。國外高校十分重視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之間的平等。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工作習慣不同,制定個性化方案。愛爾蘭高校進行了開放式、特色化、協作化教學嘗試,學生可以在不同特色課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專業技能。而我國環境科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很少采用企業或行業標準,也較少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問題。
四、教材的差異
目前,我國環境科學專業在實踐教學環節上缺少統一規范的指導教材,各高校基本上都是自行組織人員編寫。德國高校教材分為理論教材和實踐教材,為應對科學技術的進步,實踐教材的編寫實行活頁式。歐美國家的實踐教材編寫也要求緊跟技術進步,并且考慮實習和使用的特點,兼顧培訓作用等,這類教材一般大量運用實際案例。
五、師資的差異
國內環境科學專業基本上沒有專職實踐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踐的一般為理論授課教師。這一方面是由于國內高校師生比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也突顯了實踐教師缺乏的無奈現實。美國和德國采用外聘教師解決實踐教師不足的問題,這些國家外聘教師和專任教師的比例甚至達到1∶1;日本高校的兼職教師比例甚至高于專職教師,大量兼職教師是直接從企業中聘請,實習實踐環節也直接在這些企業中完成。這對加強這些國家的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啟示
(一)發揮政府作用
世界各國對高等教育發展都是大力支持的。美國、日本、韓國等均有相關的立法推動政府加強對高校的資金投入。雖然我國相關文件也明確指出了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但這僅是政府的規定,并沒上升到立法的高度。我國可以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由政府制定政策鼓勵各種資金力量投資高等教育,加大高校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二)更新校企合作模式
德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實踐教學都是根據企業的要求來確定的,訂單導向特征明顯。這種訂單式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特點是:企業向學校提出人才需求計劃,并且企業每年以學費的形式提供部分培養經費,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實習場所和就業崗位;學校則根據企業對學生人才素質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組織教學。這種合作方式強化了就業導向,優化了實踐教學條件。我國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也可以借鑒德國“雙元制”運作方式,由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建立校企合作委員會或建立董事會,明確權利、義務關系,開展企業人力資源規劃的運作,規定校企合作完成的項目,以人才需求訂單和校企合作項目驅動雙方關系。也可以建立一對一校企合作模式,即“一個企業對應一個院?!边M行頂崗實習或培訓;“一個專業對應一個相關企業”進行專業建設和培訓;“一個‘雙師型 教師對應一項培訓”,讓教師都有機會到企業進行技能培訓,優化職教師資。
(三)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企業的參與實踐環節
德國“高等教育合同”是“雙元制”實踐教育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據。它突出強調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以保證高等教育的實施有章可循;在高等教育的實施主體上,它突出強調了企業參加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是實施高等教育的兩個主體之一;在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上,它突出強調了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明確主要由企業組織實施;在高等教育的質量評價上,它突出強調了企業參加的重要性,保證評價的中立性和與生產一線的接軌;在高等教育的“供需”關系上,它強調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性,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我國也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企業的參與,從根本上改變企業不愿意參與到高等教育教育中來的現狀。
除此之外,還應加強我國高等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教材建設,提高實踐師資比例,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梁紅,郭碩.當代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教學改革[J]. 教育教學論壇,2015(15):93-94.
[2] 祝偉偉.德國的跨學科研究:以環境研究為例[J].國外社會科學,2011(5):119-124.
[3] 蔣慧,趙力,方淑榮. 高等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 科教導刊,2014(7):49-62.
[4] 首珩.借鑒國外實踐教學模式深化工學結合教學改革[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1):52-55.
[5] 劉愛榮,周倩倩,張偉賢,等.中美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實踐教學差異比較[J].教育教學論壇,2015(6):89-90.
[6] 劉愛榮,唐凱彬,張偉賢,等.中國西班牙環境科學實踐教學體系對比[J].教育教學論壇, 2015(6):1-2.
[7] 王立君.國外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現狀及啟示[J].中國科技信息,2006(6):266-272.
[責任編輯:陳 明]